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澤群

吳震,1977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入黨,大專文化,現任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柜子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21年被授予“遼寧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連綿的群山之間閃出一道狹長而彎曲的山谷,300多戶人家三三兩兩散居在山谷的溝溝岔岔里,靠著人均不到2畝的貧瘠山地維持溫飽。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或許唯一一處可以向外人念叨一下的,就是田地中間孤零零兀立著的一塊形如衣柜的奇石。可是如果外人再追問石頭的緣起,村里人就不愛接茬了——當地傳說,這是王母娘娘在天上淘米做飯時,隨手丟下界的一粒石子——就連民間傳說都透著那么一股失落感。
因這塊石頭而得名的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柜子石村,曾經屢屢出現在吳震思鄉的夢里。他年少時是那么渴望逃離貧窮落后的家鄉,卻在生意興隆、家庭美滿的日子里常常夢回故園。他在外地一家上市企業做過銷售經理,23歲就在哈爾濱買了樓房;回到家鄉縣城開超市、做啤酒代理商、承包上百畝地種藥材,年收入能達到四五十萬元。2007年,而立之年的他決定丟下一切生意,回到村里當一名年薪只有三四萬元的村干部。是什么牽引了他歸家的腳步?是對父母的孝心,是鄉親們的召喚,還是改變家鄉面貌的責任感?吳震自己也說不清楚。
“自己的夢自己圓”
2007年,吳震擔任柜子石村村委會主任后,首先想的是解決村民的交通和吃水問題。
狹長的山谷里,進村出村只有一條路,路面損毀嚴重。每當重型車輛經過,就會塵土飛揚;每到雨天,踩上去不是一腳水就是一腳泥,村民苦不堪言。吳震一步一步沿著山路數了數,路上大坑200多處,小坑不計其數。
由于交通不便,自來水管道鋪設不進來,村民家家戶戶都要到有限的幾眼井里去挑水,沉重的擔子壓彎了脊梁,也壓住了過日子的心氣。
“自己的夢自己圓!”吳震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搞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花錢,吳震多年商海拼搏歷練出的耐心和口才派上了用場。財政、交通、水利、民政,他挨個部門去“磨”、去“摳”;回到村里,他挨家挨戶動員,號召大伙兒集思廣益、自力更生,早日改變村莊面貌。
2008年,吳震帶領全村“土法上馬”,在山溝高處修建了6個蓄水池,利用自然壓差將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引到了家家戶戶的水缸里,初步解決了村民的吃水難問題。2020年,吳震又請來設計單位和專業施工隊,按照最新標準翻修了蓄水池,增加了凈水設施,保證了村民一年四季都能有水吃。
經過幾年的多方奔走,吳震爭取到修路資金790余萬元,修路的事情終于見了亮。然而好事多磨,按照規劃,修路涉及沿途80多戶村民的零星地塊、田間地頭,還有這家的院墻要拆、那家的柴禾垛要挪。吳震就挨家上門做工作,老人想不通就找兒女談,女人想不通就找丈夫嘮。隨著修路工程的進展,大伙兒的凝聚力也越來越強。幾個月后,一條長達10公里的高標準柏油路暢通無阻,引得村民們交口稱贊:“吳震真是給大伙兒辦了件大好事啊!”
“人心齊,泰山移。”吳震趁熱打鐵,又多方籌集資金,修通了5組到8組3.97公里的老土路,修建了9處橋梁和過水涵洞,在主要路口安裝了幾十盞路燈,建起了500米長的防洪壩,修建了占地4畝的文化廣場和休閑花園,新建了占地200平方米的黨建活動中心……路通人和心氣順,村民們一次次對吳震豎起大拇指。
“不為群眾辦事叫什么黨員”
2016年,吳震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終于可以在村黨組織建設方面大展身手了。
對于村里的黨建工作,吳震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此前十幾年時間,村黨支部僅發展了2名黨員,其中還包括吳震。黨員隊伍老齡化嚴重,稍微年輕點的黨員也缺乏履職盡責的平臺。“不為群眾辦事,叫什么黨員?”吳震牽頭為黨員設崗定責,每月開展黨日活動,高標準、嚴要求培養和發展新黨員。近5年來,柜子石村黨支部共發展黨員10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名,他們已成為村組工作的骨干力量。
黨員包銳就是吳震發現并培養的。吳震注意到,包銳責任心強,性格穩重,就有意安排她參與村里的工作,引導她積極向組織靠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包銳入戶排查、組織接種疫苗,天天忙到夜色茫茫才回家。在接種疫苗期間,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包銳挨個聯系,讓他們把接種證明傳回來;對于老弱病殘村民,包銳積極聯系上級衛生防疫部門,請求他們派人上門接種。在她的辛勤工作下,柜子石村實現了村民100%接種疫苗,為防控疫情、維護社會安定作出很大貢獻。如今,包銳擔任了村“兩委”成員、婦女主任,為村莊發展挑起了更重的擔子。
“說一千道一萬,富裕是關鍵”
完備的基礎設施鋪路,村黨支部和黨員當車頭,柜子石村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早在2008年,吳震就牽頭成立了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動員一名種植大戶捐獻出10萬株刺嫩芽苗,發放給入社村民進行種植。此后,吳震又在全縣第一個進行林地改革,將6萬畝山林包產到戶,帶領村民發展林下經濟。如今,入社村民已經發展到近百戶,種植林下山野菜和中藥材近1000畝,實現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特色農產品種植戶近百戶、養殖戶40多戶,村莊的致富產業多點開花,村企共建也亮點頻現。吳震托親戚、找朋友,招來兩家硅石礦企業入駐柜子石村,開采加工山里豐富的硅石資源。工廠安置了50多名村民就業,每名村民月收入4000多元,廠里還給交養老保險。2018年,征得村民同意,村里將爭取到的扶貧專項資金整體投入到駐村企業新興石粉廠二期項目中,每年保底分紅5萬元,村集體經濟又增加了一個穩定的收入渠道。2020年,柜子石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5萬元。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面對日益興旺的村莊,吳震還有許多新打算:“我還要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一起努力,讓村居環境越來越美,讓村民口袋越來越鼓,讓大伙兒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忽然發現,最愛的地方是最初出發的地方,最美的理想是最初的理想——讓家鄉變得更富裕、更美麗。或許,這就叫初心。
——吳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