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璞 宋璟 戴詩蕾 孔嘉欣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二科 510095
化療是非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化療方案[1-2]。骨髓抑制是該化療方案主要的限制性毒性之一,Ⅲ~Ⅳ度的中性粒細胞缺乏癥不僅會影響繼續(xù)治療,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3-4]。因此有效防治重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有積極臨床意義,筆者在既往的臨床工作中,發(fā)現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的協定處方溫腎寧血方可以有效防治化療后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縮短重度粒細胞缺乏的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有效率,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參照國際肺癌研究會(IASLC)和美國胸科學會(ATS)標準,分期標準參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TNM分期第6版。
1.2 納入標準 病理學確診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年齡18~70 歲;入院接受化療治療的患者,預計生存期大于6 個月;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2 分;入組1 月內未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肺原發(fā)性疾病者;伴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伴有活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免疫缺陷病病史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檢測陽性或有器官移植病史,依從性差,不能堅持治療者。對試驗所用藥物過敏者。
1.4 退出標準 試驗過程中出現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或病情急劇惡化需采取緊急處理措施者;因病情需要暫停治療和轉用其他治療措施者;患者要求退出。
1.5 一般資料 經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研究共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住院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112 例,采用隨機數字分類法隨機分配,治療組58例,對照組5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培美曲塞(美國禮來,H20140662)/卡鉑(齊魯制藥,H20020180)方案化療,而治療組接受溫腎寧血方聯合培美曲塞/卡鉑方案。其中培美曲塞500 mg/m2靜脈滴注,d1;卡鉑曲線下面積(AUC)=5,靜脈滴注,d1;21 d為1個周期。共進行2個周期。化療第1天開始口服溫腎寧血方,每天1 劑,代煎至400 ml,分2 次,每次200 ml,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服用至第2 個化療周期結束,共42 d。溫腎寧血方藥物組成:制附子20 g、肉桂15 g、黃芪20 g、雞血藤15 g、女貞子10 g、枸杞子15 g、神曲30 g、薏苡仁30 g、炒白術15 g、茯苓30 g、菟絲子9 g、甘草6 g。上述諸藥購自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藥房,并由其提供代煎。
1.7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1)骨髓抑制評效:每個化療周期第 1 天、第 3 天、第 7 天、第 14 天行血常規(guī)檢測,記錄外周血白細胞、粒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數值,根據《WHO 抗癌藥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進行評效;(2)免疫功能評效:治療前后抽取外周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技術檢測免疫指標CD4+、CD8+、CD4+/CD8+及血清中干擾素(INF)-γ 的含量;(3)腫瘤療效評價:治療前后完善胸部增強CT 評估病灶,其余評價包括顱腦增強MRI、全身骨掃描、腹部彩超等。根據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進行評效,其中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以CR+PR+SD 計算疾病控制率(DCR)。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并行 Logrank 檢驗,以P<0.05 為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骨髓抑制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Ⅰ~Ⅱ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Ⅲ~Ⅳ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9,P=0.016),見表2。

表2 兩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 CD4+、CD8+、CD4+/CD8+、INF-γ 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治療組CD4+、CD8+、CD4+/CD8+、INF-γ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表3 兩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注:對照組接受培美曲塞/卡鉑方案化療,治療組接受溫腎寧血方聯合培美曲塞/卡鉑方案;NF-γ為干擾素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117.32±18.21 92.22±16.48 6.992<0.001例數58 54 CD4+(%)治療前51.80±3.17 52.75±3.38 0.776 0.198治療后48.50±2.60 41.80±3.43 3.218 0.001 CD8+(%)治療前26.37±2.25 27.44±2.44 0.678 0.233治療后25.26±4.16 23.58±2.43 3.378 0.001 CD4+/CD8+治療前2.26±0.14 2.28±0.14 0.528 0.465治療后1.88±0.28 1.53±0.20 3.840 0.001 INF-γ(pg/ml)治療前79.16±12.54 77.58±14.04 0.713 0.104
