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毅 承德醫學院
體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是新興起的一種養老概念體系,其與傳統的養老模式項目,給予了老年人群體更全方位的關注和照顧,其在改善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有效減輕了老年人的醫療負擔,這對于普通社會家庭來說非常關鍵。
本次研究選用了問卷調查(共計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9份)的形式,對承德市養老需求進行了一次針對性調查,其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家庭養老還是目前老年人最期望的一種養老模式,他們更希望可以在自己的熟悉的家庭環境和自己的兒女、親人、朋友一起度過老年生活。在與老年人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老年人并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由此可見,想要推行新型養老模式,鼓勵老年人接受新的養老理念還需要歷經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表1
通過調查和了解承德市社區養老服務情況,發現現階段有很大一部分社區并沒有專門的老年服務中心,我們在社區里面見到的很多老年活動社團也不是社區機構負責組織和建立的,而是有社區里面的老年人志愿者自行組織的,是老年人自行做出的舉動,這些老年活動社團在豐富老年人業余生活,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自發組織的老年活動社團在基礎建設和服務層面都有著諸多劣勢,特別是缺乏老年人醫療服務保障。雖然社區內都有專門的衛生服務站,可是其只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最為簡單基礎的醫療服務,一旦老年人出現較為嚴重的身體狀況,就必須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承德市當前的社區養老服務和真實的社區養老機構并不是一回事,其無論在是理念還是在功能方面都與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養老機構有一定差距,并不能很好地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多元需求,而且從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承德市社區的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差,社區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的養老資源和養老服務非常有限,和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欠缺對稱性。
第一,欠缺資金
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和發展資金有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而且這一矛盾在承德市不同區域范圍內的呈現還是不盡相同的。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政府還可以為正常的養老需求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而在一些經濟實力比較弱的區域,政府財政撥款支持養老服務的資金非常有限,根本滿足不了現在的養老需求。
第二,養老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承德市在社區養老服務這一版塊的發展并不是很到位,有很多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也不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承德這個城市,吸納能力相對較弱,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也比較低,欠缺強有力的發展推動力量。
第三,欠缺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
從承德市目前從事養老事業的人員組成結構來看,其無論是在專業能力還是在年齡這些客觀特征方面都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基于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有很多老年人因為疾病或者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求從事養老事業的人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生活能力,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從事老人護理工作,只有一些文化程度比較低、年齡較長的人才會選擇老年人護理工作,而且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多局限于日間照料和基礎的家政服務,甚至在一些比較小型落后的社區服務站并沒與專職的護理人員。
我國的老齡化社會發展趨勢越發顯著,未來養老產業將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調查和了解的過程中,到2017年底,承德市的老年人人口數量就已經占據承德市人口總數量的2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承德市的老年人養老產業將會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大產業,如果承德市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合理安排好養老產業,那么,其很有可能對承德市的整體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承德市將會負擔起一部分京津兩地老年人的醫療和養老,如果承德市再繼續走傳統養老院的養老模式,其必然難以滿足現實社會的養老需求。
目前,承德市正在積極致力于養老產業的結構升級,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會是未來承德市努力的主要方向。從現在承德市養老發展現狀來看,當前發展比較順利的養老模式有醫養結合、居家養老以及旅居養老等,而且從發展結果來看,發展前景最被看好的當屬醫養結合模式,而且承德市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獲得了很多實踐經驗,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復制推廣的。與醫養結合模式相比,現在的居家養老和旅居養老發展速度并不是很快,未來承德市還需在發展新型養老模式的基礎上,全力彌補這兩種養老模式的短板。
早在2018年,承德市政府便已經完成并出臺了《承德市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總體規劃》,在該規劃當中,明確了承德市在養老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其主要包括建立康養產業先導集聚地、發展康養綠色農業、全力推動生命科學產業、打造康養小鎮等等。體醫養結合已成必然趨勢。
在當前老年人健康養老體系當中,體醫結合和醫養結合是最為主流的兩大 內容,其也是我國應對老齡化及醫療支出不斷增長而相繼推出的戰略舉措。現在之所以提出將“體醫”與“醫養”融合在一起,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中,“體醫結合”屬于體育系統管理,而“醫養結合”屬于衛生系統管理,如果分別施行“體醫”與“醫養”兩種養老模式,那么就意味著這兩種模式不管是在制度、理念還是在人力資源等方面都幾乎不會有任何交集,體育系統不了解衛生系統的運行模式,衛生系統也不清楚體育系統的運行需求,兩大體系依然處于分離狀態,雙軌運行,其不僅不利于養老模式的持續推行,其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將“體醫”與“醫養”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起二者都具備的實施健康老齡化的社會服務功能,二者相輔相成,融合在一起的推動力量會更加強大。所以,借助創新養老理念、模式和制度,緊密聯合養老、醫療以及體育等專業機構,實現專業交叉融合有著非常大的必要性,將多方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構建起“體醫養結合”的一體化模式,發揮體、醫、養各自的優勢,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減輕醫療護理壓力,降低醫療費用,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組織架構如上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該養老模式需要聯合利用多方主體力量才可完成構建,其中最主要的三類主體分別是政府機構、基層組織(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機構)以及上級機構(上級醫療機構和上級體育機構),在“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當中,發揮統籌、領導和協調的最高層主體是政府機構,從“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起步階段開始,政府機構都要參與其中,要對每一個階段的組織和建設工作負責任,基層機構,即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社區機構則作為執行機構,需要積極配合政府結構開展工作,負責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而上級機構,即醫療和體育機構則專項負責老年人的就醫需求和運行需求,給予老年人專業的指導和養護(見圖1)。

圖1
承德城鎮居民“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落實需要充分利用起多方力量,而且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流程:第一,組建專家團隊,將養老系統、醫療系統、體育系統中的專家人士組織到一起,就“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在多方領域的融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各自從專業的角度給出有效建議,并且跨專業、跨領域的融合也可以給“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構建提供更新的想法。關于專業團隊的組建,建議由承德市政府相關負責部門牽頭,以此來表示出對“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構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增強養老系統、醫療系統以及體育系統的凝聚力。第二,及時安排基層機構人員對承德市老年居民的養老意愿以及醫療健康需求、體育鍛煉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并且要多老年人提出的想法和建議進行深層次的評估,根據最終的評估結果來挑選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加入“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示范項目當中來,由專家團隊就老年人在示范項目中的表現以及想法進行專業判斷,進而為衡量“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實效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第三,要求各大社區帶頭組建老年社團,并邀請專業的體育教練加入老年社團當中,由體育教練進行專業指導,同時,社區需要派工作人員就老年人的健康情況進行跟蹤訪問,一旦發現問題,要確保醫療團隊及時介入,給予老年人全方位的照料。
綜上所述,承德城鎮居民“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正在全力落實當中,承德市各級政府也在逐步提升對“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構建工作的支持力度,意在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全方位的保障,讓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