于昭陽
正值中秋、國慶“兩節”,本溪市溪湖區下堡村剛摘下的軟棗子,本溪縣、桓仁縣農村合作社新下的大榛子、黑木耳,無論在周邊市縣的市場里還是在網絡的電商平臺上,都銷售火爆……如今,本溪市288個行政村的50余萬農民群眾,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奏出和美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局。如何推動鄉村振興的步伐走得更穩,走得更快?近年來,本溪市各級黨組織努力探索、積極實踐、主動作為,以“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行動引領、機制引領、作風引領”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具體務實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五個引領”既包含了把方向、謀大局的發展策略,也包含了實現路徑和保障要求;既是工作抓手,也是活動載體,使黨建工作成為讓廣大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行動。政治引領壓實了“五級同抓”的政治責任,調動了各級部門各級干部參與振興的積極性;組織引領著力建設鄉村一線堅強的戰斗堡壘;行動引領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助力強村富民;機制引領、作風引領強化了基礎保障,有效地激發了廣大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三農”工作千頭萬緒,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尤為重要。老百姓常說,村看村,戶看戶,農村發展看支部。本溪市通過規范化建設、軟弱渙散村改造、鎮村黨委班子換屆,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指揮部”和“沖鋒隊”,建設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振興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重要舉措。圍繞產業振興,本溪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大力推廣“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堅持產業延伸到哪里、人員聚集在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通過常態化駐村幫扶、以城帶鄉、村企共建、專項扶持等方式,持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領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實施鄉村振興,就要堅持人才振興。為此,本溪市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各級組織部門注重“選、育、用、管”四環并重,通過“歸雁行動”“常態化駐村幫扶”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等舉措,吸納了返鄉創業人員、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一批熱愛農村工作、熟悉農村生活的各類人才,培育了一支強有力的領頭雁隊伍。
總之,本溪市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不是飄在空中、寫在紙上、流于形式的空洞口號和表面文章,而是深深扎進山水田野、鄉村泥土里的具體行動和務實舉措。也正因如此,近年來本溪市的鄉村振興工作結出累累碩果:2021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本溪市的發展實踐再次證明,黨建引領是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根本保障,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便會蹄疾步穩。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我們相信,本溪市各級黨委一定能夠牢牢把握機遇,進一步提升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發揮基層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引領作用,精心勾勒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