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雙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江蘇徐州221009
宮頸癌是一種高發的婦科惡性腫瘤,每年新增患病人數52.8萬,病死人數可達26.6萬,且呈現出非常典型的年輕化特性[1-2]。臨床上針對宮頸癌主要采取手術聯合術后放化療的治療方式,但是這類手術由于時間較長,對患者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多,再加上患者擔心疾病的轉歸,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若長時間處于消極狀態,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因此,針對圍術期的宮頸癌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4]。敘事護理作為一類新型護理模式,本研究就其對宮頸癌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以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徐州婦幼保健院婦科病區收治的68例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34例,常規護理組按照常規的圍術期護理流程予以護理,敘事護理組則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流程+敘事護理。常規護理組年齡35~65歲,平均(40.36±2.36)歲;病程1~4年,平均(2.15±0.36)年;病情:Ⅰa期11例,Ⅰb期13例,Ⅱa期10例。敘事護理組年齡32~63歲,平 均(40.28±2.32)歲;病 程1~5年,平 均(2.22±0.32)年;病情:Ⅰa期12例,Ⅰb期13例,Ⅱa期9例。應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1.1 納入標準 在我院接受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為宮頸癌;符合手術治療適應證;均對本研究知情,患者及家屬簽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合并基礎性疾病者;有語言障礙、精神障礙者。
兩組患者均在我院行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術加淋巴結清掃術,在此過程中常規護理組按照常規的圍術期護理流程操作,內容包含術前常規檢查、健康宣教、基礎護理、術前準備,術后病情觀察、生活指導、出院指導等[5]。敘事護理組實施常規的圍術期護理流程+敘事護理,實施內容如下。
1.2.1 護理形式、地點以及實施人員 敘事護理主要采取一對一個體干預的方式,實施地點選擇我院婦科會議室或安靜舒適的地方,實施人員為4位擁有多年護理經驗的婦科高年資護士。
1.2.2 護理時間 本研究敘事護理的時間從患者辦理入院當天開始至出院前1 d。
1.2.3 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獲得患者信任,傾聽患者故事。第一階段采用護理人員主動跟患者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取得患者信任,了解其基礎資料,詢問其內心的痛苦。在此階段,護理人員主要充當傾聽的角色,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心聲,引導患者傾訴自己在煩惱面前的真實感受,從而了解其內心的痛苦和期望,例如:“我看您的心情非常不好,是什么事情能夠跟我聊聊嗎?”。在與患者溝通時,要善于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做出正確與否的判斷,適時給予患者反應,目的是表示自己對患者的態度與行為表示理解,達到共情的目的。第二階段:問題的外化與解構。此階段主要目的為明確患者問題并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影響。護理人員可引導患者在白紙上記錄自身存在的問題,結合上一階段患者的講述,逐漸使患者問題外化,將其煩惱稱為“腫瘤君”或者“皮球”等,幫助患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心理問題及影響進行分析,例如:“那個腫瘤君像什么?”,然后再和患者共同討論這些心理問題因何而來、如何發展以及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哪些影響,有哪些因素會引起心理問題的緩解或加劇,厘清問題的來龍去脈,例如:“這個腫瘤君是怎樣來到你生活中的?”,從而實現審視問題的寬廣性與全面性。第三階段:挖掘例外與閃光事件。此階段主要目的是和患者對既往生活進行共同回顧,充分發揮其內在潛力。護理人員要引導患者回憶以往生活中發生的類似但被自己忽略的體驗,回顧自身是如何克服該問題的,將這些閃光事件背后所潛藏的積極作用進行放大,目的是激發患者自我認可的潛力,進一步明確、肯定患者的內在潛力;另一方面也可宣傳患者熟悉的名人在患有癌癥后積極抗癌的事跡,或是病房中同種病例成功治療的典型案例,從而不斷增強患者自信心。例如:“您可以講講曾經的經歷嗎?”“您最崇拜的人物是誰”“以前你是否有遇到類似的問題,當時您是如何解決的?”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激發患者潛藏在身體中的積極力量與認同感,樹立自信心,并且主動對現有的生活態度與生活行為進行調整。第四階段:重構故事,放眼未來。護理人員需總結上個階段患者身上的閃光事件,再將其串聯起來,使這些事件的意義與目前以及未來關聯在一起,拓寬患者的視野。例如:“你怎樣做才能將腫瘤君消滅?”“在手術期間家人與病友發揮了哪些作用?”“您有哪些彌足珍貴的經驗能夠與其他患者分享?”等,用這種方式層層拓展患者的心理空間[6]。
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圍術期的宮頸癌患者,實施敘事護理所包含的上述四個階段是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存在重疊和穿插的情況,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調整,以便充分挖掘患者的潛力,及時化解各類關鍵問題。
