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芹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邢臺 054000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英語導游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的上升。“旅游英語”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是英語導游。因此,“旅游英語”是高職高專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英語導游的典型工作任務是用英語為入境客人安排落實旅游活動和導游講解。因此,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導游,既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又要具備旅游方面的專業知識。
“旅游英語”是我院旅游管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開設在大一的第一學期,為學生奠定了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對于學生考取英語導游證及將來從事英語導游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經過調查與摸底了解到,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大一學生不會英語音標以及沒學好音標的學生不在少數,英語表達能力過關的更是少之又少。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學得不好、不愛學英語、害怕學英語、“啞巴”英語等情況。教師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利用好網絡資源,通過看視頻、聽音頻、看直播等途徑,自己課下自學一些英語相關的基礎內容,但是真正能認認真真學進去并踏踏實實堅持學下去的學生寥寥無幾。由此可見,相比本科學生,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自學能力較差,學習主動性較低。這種情況下,如果《旅游英語》按傳統教學方法,照本宣科講單詞講句子,勢必會有大批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更不會用英語交流。針對學生學習現狀,亟需探索適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1]。
我院“旅游英語”一般安排40學時或48學時,學時數相對較少。前幾年,筆者也曾給學生訂過教材,但是要么內容相對較多,因為學時有限而學不完;要么內容較難,不太適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現狀。結合我院學時安排現狀以及學生學情,近幾年筆者都自編講義,講義內容與篇章都能與我院學時安排現狀及學生學情完美契合。實踐證明,《旅游英語》自編講義比較適合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
教學內容共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板塊是“基礎篇”,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崗前英語語言基礎培訓,內容涉及到如何用英語向游客表達希望與祝愿、贊美與表揚、滿意與不滿意、許諾與保證,如何用英語向游客致歉并處理投訴,如何用英語征得游客的許可,如何用英語對旅游景點進行描述等等;另一個板塊是“專業篇”,涉及到英語導游接待外國旅游團的整個工作流程,包括機場接旅游團、帶旅游團去酒店途中、為旅游團的游客辦理入住、介紹酒店的服務與設施、為游客安排叫早、餐飲服務、討論行程、更改行程、帶旅游團去旅游景點觀光游覽、為游客介紹中國特色產品、向游客介紹京劇等傳統文化、機場送站等。“‘基礎篇’+‘專業篇’”的篇章結構既符合語言基礎薄弱的高職高專學生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也符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實際需要[2]。
發音、詞匯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所以對教學內容的編排中,教師對語音、語調和生詞都要有所涉及,既包括音標、發音規律、升降調、停頓、連讀等內容,也包括單詞、短語等內容。尤其是詞匯方面,每一課的最后可以專門設置“單詞打卡”部分。根據不同班級英語水平的差異,每次課“單詞打卡”部分設置3-5個生詞的打卡,打卡時每個生詞讓學生默寫5遍。這樣,每次上課,學生除了上課聽課、完成學習任務之外,至少都能多記3-5個生詞。打卡的生詞,要適時安排復習與鞏固。照此,一學期下來,除了課堂上其他的知識,每個學生都可以多記幾十個至上百個生詞。
根據涉外導游實際的工作情況,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是關鍵,所以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該傾向于使用基本句型、英語對話等口語化的材料,舍棄理論性過強的知識與內容[3]。
編寫講義時,可以把重點詞匯、關鍵詞匯都設置成填空式。這樣,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過程中,學生邊聽講,邊跟著教師的講課節奏填空,有助于師生更好地互動,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學生們隨堂填寫的內容以及隨堂記的知識要點,教師需要適時進行批改,寫批語多加鼓勵并在過程考核中將“隨堂筆記”賦予一定的分值,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認真聽課的積極性[4]。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比如,強調字母組合“th”的發音時,可以運用英語繞口令來輔助教學;講授如何用英語向游客表達贊美與表揚、滿意與不滿意、許諾與保證,如何用英語向游客致歉并處理投訴,如何用英語對旅游景點進行描述等內容時,用英語小笑話作為例子,鼓勵學生敢于開口;講授如何用英語向游客表達希望與祝愿時,采用編英語故事的方法;講授如何用英語征得游客的許可時,借用“獨白”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機場接旅游團、帶旅游團去酒店途中、為旅游團的游客辦理入住、介紹酒店的服務與設施、為游客安排叫早、餐飲服務、討論行程、更改行程、帶旅游團去旅游景點觀光游覽、為游客介紹中國特色產品、向游客介紹京劇等傳統文化、機場送站等內容時,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5]。
同一班級內部,學生的英語水平會有所不同,有的甚至還差距明顯或差距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教學內容中設置“選學部分”,鼓勵英語程度好的同學自學。另外,每次課安排學習任務時,分成3到4個等級,讓學生自主選擇或建議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等級的任務。比如:學習“娛樂服務”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京劇片段“草船借箭”的英文介紹,共兩段內容,可以分成4個等級,一是熟讀其中一段,二是熟讀整篇,三是用自己的話復述其中一段,四是用自己的話復述整篇。學生完成這種經過分層的教學任務,既不會覺得“太難”也不會覺得“太容易”,這樣才有可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甚至“高效學習”。
新信息時代背景下,把網絡資源巧妙用于教學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
當今社會,網絡越來越發達,網絡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如果教師想在教學中運用網絡資源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得需要有一雙慧眼,學會甄別與挑選,從慕課、微課、百度、西瓜視頻、愛奇藝視頻、騰訊視頻、抖音等等各種各樣的資料中,選擇合適的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所用。教師還需要學會使用一種或多種錄屏軟件、剪輯軟件,編輯好相關資料,放在課程資料庫中,隨時備用。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很有幫助[6]。
總之,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習現狀,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技巧,才能提高“旅游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讓更多的學生不再懼怕學習“旅游英語”,不再厭煩學習“旅游英語”,甚至能喜歡上“旅游英語”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