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倒伏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倒伏主要有根倒、莖倒和莖折斷等幾種形式,其中莖折斷對玉米產量與質量的影響最大。文章首先對幾種玉米倒伏的類型進行陳述,之后進行倒伏防治對策的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倒伏種類;防治對策
在先進種植技術及機械的輔助下,為了提高玉米產量,會增加玉米種植密度。但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倒伏的概率也不斷增大,進而影響玉米產量。特別在遭遇惡劣天氣后,玉米會有發生倒伏的危險,需要根據玉米倒伏的類型和成因,進行針對性防治策略的探討,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
1.1 根倒
根倒主要是玉米根系發育不完全,導致玉米莖稈發育不良,無法支撐玉米植株,然后在大雨或過度灌溉后,在田間土壤過于濕潤的基礎上,發生倒伏。根倒主要是玉米根系對土壤的附著力不強,在大風或大雨天氣后,根部開始向一側傾倒。
1.2 莖倒
莖倒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生長過程中莖稈過細過長,玉米莖稈的內部組織脆弱,無法支撐植株的整體生長,在土壤疏松或大風天氣會發生倒伏。
1.3 莖折斷
莖折斷主要發生于于玉米生長的拔節期和抽雄前期,主要折斷原因是玉米螟的啃食導致莖稈彌空,進而在大風或大雨天氣發生莖稈的折斷。
2.1 選擇抗倒伏品牌
在種植前,要根據區域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抗倒伏的玉米品種。玉米發生倒伏主要是植株高、穗位高、根系不發達、莖稈脆弱等。因此在選擇品種時要選擇植株矮、穗位低、植株粗壯、莖稈柔韌性好的品種。
2.2 科學選擇種植密度
在玉米種植時,要科學選擇種植密度,密度過大會導致田間的通風通氣性不佳,玉米植株因相互遮擋陽光導致徒長,進而使得玉米莖稈細且脆弱,容易發生倒伏。在選擇種植密度時,要根據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玉米品種等進行,目的是將種植密度控制在最科學的范圍內,使田間的通風性、透光性、植株根層分布、植株營養吸收都均衡,使玉米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中提高抗倒伏能力。
2.3 合理增加行距
北方玉米種植時常用的種植方式是單行寬種,或雙行寬窄種。無論是選擇哪種種植方式,都可根據種植環境增加行距,目的是增強田間的透光透氣性,促進玉米根莖的健康生長,減少倒伏的發生概率。如果選擇玉米單行寬種時,可將植株的種植行距控制在大概70厘米,如果選擇雙行窄種,可將植株的種植行距控制在80厘米,目的是為玉米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空間。
2.4 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等不同內容。在施肥環節,要保證底肥施足,并保證不同類型的肥料的混合使用,目的是使氮肥、磷肥、鉀肥等的配合合作,為玉米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在底肥施加時,可選用腐熟肥,在玉米生長的不同時期,根據玉米生長態勢進行追肥。在灌溉環節,在播種期,田間水量保護在70%左右。苗期的玉米耐干旱能力強,但怕澇,所以要對田間水量進行控制。在玉米生長到抽雄開花期時,對水分的需求量最大,此時要保證田間的水量在70%以上。在玉米生長在籽粒灌漿期時,對水分也有較大的需求,需要保證田間水分含量在70%以上。在中耕環節,當玉米生長到拔節期后可進行中耕培土,目的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玉米防倒伏的能力。在苗期管理中,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態勢進行蹲苗處理,對密度大且生長旺盛的玉米進行蹲苗,目的是促進玉米根系與土壤的附著度,實現根系的健康生長,為倒伏的預防奠定基礎。
總之,倒伏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玉米發生倒伏的原因比較多,如品種選擇不佳、種植密度過大、田間管理不科學等。需要明確玉米倒伏的種類及成因,進而依托品種選擇、田間管理、合理種植等環節為玉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玉米對倒伏的抵抗能力,進而實現玉米高產高質。
作者簡介:馬天軍(1969-),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