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湖南特色鮮明、自成一派的地方性年畫,灘頭木版年畫造型飽滿、夸張,色彩艷麗、潤澤,情感質樸、真實,展現了濃郁的楚南地方特色,極富人文藝術價值。灘頭木版年畫工藝流程包括紙料擇取、制作、刷底、刻板、印刷以及手繪“開臉”等二十多道工序,全面考查、梳理這一非遺的工藝流程特點與細節,有助于深入研究、總結灘頭木版年畫工藝價值及藝術成就,并將為灘頭木版年畫的活態保護、教育傳承及后續研究打下堅實的研究基礎。
關鍵詞:灘頭木版年畫;傳統工藝;陡刀立線;教育傳承
作為湖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灘頭木版年畫特色鮮明、獨具一格,在長江流域以南甚至中國年畫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和國內其他地方性年畫相比,灘頭木版年畫的獨特之處體現在三方面:一、在用紙材料上,采用當地純正的鄉土材料——色紙,并經蒸紙、刷紙環節,使灘頭年畫從手工造紙到年畫成品都在同一地方生產;二、在刻版工藝上,創立了“陡刀立線”的工藝手法,刻版經久耐用,高低層次鮮明,藝術形式豐富;三、色彩濃艷、直接,并在內容上對楚巫文化有較好體現。經實地考察,灘頭木版年畫工藝流程包括紙料擇取、制作、刷底、刻板、印刷以及手繪“開臉”等,而上述三方面的獨到之處均完好地貫穿于整個工藝流程。
1 紙料擇取與制作
灘頭木版年畫的一大特色,體現在選材的講究上。其主要用紙——色紙,產自于本地,而不是來自外地。對此,日本著名版畫家、世界版畫評審委員會委員黑崎彰有“年畫的制作從原材料到雕版、印制直到最后的成品全在一個地方完成,灘頭年畫是世界唯一的”評價。色紙,其初步原材料為使用灘頭當地楠竹制作的灘頭手工抄紙,灘頭年畫用紙材料即是利用這一土生原紙,在年畫印制前,經過高溫蒸紙和后期刷紙后,方可使用。
色紙的具體制作工序:
(1)土紙制作。通過竹料選取、漚制發酵、踩料、洗料、曬白、撈紙、榨干、焙紙等工藝環節,制作成顏色呈奶黃色的原生土紙。
(2)高溫蒸紙,將土紙捆成厚厚一摞,放置于圓形容器內(如木桶),并在容器外用布料蓋嚴、蓋實,再將容器放入大型鍋皿,注水蒸制2-3小時,最后從容器中拿出紙張,逐一晾曬、干燥,使生紙變成熟紙。
(3)刷紙。這一過程又名“托膠”“刷粉”,1.即在高溫蒸制、晾曬后的土紙表面刷一層膠礬水,以提高土紙的柔韌性,增加伸縮力,避免后期年畫印制時紙張易脆、易碎;2.在刷過膠礬水的土紙上,進一步“刷粉”,具體做法是:從灘頭峽山口、沙坪地區稀有的豎式夾層狀巖石中挖出一種質地細膩、接近白色的天應石,人工曬干、打碎,研磨成粉,加水漂洗沉淀成“白泥”(即“白膠泥”或“白膏泥”),然后在“白泥”中加膠,以提高黏性,再均勻刷在土紙表面,使土紙呈現粉白底色,以確保后期年畫印制時水性顏料色彩厚重、潤澤,更具附著力,并在著色后經久不褪。
2 “陡刀立線”的刻版表現
國內各地年畫,都無法避免因印制次數過多導致的刻版線條磨損、變粗的窘況,對此,中國民間美術理論家左漢中先生也有過“年畫印多了以后,印版漸漸磨平,到下面的線條會越來越粗”的評價,但灘頭木版年畫就很好的克服了這一局限。從目前現存的雕刻線版來看,生于民國初年、卒于上世紀90年代的雕版大師高福昌,其創立的“陡刀立線”刻版技術,使灘頭木版年畫的刻版線條硬朗細膩、流暢圓潤,極富表現力,且多次印刷后不易磨損,使用壽命也大幅增加。
“陡刀立線”的具體刻制工序與原理為:刻制時,刻刀與刻版保持垂直,角度始終一致,手用暗勁,用力維持均勻,并不快不慢,直線、弧線、轉折、交叉處都應穩當不亂。經過“陡刀立線”技術刻制的線版,其圖案形式經過反復印刷而磨損變薄后,仍與原圖案形式保持一致,線版仍很清晰,線條毫不模糊。
灘頭木版年畫線版主要采用當地質地極硬的梨木雕刻,色版采用楓木雕刻,刻制效果主要得益于工具——長條形斜刀、立刀和平刀的使用:長條形斜刀特別鋒利,用于前期木版減地及年畫圖案中點、線、塊的初步成型;立刀主要用于加深線條深度,確保“陡刀立線”的效果呈現;平刀為平整底版表面主要工具,確保底版平整,年畫印制墨色均勻。
