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豐嬌 代姿睿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300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們經過一系列的反復探討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這種新的觀點非常適應于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發展,也就是要用“產業化”的理念來看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可以從產業化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潛在經濟價值,對于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這種潛在的價值一般情況下很難發展,但只要用互聯網技術加以合理運用其經濟價值,其潛在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在產業化的概念下,我們更加重視的是市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要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保護的概念核心是:運用現代產業發展機制和管理方式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由消費型、開放型、效益型轉變,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為關注社會需求、有較高投資效益的一項社會公共事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保護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回歸到生活。
通過互聯網技術把耀州窯的制瓷工藝以及耀州窯瓷器的發展與時代相結合,成為時代的產物,讓其制瓷工藝得以傳承,也讓大眾熟知。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下,合理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和電商技術將耀州窯的瓷器工藝品推廣出去,讓耀州窯制瓷工藝和瓷器真正地“活起來”,使得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這種傳統工藝。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發展需要不斷與時俱進,一些科學人士針對其在互聯網中的發展也發表了一些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說過:“當社會發展到網絡時代,非遺傳承更不能離開數字化和網絡手段”,認為以新技術傳播非遺文化是在當代更好傳承非遺的必要條件。
對于“耀州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發展我們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互聯網作為載體,使用“互聯網+陶瓷”中先進的宣傳模式。然后,通過一些最新的媒體傳播方式,以面向大眾為基礎,為耀州窯等重點產瓷區的陶瓷企業提供一個宣傳服務平臺,加大專業強項的深度研究,將以往對當代陶瓷產業更多地視為一種傳統文化。因此,要讓這種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發展陶瓷文化,幫助各大企業不斷開拓陶瓷行業電子商務業務,助力“耀州窯”陶瓷文化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下對于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依靠傳統人力的宣傳更需要與現在的信息化經濟結合,線上線下雙向發展。經過我們長時間調查走訪,了解到目前大眾對陶瓷不太了解,對于陶瓷只知道其商業價值,不知道陶瓷在其他方面還有何價值。它的發展還存在各種問題,如沒有好的銷售渠道以及營銷理念落后、管理方式不合理、投資力度不夠、地方政府不夠重視當地陶瓷工藝及文化的發展等諸多問題。
現在耀州窯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在原有發展基礎上進行創新,很難為現代人所接受所喜歡,有些與群眾生活脫軌;同時因為現代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耀州窯也面臨著工藝面臨失傳,后繼無人的局面。其在運營上,也基本都是單兵作戰,機制上沒有統一的約束,因此,它的利潤大小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極大,由于它的行業長期沒有穩定的標準和政府政策來支撐,導致行業內留不住人才,工資也普遍較低。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工廠作業的要求相差太遠,不能滿足工廠用人的需求,加之一些企業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利潤,盲目生產,造成殘次品過高,不少殘次品流入市場,影響了非物質文化的品質和內涵,也影響了耀州窯的聲譽,如今耀州窯發展不是技術不過關,就是自身沒潛力。造成耀州窯整個行業發展動力不足,一盤散沙。
在當前科學與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追求物質與享受生活的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受人們喜愛,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藝人們的漸漸離去,它的傳承和發展也逐漸隱匿于大眾的視野之下了。面對“耀州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發展,我們可以采取傳承和發展并進的方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所以,可以采取多種媒體傳播途徑。
微信公眾號是當前信息傳遞與交流的主力途徑,大多數用戶都比較喜歡用,因為其安全性高、信息傳達明確、傳播范圍廣,可以讓大眾更加清晰了解到耀州窯的發展及應對措施,這樣對于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優勢。
首先傳單主題鮮明、設計新穎、說詞新奇清楚明白,然后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派發如大型廣場、商場之類的地方宣傳,派發覆蓋范圍較廣、針對性強、告知作用明顯,讓人們更加真實的知道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派發宣傳單是現在一些企業比較常用的宣傳方式并且不耗費人力、財力,是比較直觀的宣傳方式。
眾所周知,現在是網絡信息化時代,很多人為了銷售服裝、飾品、鞋子、名牌包之類的,在朋友圈發小廣告、小視頻推銷自己店鋪的東西。除此之外,近幾年來視頻營銷出現在大眾視野,這種營銷方式更加直觀、具有感染力地向消費者展現了銷售商品是否適合自己。視頻營銷與互聯網相結合傳播速度快,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例如當下最火的火山小視頻、快手APP、微視APP等,使用人數多、門檻低、受眾面廣泛、信息傳播速度快,是極快捷方便的傳播推廣工具。
校園媒體主要指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媒體形式和針對高校大學生這一細分群體進行的市場推廣活動。我們可以從學校內部開始,通過校園新媒體平臺進行耀州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推廣,以學校全體師生作為宣傳對象(高知識群體,信息接納與吸收速度快),加強推廣力度。還可以從學校官網、學校喇叭墻、抖音宣傳號、微博等方式讓非遺文化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們,讓非遺文化植根于書香肆意的校園之中,從而打造一個氛圍濃厚的文化圈。
在新媒體傳播的同時,傳統的推廣方式也不容忽視。可以在校報、校刊定期發表文章,增加總體信息接收人數。還可以進入各個班級進行板報制作,板板制作可以選一個創意主題,大家集思廣益,最后選出一個既有創意點又貼近主題的展示在學校的公示板報欄中,讓推廣內容以多姿態形式進入大眾視野,提高宣傳效率。
現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逐步深化,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形勢下,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日趨完善。但在經濟與文化高度融合同時,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和挑戰。許多傳統技藝也被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遺棄。文物背后的意義與故事,被單純的賦予經濟利益的評價,它所承載的人類文明與精神,難以得到真正的傳承與發揚。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遺產作為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見證者,它們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中華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應該是無數國人的驕傲和中華民族的瑰寶。
所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不但要關注物質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更要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這不僅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選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民族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是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情感表達和藝術的表展現。因此,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發展,要結合媒體傳播途徑,讓“耀州窯”的新發展產業化,才能更大力度地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