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紀香 關文濤
1.凱里學院體育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2.凱里市第一中學,貴州凱里 556000
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地區、云貴高原之上,省內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是中國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省份。高海拔、多緯度、溫和氣候等自然條件造就了豐富多樣的物質旅游資源。同時貴州省世居少數民族達18個之多,千百年的歷史遷徙與演化,每個民族又形成大量的分支。受交通不便、山水相隔等因素的影響,各民族、各分支之間的交往溝通較少,人們各自依各自生存條件來生產生活,傳承和發展自已的文化與文明,這些奇異獨特、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但同時也因為這些因素,使貴州省成為中國貧困人口數量最多、比重最高、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近幾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政策實施的推動下,貴州省與外界交流的環境與條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體育旅游減貧的成效顯而易見,貴州省借地域優勢,大力推動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體育旅游已成為貴州旅游持續井噴式發展的加速器,受到世界各地旅客的青睞。2017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批復、支持貴州省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貴州省緊抓契機,大力發展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尤其是結合自己的山地優勢,積極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相繼開發、衍生大批體育旅游產品。如龍里飛越叢林、壩陵河蹦極等以體驗驚險刺激的體育旅游景點受到游客的追捧。僅2019年國慶期間,開陽猴耳天坑景區,極限運動“超級大秋千”,體驗人次達到1678人次,總收入近62萬,且在抖音平臺獲得了2億多的播放量。石阡仙人街景區的懸崖滑索、玻璃走廊、懸崖秋千等,接待游客46.95萬人,經濟收入達3.32億元[1]。貴州省內以山地居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不僅旅游資源富集,自然生態環境也為體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貴州省從自身實際出發,創新旅游發展理念,努力將體育旅游培育成省內經濟新增長點[2]。并于2019年11月27日,通報發布《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貴州省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意見》以及《貴州省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總體規劃》以“一核、六帶、多點”為總體空間構架,繼續優化貴州體育旅游資源的配置,推動貴州體育旅游產品結構升級,依托貴州山地旅游優勢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新業態,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地。同時在體育旅游扶貧工作機制方面要改革創新,緊跟時代步伐。要充分發揮體育旅游的社會效應,帶動、助力脫貧工作的開展,提高扶貧精準度,以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增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機會。明確了體育旅游減貧的積極作用,并給予充分的支持與肯定[3]。
受交通、地理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貴州省幾近是中國最貧窮落后的省份,貧困問題是貴州省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下,貴州省的體育旅游減貧經歷了初步發展階段到快速提升階段,以到今天的精準高效階段。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各行各業抓住時機大力發展,國內旅游開始起步,1986年,中國旅游扶貧工作啟動;1991年,貴州省明確提出“旅游扶貧”概念;199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在工作匯報中指出:“貴州的旅游工作有著一個十分突出的主題—旅游扶貧。”貴州省有著天然的、獨特的自然景觀,還有著多民族文化形成的原生態民族風情旅游資源,借這些先天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幫助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人們脫貧致富。同時將"以旅游促進對外開放和脫貧致富"直接確定為貴州省旅游業的發展方向[4]。1994年,貴州省有貧困人口1000萬,占全國的八分之一,貴州省堅持大力發展旅游,并將旅游減貧列入貴州省旅游業“八五”“九五”計劃,并在赤水、施秉等市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996年,聯合國定本年為“國際消除貧困年”,國家旅游局在全國旅游扶貧開發工作會上,將旅游扶貧問題研究作為旅游發展重要議題,并把貴州體驗進行推廣;1999年,中國推行“旅游黃金周”,時間、空間的便利,大大刺激了人們的旅游消費需求,旅游扶貧迎來更廣闊的前景和更大的可能;1999年9月,西部大開發戰略被提出,旅游扶貧得到高度重視;2002年,原國家旅游局提出“試辦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同時出資250萬直接幫扶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發展鄉村旅游。貴州省體育旅游在各項政策的推動與鼓勵下,快速將多個項目確定為旅游扶貧項目,并且將體育旅游扶貧納入了省級層面。貴州省委、人民政府在《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把旅游業發展為貴州省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使貴州省成為中國西部旅游熱點地區。同時編制《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從貴州的資源稟賦和實際出發,對國定的貧困縣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尤其是貴州省山地旅游快速發展,已經成為貴州生活上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貴州省依靠旅游減貧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成為全省反貧困戰略之中的主導力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隨著旅游的刺激,有了很大的改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5]。
貴州省的旅游減貧事業快速發展,受到世界各行業的支持及協同發展的配合。貴州省兼豐富旅游資源與經濟欠發達于一身,走出了自己的旅游減貧道路。
