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竹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讓學生從認識到深化,并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不斷拓展和詮釋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美,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對歷史長河中人們智慧結晶的好奇,進而去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并為自身價值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源遠流長的智慧結晶,其表達的思想、情感、價值取向是歷史文明中大浪淘沙的精華,這些無論處于任何時代,都值得人們去學習、擁有,因此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任務。
(二)認識中華瑰寶,傳承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且滲透傳統文化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使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打磨,散發出越來越璀璨的光芒。例如學習《端午的鴨蛋》一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端午節,并由此可以追溯端午節的由來,相關習俗的產生原因等。
二、當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一)滲透層次不足
初中語文教學有較大的教學壓力,分數依然是其考核的現時標準,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迫于教學成績的壓力,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層次不足,淺嘗輒止,以考試內容為指揮棒,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深化拓展較少,進而也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減弱,形成了為學習而學習的局面。
(二)滲透方法有限
在一般的初中教學中,為了追求分數,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固化,側重于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情感的體驗,無法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方面的潛移默化作用,甚至固定而又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厭倦知識的灌輸,對學習語文產生畏難情緒,興趣也日漸減弱。
三、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高效滲透的策略
(一)課前:提前認識傳統文化
先教師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只有教師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從根源上保證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才能有意識地在課堂中深化、拓展傳統文化。其次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可以要求學生課前收集教學內容的相關傳統文化故事,既可以提前了解傳統文化,又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中:充分融入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通過使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使學生獲得比以往單純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更為有趣的課堂學習體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課后:深化拓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滲透僅依靠課堂教學是淺薄,要達到高效滲透傳統文化,應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拓寬加深課外閱讀傳統文化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也是課后深化拓展傳統文化的重要方法,通過改變校園環境氛圍,張貼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圖畫,組織傳統文化活動等,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文化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傳統文化以詩詞歌賦及文言文的形式融入初中語文教材中,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在課前、課中、課后充分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