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楠
摘要:某些油田已經處于開發中后期階段,逐漸受到氣竄、出砂、水淹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逐漸降低了吞吐效果。將區域自身特點作為依據對組合吞吐注汽方法予以提出,針對一些適宜的油藏,可以對吞吐階段適當延長2到4個周期,采收率提高2到3個百分點,這針對抑制蒸汽吞吐稠油油藏高周期的產量遞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稠油;組合吞吐注汽技術;研究與應用
引言:
在某油藏區塊中,油層含油面積為3.45平方千米,在原油地質儲量方面,達到了1870萬噸,具有地下600m到地下850米的油藏埋深,在油藏類型方面,屬于中厚互層狀邊水稠油油藏,在原始油水界面上,達到了地下860米。在這一油藏中具有厚度薄、滲透率高、井距小等方面特點,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氣串矛盾現象,在受竄井中,因為竄入了蒸汽而導致明顯提升了內部的含水率,在情況較為嚴重時,還會造成油井井噴現象,或者造成油層出現出砂現象,在油井中,由于存在砂埋油層、砂卡等現象而不能正常進行生產。在生產井中,還伴隨許多油井出現氣竄現象。
1組合吞吐注汽可行性研究
1.1組合吞吐技術機理
在組合吞吐技術方面,基本概念如下:針對蒸汽吞吐開發單元中的多口井,按照優選設計的排列組合,實施有序蒸汽吞吐方式,其中包含了兩種類型,分別是同注同采和一注多采。
借助組合吞吐方式,可以對油層內部存在的動用不均勻情況、在微觀空隙中注入流體的分布情況等進行調整,同時可以實現井間剩余油的動用的加快,針對氣竄現象可以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促進蒸汽熱能利用率的提升,對因為汽竄現象所導致的激動出砂情況予以了避免,相應的砂埋油層和砂卡等現象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是是的在檢泵井次和作業對油層所帶來的傷害予以了降低,從而可以對區塊開發效果予以大幅度改善。
1.2儲層條件
以某油藏區塊為例,油層為高孔和高滲透層,表現出較為嚴重的非均質性,在層內均質系數方面,維持在0.41到0.56之間,在級差方面,維持在14到159之間,在變異系數方面,維持在0.68到0.87之間,油層內部具有良好的連通性,在當前階段生產井生產活動中,油層平均厚度達到了15.6米,同時具有100米的平均井距,在所有油井中超過70%比例以上都出現過汽竄現象。
通過研究汽竄現象的規律我們發現了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具有方向性特點,汽竄現象的產生會受到沉積相的影響,在方向大多會沿著滲透阻力較小的主河道方向;其次,具有選擇性特點,汽竄現象的產生,通常是在一些具有較大油層厚度和較高滲透率的位置,通常也是主力油層的位置;再者,具有重復性特點,如果兩口井已經產生汽竄現象,在下一輪注汽工作中,如果沒有采取防竄措施,就仍然會產生汽竄現象。
2組合吞吐實施方案設計
2.1井組篩選
我們將油井開發實際情況、以往汽竄情況等作為依據,對組合吞吐注汽單元進行了劃分,最終完成了對16個組合吞吐注汽單元的劃分。在選井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需要保證油層分布穩定性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連通性,油層壓力需要保持接近,并且在井間容易產生汽竄現象,具有明顯的多向性特點;其次,需要保證井下具有良好的技術狀況;再者,在原油物性方面,需要保持接近;另外,針對同一個井組,需要保證具有盡量接近的井周期生產情況;最后,針對一個井組中,需要控制3到5口井的數量。
2.2方案設計
在對注汽井組進行篩選以后,以此作為基礎,將井組內部油井油層發育、周期生產情況、汽竄史以及井距等作為依據,針對不同的井組,需要采取不同的注汽方式,并對注汽參數進行確定,在全年的時間內,預計會進行對55井次進行注汽,注汽體積達到了10萬立方米。
與現階段網分布、井距、汽竄史等方面情況結合起來,在組合注汽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原則予以遵守:首先,針對以往存在互相汽竄情況的直井、水平井,需要采用同注同采方式;針對處于相同位置,分別位于上、下層系的水平井,需要選擇使用一注一采的注汽方式;其次,需要針對注汽參數進行科學設計,在實際開展蒸汽吞吐開采工作中,對于油井開采效果而言,將會直接受到注汽參數設計合理性的影響。在對注汽爐進行確定以后,以此作為前提,在優化注汽參數過程中,通常將重點放在注汽強度方面。針對不同周期注汽強度、周期產油量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相應統計,對周期產油最高的原則予以遵循,可以對各個周期最優的注汽強度進行確定。在油層最佳注汽強度方面,通常情況下會隨著吞吐初期周期的增加而相應得到增加,從第6或者第8個周期開始,注汽強度開始逐漸降低,在9周期以后,注汽強度通常會維持不變。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從井組角度進行總體分析,靈活優化注汽量;再者,針對組合注汽廢棄產量,在直井中應該產生1噸到2噸,在水平井中應該產生3噸到5噸。在現階段,油層中壓力較低,都開始陸續進入到高輪次吞吐的前期階段,為了實現吞吐效果的提升,需要對廢棄產量進行嚴格控制,以此作為前提對壓力狀況、地下存水量、油層縱向動用情況等方面的結合予以關注。
2.3提高周期油汽比
借助應用組合吞吐注汽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油井的吞吐效果。在組合吞吐井組中,具有168天的平均周期生產天數,注汽量達到了39.8654萬立方米,在周期產油量方面,達到了16.3139萬噸,油汽比可以達到0.41,相比于上周期,在周期生產天數方面,延長了34天的時間,在注汽量方面,降低了2.8595萬立方米,在產油量方面,增加了3.2013噸,油氣比提升了0.1。
3結論
在組合吞吐中,需要將油井生產情況作為依據,對注汽單元進行劃分,并靈活調整注汽參數和注汽運行,并且需要與冷采和調剖等工藝措施進行配合。為了保證將更加科學準確的指導提供給后續工作,需要嚴格開展對壓力、溫度、水性、注汽參數、含砂等監測資料的錄取工作。
參考文獻:
[1]丁軍濤.熱采稠油改善吞吐開發效果對策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9,39(13):168-169.
[2]金忠康,王智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轉蒸汽驅可行性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20,33(05):36-41.
[3]郎寶山.稠油復合吞吐配套管柱研制與應用[J].特種油氣藏,2021,28(03):144-150.
[4]曾佳業.新莊油田效益開發熱采吞吐方案優化淺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21,41(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