比較兩組患者在干預前與干預后的心理狀況以及生存質量。其中心理狀況分別在干預前與干預后發放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以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抑郁情緒、焦慮情緒等進行判定。HAMD共包含17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分值為0~4分的五級評分法,總分為0~68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程度越明顯,總分>24分可能為嚴重抑郁;18~24分,可能為中度抑郁;8~17分,可能為輕度抑郁;<8分,則沒有抑郁癥狀。HAMA量表包含1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分值為0~4分的五級評分法,總分為0~5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慮程度越明顯,總分<7分,無焦慮;7~13分,可能有焦慮;14~20分,肯定有焦慮;21~28分,明顯有焦慮;>28分,嚴重有焦慮[7]。生存質量則分別在干預前與干預后發放癌癥治療功能評價量表(FACT-G)進行評價,該量表由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四個維度構成,總分0~108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8]。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與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護理干預后,兩組HAMD與HAMA評分均有所降低,敘事護理組HAMD與HAMA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分)
組別 n HAMD HAMA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敘事護理組 34 40.61±10.58 20.51±4.25 27.847 0.001 43.58±5.15 19.36±2.36 27.847 0.000常規護理組 34 40.25±10.51 31.54±6.54 9.987 0.001 43.51±5.20 25.48±3.57 9.987 0.000 t值 0.141 -8.246 0.056 6.976 P值 0.785 0.005 0.856 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ACT-G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護理干預后,敘事護理組的FACT-G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敘事護理組 34 62.39±11.35 85.54±10.21 27.847 0.000常規護理組 34 62.51±11.35 71.36±11.08 9.988 0.000 t值 0.044 5.488 P值 0.896 0.000
敘事護理,顧名思義即護理人員通過傾聽并且吸收患者故事的手段,達到幫助患者對現實生活與疾病意義進行重構的目的,制訂個體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改善患者認知與心理狀態的護理措施[9]。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宮頸癌患者圍術期實施敘事護理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實施敘事護理的患者HAMD與HAMA評分更低,證實敘事護理有改善宮頸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這與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一致。Lee等[10]以惡性腫瘤患者為例,結果顯示敘事護理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方面效果顯著??赡芘c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其一,敘事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將其看成一個擁有特色經歷的個體,護患之間是主客體關系,屬于平等合作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可減少患者的各種擔憂,從而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11];其二,敘事護理需要分析患者心理問題的來源、發展以及對生活的影響,從而外化患者問題,使其跟個體分離,進而獨立存在,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患者擺脫傳統的角色對問題進行看待,對自己的心理空間重新進行審視;其三,這種護理模式著重于激發患者自身的潛力以及化解問題的能力,讓患者能夠主動去面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從容面對生活。一般患者不能意識到自身解決問題的潛力,而對患者的閃光事件進行回顧和挖掘,能彰顯該事件背后的動機,從而幫助患者擺脫對自身被支配地位的認同,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對自己的行動、自我認同進行改變,減輕其心理問題[12]。
生存質量為患者心理、社會、生理、家庭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指標。對宮頸癌患者而言,其生存質量主要體現在手術期間,疾病對機體正常功能的破壞以及治療方式會產生不同嚴重程度的影響[13]。本研究探討了將敘事護理應用在宮頸癌患者圍術期的效果,通過發放癌癥治療功能評價量表對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敘事護理組的FACT-G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敘事護理屬于一類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提倡關注患者心理狀態,通過對患者需求進行開展,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了解患者的感受,然后給予適當的信息與情感支持,鼓勵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緒,從而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改善其生存質量[14]。另外,在敘事護理中,通過護患有效的溝通、緊密的互動,使患者能夠敞開心扉,而護理人員也能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質量[15]。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患者實施敘事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幫助患者樹立對生活的信心,達到改善其生存質量的目的,進一步充實了當前臨床上關于宮頸癌患者的護理內容,擴大了敘事護理的應用范圍。本研究的局限主要體現在研究病例數較少,缺乏大樣本數據的支持,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開展大樣本試驗,進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學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