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勁松(上海新華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
孩子突然不想上學怎么辦?孩子不愿意出門見朋友怎么辦?越來越多的孩子面臨心理問題!誰來拯救孩子們的“心靈”?
兒童期(0~18歲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同年齡段孩子面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專業的兒童心理專家掌握兒童心理,進行干預。
經常有情緒和行為問題,他們有的容易哭鬧發脾氣,有的好動難管,有的寡言孤僻,有的在幼兒園非常退縮不能和人相處,有的孩子和小朋友玩耍時常有攻擊別人的行為。
還有些家庭,過早或過度讓孩子完成與其年齡不合適的學習,當孩子不愿意學習時就批評指責,孩子的不良情緒不被關注,直至經常肚子痛、頭痛不愿意去幼兒園。

專家把脈:從0歲開始就要重視心理健康。有這種現象的孩子需要兒童心理或精神科醫生來篩查孩子有沒有問題,是正常范圍的一般性問題,還是有異常的情緒、多動癥、孤獨癥等問題,是孩子自身因素還是家庭或外界因素所致。即使是一般性問題,多數也要適當干預,以免發展為異常問題或障礙。如,教孩子一些情緒管理方法、同伴交往等技能,同時也要教家長建立適當的教育方式,改善不利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進入學習階段,會面對學習壓力和同學交往問題。常見的問題有學習問題、情緒問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適應障礙。學習壓力大,而且睡眠不足、戶外運動少、生活自理差,使得孩子負面情緒增多,應對應激事件的能力弱。
專家把脈: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需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和心理發展特點,科學地評估和分析導致學習、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原因,重視培養良好心身素質和適應能力,增強應對壓力性應激事件的能力。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面對與更復雜的同伴的交往,同時學習壓力也更大。這時候的孩子還會逐漸面臨感情問題,而且自主性增強導致出現逆反心理。面對有些態度偏激的青春少年,專家們會幫助他們一起調整,學會用適當方法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情感,改善同伴交往中的問題,并幫助家長適應進入青春期的孩子。
專家把脈:青春期因為生理原因經常會出現情緒過激的爆點,和老師對抗或是對著父母大喊大叫。對此,專家們提出了一個簡單易行的“制怒”三步驟:停一停不要急,深呼吸要冷靜,想一想好辦法。同時,鼓勵他們多運動、聽聽音樂疏解情緒。此外,還有更多、更系統的情緒管理和治療方法。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更多、更深入地思考自己和人生,困惑于“我是誰?”“我將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同時,學習壓力更重,厭學、同伴交往問題也更多。還會有更多因戀愛導致的情感問題,以及出現網絡成癮、物質使用問題,悲觀、自傷、輕生現象上升。
另外,我國高中生和其他各階段兒童的睡眠問題也值得關注。現在小學生睡不足9個小時,初中生睡不到8小時,而高中生普遍只睡五六個小時。長期睡眠不好會讓人焦慮和抑郁。
專家把脈:高中階段是進入成年之前的人生關鍵時期,心態微妙且敏感,容易激動、沖動,需要家長和老師細心、耐心地順勢引導,避免發生粗暴干涉和激烈沖突,遇到上述問題及時咨詢心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