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江西中文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46)
2003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主題出版工程,明確了主題出版是“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會議、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節慶日等主題而進行的選題策劃和出版”[1],確定了主題出版作為圖書出版的一塊重要領域而存在。主題出版具有時效性強、針對性強、政治功效強、市場穩定等特點,容易形成積聚效益,較之一般大眾圖書,更容易發揮社會效益、提升影響力。它往往承載了某項任務或功效,被賦予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權威性強,因此是新時期出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出版物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重要保障。
書籍,尤其是主題圖書本就是一種特定的民族文化載體,圖書裝幀是在書籍生產過程中將材料和工藝、思想和藝術、外觀和內容、局部和整體等組成和諧、美觀的整體藝術。[2]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讀者不再滿足于圖書僅僅是承載思想的載體,更要求圖書具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圖書的裝幀設計水平直接影響圖書產品的整體質量。優秀的裝幀設計,要能夠提升圖書的內容思想,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圖書裝幀設計藝術開始走向國際化和現代化,優秀的圖書設計能夠更加便捷地進入他國讀者的視線,相應的,承載了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書籍設計風格也逐漸對彼此產生了影響。這一現象有利有弊,利處在于有助于設計師開闊視野,吸收和轉化先進的設計思潮;弊端在于,圖書設計趨向于千篇一律的國際風格。在這種全球化的趨勢的影響下,各個國家圖書設計的民族風格逐漸消失。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漸弱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一體化浪潮沖擊的今天,保持本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保持獨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競爭力,才是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確方式。作為書籍設計人員,面對國際化大潮的沖擊時,更應該保持清醒,在吸取國外先進裝幀設計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土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自身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設計語言和元素的選用,圖形和字體的使用,裝幀工藝和材料的選擇等多方面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進行呈現,要在藝術上和思路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在內涵上保持獨立和鮮明,這樣的主題圖書,才是彰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載體。
主題圖書出版伴隨著近代史一路行來,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使命,承載著不同的時代語言,目前,主題圖書的主要思路是向重大主題聚焦發力,著力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中國夢和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重大現實題材創作。
在裝幀設計上,不同時期的主題圖書也有不同的特色,在中國的近代文明進程發軔的初期,當時主要的進步書籍可以視作為今天的主題圖書,這些圖書重在突出內容,裝幀設計多考慮主題鮮明、實用性和成本控制,在設計上多簡單直接,突出主題,沒有過多的干擾,圖書規格也較小較便捷,便于隨身攜帶,在工藝和材料的選擇上也多采用廉價的紙張和簡單的裝訂方式,便于快速印刷裝訂和大量發行。
但時至今日,人民對于圖書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內容實用性,而更加注重圖書的美觀和精致,收藏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主題圖書在我國圖書版權輸出中的比重連年上升,主題圖書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傳統的國內讀物,更需要面對全球多元化的文化產品的競爭沖擊,精美而有特色的裝幀設計對于提升主題圖書的競爭力,從而提高中華文化的輸出效率和文化競爭力能夠發揮重要的價值。
提升主題出版物的競爭力,一方面需要從圖書內容上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圖書裝幀設計上下功夫。
主題出版物具有發行量大、目標讀者群體集中、主題鮮明的特點,優秀的主題出版物,是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落地,指導或影響民眾的現實生活的,比如或提倡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或彰顯理想信念的力量等等。在圖書內容的表述上,這些主題都不應是空洞的,因此,在圖書的裝幀設計上,也不應當用簡單而重復的紅旗、紅星等元素進行表達,而應該深入、細化地挖掘圖書的細節內容,找到區別于同類型圖書的設計元素,并以此抓住讀者的視線。優秀的裝幀設計、別出心裁的工藝使用可以抵消當下大量同質化的主題出版物集中推出所造成的審美疲勞,也有利于所策劃的圖書在大量同類圖書中脫穎而出。
優秀的裝幀設計,也可以考慮在工藝形式上吸引讀者。工藝設計,指的是裝幀工藝、材料等圖書產品的物質特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注重在工藝設計上下功夫,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印刷用紙和裝訂形式創新上,更出現了采用諸如絲綢、竹木、亞克力甚至金屬等新型材料的工藝設計思路,在讀者中取得了較為良好的反響。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平面設計還是裝幀工藝上的創新,都要以符合圖書的內容表達作為重要前提,不能一味地追求獵奇出新,而脫離圖書內容,以至于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3]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是《蘇共亡黨十年祭》的姊妹書,《蘇共亡黨十年祭》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之后,多次修訂再版,累計重印十余次,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筆者在設計圖書《蘇共亡黨二十年祭》時,通過與該書責任編輯及作者的充分溝通,對于本書的主題、寫作特點有了初步的印象。筆者的設計方案,延續了《蘇共亡黨十年祭》的設計語言,保證了風格上的延續性。側重于突出本書主題的嚴肅性和深刻性,選用了蘇聯代表性的建筑物克里姆林宮素材,作為蘇共政權的代表;又在設計上偏重于沉重的紅藍色調,在使得圖書整體設計風格沉穩的同時,以紅藍色調形成強烈的沖突感,營造出悲愴深刻的情緒場,力圖在烘托圖書主題、展示嚴謹深刻的語言環境方面發揮作用。在文字上,筆者采用黑粗體,營造莊重的設計符號,又選用羊皮紙設計元素,突出反思和教訓。
《蘇共亡黨二十年祭》出版之后,于2015年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主題圖書的出版,是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視野來看,目前我國主題圖書國際化的精品之作仍然不多,特別是在國外可以引發熱議、持續熱銷的圖書還不夠,存在著“有高原無高峰”的現象。對此,作為出版從業者,一方面應當在選題的挖掘上加強與國際化接軌的工作,以海外讀者能夠接受、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另一方面,則應該在裝幀設計上下功夫,了解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采用大膽創新的設計及新工藝,在不影響主題表達的前提下,調和好圖書設計的現代性和設計元素的本土化之間的矛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既與世界接軌,又保持中華文化的符號烙印,才能更好地激發文化本身的美學價值,在世界的舞臺上唱響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