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植物性飲食會導致男性放屁增多,大便增多,但這是好現象,因為它表明這些食物促進了腸道細菌的健康生長。
西班牙巴塞羅那肝臟和消化系統疾病網絡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植物為主的地中海式飲食和含有少量果蔬的西式飲食進行比較。研究納入18~38歲的健康男性,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每個受試者被要求連續兩周攝入其中一類飲食,暫停一段時間后,再換到另外一類飲食,時長同樣為兩周。
通過對受試者每天放屁次數的記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植物性飲食試驗中,受試者平均每天放屁的次數是攝入西方飲食時的7倍。食用植物性食物導致放屁次數增加,而這些屁是腸道細菌發酵植物纖維的產物。
認為放屁說明身體差,這是錯的。纖維發酵細菌是“好”細菌,它們釋放短鏈脂肪酸,保持大腸健康,也可被吸收到血液中,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多數情況,放屁是健康飲食和結腸健康的標志。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一項新研究表明:每天1個牛油果,有助女性減掉肚子上的贅肉。
150名超重或肥胖人士參加了為期12周的隨機對照試驗,他們被分成兩組,研究人員每天為參與者提供一餐,一組的菜單中包含新鮮牛油果,另一組的菜單與前者基本無異但沒有牛油果。
實驗開始與結束時,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腹部脂肪與葡萄糖耐受性(衡量代謝與糖尿病的指標),發現吃牛油果的女性減掉了更多腹部內臟脂肪,且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的比例發生變化,但男性沒有。此外,無論男女,葡萄糖耐受性均未提高。實驗表明飲食干預可以調節人體脂肪分布,女性參與者效果明顯。
研究人員表示將進一步實驗,以探明牛油果對人體脂肪、健康的影響,辨別哪類人日常食用牛油果最健康。
晚餐吃的早晚也會影響健康。美國《營養素》雜志刊登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早點吃晚餐可改善24小時血糖水平,還能改進次日早餐后的脂質代謝。
日本熊本縣立大學研究小組對參試者展開隨機交叉研究。為期3天的試驗研究中,參試者分別被安排晚9點吃晚餐和晚6點前吃晚餐。參試者佩戴可連續監測血糖的裝置以評估血糖變化情況。第三天早上,研究人員采用間接量熱法進行代謝測量,分析只涵蓋第二天和第三天上午的數據。排除第一天數據的原因是為了調整前一天膳食的影響。結果發現,與9點晚餐組參試者相比,6點晚餐組參試者次日24小時血糖水平明顯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新研究結果表明,盡管遲吃晚餐(9點)和早吃晚餐(6點前)僅差3個小時,但早吃晚餐的確有益控制血糖波動,改善代謝水平。
治愈帕金森可能性極低,但如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將有明顯改善。近日,荷蘭內梅亨大學醫學中心發表在《神經病學》雜志的最新研究提出了7個幫助帕金森患者康復的針對性策略。
研究團隊納入了4324名患有帕金森的步態障礙患者,受試患者癥狀包括無法保持平衡、拖腳行走、摔倒、步履蹣跚和僵硬。這7種策略分別為:內部暗示,按大腦中的節奏計數步行;外部提示,跟著節拍器的節奏邁步;改變平衡條件,走路轉彎的幅度更大;改變精神狀態;動作觀察,包括觀察另一個人走路并模仿;適應一種新的走路方式,如跳躍、向后走;其他腿部運動方式,如騎自行車或爬行。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每種策略,多數嘗試過的患者都說它有積極效果。此外,76%的人表示改變平衡條件的策略效果不錯,74%的人說改變精神狀態的策略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根據使用策略的人所處環境不同,策略作用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帕金森患者的康復訓練,采用“一刀切”方式肯定行不通。雖每種策略都有潛在作用,但患者處于不同環境中,應采取不同策略,醫生也要盡力幫患者找到最適合康復的方法。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動脈會變得硬化,大大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與此同時,某些行為還會加速動脈硬化。研究表明,吸煙飲酒與青少年動脈硬化之間有密切聯系。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研究小組納入1655名17~24歲的參與者,并按照他們每天的吸煙量和飲酒量進行不同等級的評分。其中酒精攝入量分為零、中級(日飲酒量<4杯)和高級(日飲酒量>5杯),吸煙量則被分為不吸煙、過去曾吸煙、中等程度(每天<10支)和高強度吸煙(每天吸煙≥10支)4個等級。研究發現,從17~24歲,參與者的動脈僵硬度平均增加了10.3%,其中女性的增幅略高于男性。平均酒精得分每增加一個點,動脈僵硬度隨之提高,但平均吸煙評分的變化對動脈僵硬度并無明顯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嗜煙女性的動脈僵硬度增幅高于不吸煙女性。
研究人員說:“該研究結果表明,嗜酒男性和嗜煙女性都會出現動脈損傷。從不吸煙的人和戒煙者的動脈僵硬度未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年輕時戒煙,血管健康會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