3 印刷與手繪“開臉”
灘頭木版年畫印刷獨特,主要體現在顏色配料方面。顏料成分并不單一,而是要加入提前用熱水熬制的骨膠,以及用石灰和明礬熬制的膠狀物(即膏脂),并按一定比例混合攪勻。在顏料調配過程中,所用的水至關重要,取自灘頭當地從溶洞中流出的地下水,水質清澈,礦物質成分較大,保證了顏料調配的鮮艷度,并易于上色,還能使年畫色彩圖案在紙面產生一定的肌理。
灘頭木版年畫為一版一色,即在一張年畫中,每一種顏色,均需單獨刻制。通常情況下,每一幅灘頭年畫都經6道版印刷(最少的也需3道版),上色時用鬃刷沾上顏料,在色版上快速旋轉地刷滿整個版面,以防止顏色過于厚重及色彩凝塊。每次印制,都統一用同一色版,直至一組紙張全部印完、晾干,再換下一色版來印制上色,這是手工技術范圍內批量生產的最佳辦法,印制的效率和質量也最高。顏色印制,有一定順序。一般先印制淺色(如嫩黃、品綠),再印制深色(如品藍、紅丹、玫瑰紅),再上黑線版,這樣操作有利于壓好淺色塊邊界,避免淺色塊浮于年畫表面,顯得突兀、不協調。
在年畫進行套印并呈現畫面基本效果后,最關鍵的程序——手繪“開臉”就需要著手處理了。一般而言,該道工序需由作坊里手繪技術最佳、經驗最熟的師傅來進行,包括手工點睛、腮紅暈染、胡須描畫、嘴唇染色等十多道工序。并且,對于個別因印制力度、線版局部殘缺等因素導致的年畫輪廓不完整情況,還需著手進行修描填染。手繪“開臉”為灘頭木版年畫的點睛之筆,只有“開臉”及后期修描填染工序完成,年畫制作才算全部完工,由此而生產出來的灘頭年畫不僅精氣神十足、栩栩如生,而且具有浮雕般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其加入手工繪畫的工序,使得同一品種、題材的灘頭年畫出自不同的藝人之手,表現手法和風格相迥異,主觀創造性特征明顯,手工價值才更大,藝術成就才更彰顯。
參考文獻:
[1]何瀅.湖南灘頭木版年畫研究[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07,P112-116.
[2]馮驥才,羅海波(卷)主編.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灘頭卷[M]. 北京:中華書局, 2007.03,P112-116.
[3]沈泓.灘頭年畫之旅[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01,P35-39.
[4]鄧程兮.隆回灘頭年畫的文化內涵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7.
[5]傅姍姍.渝湘木版年畫比較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6]何瀅.老鼠娶親:湖南灘頭木版年畫的真正代表作及其藝術特征[J].美術,2011(05).
[7]曹學群.館藏民國灘頭木版年畫研究[J].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12(03).
[8]鄧黨雄.灘頭年畫探訪札記[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
作者簡介:
龍軍(1987—),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非遺理論。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大數據時代灘頭木版年畫輯佚整理與教育傳承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XJK19QTW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