2.3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治療組58 例患者中獲CR 1例,PR 39例,SD 11例,PD 7例,DCR為87.93%;而對照組 54 例患者中獲 CR 0 例,PR 28 例,SD 12 例,PD 14 例,DCR 為74.07%,治療組DCR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除了小細胞肺癌以外的所有類型肺癌稱為非小細胞肺癌,其占所有肺癌的85%~90%[5]。盡管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治在過去幾十年里不斷成熟,但化療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手段,重度骨髓抑制也是化療最重要的限制性毒性[6]。骨髓抑制的西醫(yī)治療主要是應用集落刺激因子對癥處理或者輸血治療,但這些治療費用昂貴,作用時間短,需要重復使用,同時伴有骨痛、發(fā)熱、局部注射疼痛等不適[7]。溫腎寧血方為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協定處方,在臨床上應用可以減少重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探索溫腎寧血方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骨髓抑制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機理。
中醫(yī)古籍中未見骨髓抑制的病名,但結合患者乏力、納差、消瘦等癥狀,現多歸類于中醫(yī)學“虛勞”“血虛”范疇。虛證的形成,可因先天稟賦不足,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調所致。《外科醫(yī)案匯編》:“正虛則為巖”。正氣衰弱,邪氣充盛,正不勝邪,臟腑功能失調,則癌瘤自生;又邪居日久,耗精傷血,損及腎元,故晚期腫瘤患者常見面瘦形弱、消骨而立等氣血兩虧的虛勞之象。加之化療藥物進一步損傷脾胃,脾胃虛傷,運化失職,不能腐熟五谷,變化精微,食難入胃,復而反出,甚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致氣血乏源,精髓虧虛,故見骨髓抑制,三系減低。因此臨床上多用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血、活血寧血為治療大法,溫腎寧血方為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治療骨髓抑制的協定處方,在經方桂附地黃丸基礎上加減而成。方中制附子溫腎回陽,肉桂大補元氣,黃芪補氣固表,雞血藤補血活血,女貞子、枸杞子補益肝腎,神曲、薏苡仁健脾和胃,炒白術、茯苓補氣健脾,菟絲子溫腎固精,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腎助陽、補血益氣、寧血化瘀之功。有報道稱,中醫(yī)藥可以預防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發(fā)生[8];也有學者應用補腎健脾方治療乳腺癌化療后的骨髓抑制,均取得一定成效[9]。本研究中也取得相似結論,溫腎寧血方干預的治療組Ⅲ~Ⅳ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單純化療組,表明溫腎寧血方可以降低化療后重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
《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虧損,無以衛(wèi)外,正邪相搏,邪盛正衰,更兼受化療之毒,腎精枯竭,正氣更衰,三系減低。骨髓抑制是培美曲塞聯合卡鉑化療方案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培美曲塞為抗葉酸制劑,通過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活性,破壞細胞內葉酸依賴性的細胞代謝過程,從而破壞細胞復制。卡鉑為第2 代鉑類化合物,其通過細胞毒作用,直接殺傷細胞,其生化物征與順鉑相似,但其腎毒性、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明顯低于順鉑,故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上述兩種化療藥物均可以破壞正常細胞,尤其是增生旺盛的骨髓細胞的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干擾正常細胞的DNA 合成,導致重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嚴重者危及生命[10]。化療藥物對骨髓抑制的影響機制是復雜的,多因素的,其中免疫細胞受損,免疫應答延遲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占所有細胞免疫的70%~80%,CD4+、CD8+細胞是T 淋巴細胞中的兩個重要亞群[11]。CD4+細胞可以輔助調節(jié)B 細胞介導體液免疫,CD8+細胞是細胞毒細胞,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12-13]。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溫腎寧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一方面有效預防重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一方面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療效。
國外有研究報道,INF-γ 是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其通過誘導多種抗原提呈細胞表達MHCⅠ/Ⅱ分子,活化巨噬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等免疫因子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殺傷腫瘤細胞[14]。本研究結論也反應了治療組通過中藥干預,提高了INF-γ 的表達,改善免疫功能,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綜上所述,溫腎寧血方通過提高CD4+、CD8+細胞免疫應答,誘導INF-γ細胞因子的釋放,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達到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骨髓抑制的防治目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療的近期療效,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值得進一步推廣。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