2006年,旅游業的發展方向開始向農村挺進,農村成為旅游成熱點,這一年被定為“中國鄉村旅游年”。鄉村旅游國際論壇在貴州貴陽召開,大會宣布《貴陽宣言》,并在《貴陽宣言》中提出:“鄉村旅游能實現社會資源和文明成果在城鄉之間的共享以及財富的公平分配,推動欠開發、欠發達的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實施旅游精品戰略的要求,貴州省各鄉村結合自身條件,開創了鄉村旅游帶動旅游扶貧新局面[6]。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旅游資源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體驗的鄉村旅游活動成為貴州省旅游新的亮點。
這一階段旅游減貧發揮著旅游綜合功能,以新方式、新路徑、新載體、新機制、新業態,廣泛吸引社會名界的投資,與體育旅游開發及配套項目相結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及增收的穩定性。
2013年,習總書記明確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鄉村旅游扶貧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十大重點工作之一;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旅游精準扶貧”;2015年,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游局在全國選取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試點,旅游精準扶貧進入了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7]。2019年,貴州省出臺《貴州省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總體規劃》,貴州省的體育旅游在“井噴式”發展后,已達到結構整體調整優化升級階段。這一階段體育旅游精準扶貧及助力脫貧攻堅等號召被提出,貴州體育旅游達到了新的高度。貴州體育旅游以強大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巨大的帶動作用,在扶貧工作中發近揮了日益顯著的作用。
貴州省是中國首個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山地戶外運動發展迅速。山地自行車、攀巖、激流回旋、滑翔傘、越野挑戰等戶外運動項目在貴州舉辦的非常好,貴州各州戶外運動挑戰賽經常開展[8]。有著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項目,是中國高品質的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這些項目不僅帶動了周邊人們的經濟收入,大大地推進了減貧事業的發展,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服務設施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多的戶外體驗項目受到大眾的歡迎,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已然走向品牌化道路。
貴州省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特別多,貴州省通過不斷挖掘各旅游地的傳統體育文化,借各地舉辦節慶民俗活動,提升項目所在地的區域知名度,拓寬客源市場,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將民族傳統文化帶入體育節慶活動當中,對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極大的推廣,也給民俗體育旅游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同時民俗體育項目多是當地世代相傳的民俗活動,人民對其知根知底,無需再花大量經費進行技能培訓,也就節約了扶貧成本[9]。在節慶活動舉行時,也大大增加了周邊消費,特別是地方特色餐飲業、民宿業的發展,不僅刺激游客消費,還增加活動收入。
自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全國掀起了體育小鎮的建設熱潮。貴州省不斷推出政策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并計劃到2022年打造10個省級體育特色小鎮。目前已有遵義市正安縣中觀鎮戶外體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和黔西南州貞豐縣三岔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入選國家級首批體育特色小鎮試點項目,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了420余個就業崗位。這些項目的建設,與當地的休閑、旅游、文化、康養等內容融合起來,同時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僅與當地貧困村、貧困戶進行股份合作建設,還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及相關培訓服務,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建設等,增加了居民收入,帶動區域貧困戶脫貧致富[10]。
貴州省在《總體規劃》中要把體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有“25 100項體育旅游賽事”“多彩貴州”已打造了翱翔貴州國際高橋跳傘系列賽、全景貴州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多項有著較大影響力的體育賽事。貴州省培育和鼓勵打造自主品牌賽事活動,開發民族特色賽事項目,如“國際環雷公山超一百公里跑”“民族斗牛”活動等,貴州省政府秉持“打造精品賽事、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思路,促進體育多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體育旅游扶貧機制[11]。同時旅游地借助各項目競技賽事進行宣傳,吸引人們前往舉辦地參與、觀看、體驗各種項目活動。抓住大型賽事時機,打造多元化產品吸引游客,以帶動周圍體育行業、旅游、娛樂、購物等業態發展。
國內興起的全民健身熱潮,運動除了可以帶來健康,更成為了一種時尚,運動與時尚結合的也愈發緊密。尤其隨著國人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休閑化、娛樂化產品逐步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內容,而體育旅游也正在朝著休閑娛樂元素的體育旅游產品轉變。貴州省借地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橋極限、洞穴探險、戶外拓展、水上運動、攀巖、徒步等特色業態,并且通過模式、體制、產品的創新,將體育旅游培育成貴州省經濟新的增長點,提高了貴州省整體經濟收入[12]。
貴州省體育旅游減貧的效益,一方面得益于貴州省獨特的資源優勢 ,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離不開政府強而有力的領導。在習總書記的領導下,貴州省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度重視旅游減貧工作,并將其納入國家戰略之中,貴州省圍繞旅游減貧出臺了大量的支持政策,在規劃、投資、建設、人才、宣傳等方面都給予了政策鼓勵與支持。同時貴州省的體育旅游減貧還與市場有效結合,將體育旅游發展成為貴州品牌,發展成為大眾化、常態化生活方式,發展成為全民可參與、可創業、可就業的民生產業。這些政策與措施的采取,充分調動了地方、企事業、居民的積極性,為體育旅游扶貧工作的持續推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貴州省應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積極尋求與外界的合作,力爭為中國、全球旅游減貧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