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匯川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116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有效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與城鄉融合進程,而隨著近年來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鄉村旅游這一新興產業也在我國鄉村地區強勢崛起,各地方積極挖掘自身優質農業、自然與人文資源,實現了旅游與農業的緊密結合,有力推動了地方經濟與整體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但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怎樣加強我國鄉村地區生態旅游管理?如何更好地體現鄉村旅游管理的生態化取向,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籌發展?這些都是促進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所需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鄉村地區旅游行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更應側重于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發展[1]。然而,從近年的鄉村旅游發展實際來看,環境污染、景區規劃與管理失責等問題頻現,嚴重破壞了鄉村地區生態環境,制約了鄉村生態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究其原因,無非在于當前的鄉村旅游發展未能尊重生態發展規律,未能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以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間關系。而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鄉村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現實背景下,一味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忽視鄉村生態旅游管理,勢必會阻礙鄉村旅游業長期發展。
在我國城鎮化發展背景下,部分鄉村地區主動發揮自身自然地理與環境資源優勢,發展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旅游城鎮,這一新型旅游形式的出現極好地促成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發展[2]。而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傳統的鄉村旅游經營模式便難以為繼,弊端日益顯露,促進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成為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發力點。為更好地推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旅游長遠發展,我們理應充分認識鄉村生態旅游積極意義并牢固樹立鄉村旅游生態化發展價值取向。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間的矛盾已然躍升為我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人民的精神需求亟待滿足,為緩解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回歸自然的旅游方式受到大眾歡迎,而這就為鄉村地區生態旅游業提供了重要發展契機[3]。但是,由于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起步較晚,當前還并未形成健全的行業準入機制,且部分經營者本身對生態旅游認識不足,缺乏合理的管理意識與能力,有些甚至在逐利心態驅使下不惜采取惡性競爭方式,在嚴重擾亂鄉村旅游市場秩序的同時,也為當地人文環境發展帶去了不良影響。
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府主導作用發揮不充分,多頭管理問題突出[4]。從目前來看,政府并未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旅游管理方面的主導作用,并未確立健全的鄉村旅游管理機制,建立權責分明的景區管理機構并為景區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最終引發鄉村旅游多頭管理亂象;二是游客管理不善,并未建立有效的游客行為管理準則。游客自身素質的高低與環保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鄉村生態旅游景區管理難度的高低。然而從當前來看,多數游客自身并不具備較高的行為素質,而景區管理工作也不到位,針對游客的不環保行為,尚且缺乏明晰的警示與懲戒規章細則[5];三是鄉村旅游景區管理部門員工生態保護意識不足。景區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與行為可對游客群體產生直接影響,且應積極發揮表率作用。
一是確立生態行政價值取向。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僅指向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涉及生態環境、社會公平以及正義等方面[6]。因此,政府在開展鄉村生態旅游宏觀管理工作過程中也應遵循這一思路,將生態行政理念作為自身管理行動指南,并致力于宣傳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科學鄉村旅社評級制度,強化鄉村旅游標準體系建設力度,確立健全的鄉村生態旅游管理機制。
二是優化政府生態行政服務職能。政府履行其生態行政職能的重要途徑便在于完善鄉村旅游行政管理體系,促進生態理念與鄉村旅游行政管理體系的有效融合。強化政府鄉村生態旅游重視程度,以生態旅游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全面加強旅游管理部門鄉村旅游發展監管力度;結合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實際成立行業協會,以完善的監管制度規范鄉村旅游活動,尤其要將資源優勢突出的鄉村旅游地區納作重點保護對象,嚴防掠奪式開發及破壞活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生態環境監測設備,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高環境監測手段智能化水平,全力促進鄉村地區生態旅游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地區生態考評機制。鄉村旅游管理部門應當結合本地區生態環境特點構建科學合理化考評機制,將鄉村綠化率、旅游地環境綜合治理效果等作為政府績效考核重要指標與干部晉升重要依據,在強化監管的同時,也要加大懲罰力度,確保將鄉村生態環境考評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確立多主體共同協商的統一分配模式。鄉村生態旅游業具有綜合性特征,其參與主體多元,包括政府、農戶、旅游公司以及旅游協會等多個方面,而這也就決定了應當采用參與者利益共享機制,在多主體共同協商的基礎上進行利益統一分配。
二是鼓勵并支持鄉村社區參與鄉村生態旅游監督管理工作。政府應結合地方特色與發展實際,將鄉村社區納入管理體系,在面向社區居民廣泛宣傳環保之重要性的同時,積極進行角色轉換,讓社區充分發揮其主體能動作用,更好地推動鄉村地區生態旅游協調發展。
三是調動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加大農戶扶持力度,為其轉變為鄉村旅游業個體經營戶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助力其利用經營平臺實現自身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
一要加大鄉村旅游景區生態輔助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游客環保意識,規范游客行為。鄉村地區生態旅游管理機構可以采用樹立景區指示牌、懸掛宣傳標語、開展環保知識趣味問答活動等方式,加強生態旅游知識宣傳力度,切實提升游客環保意識及自身素質,使其能夠自覺約束自身行為。
二要以鄉村旅游景區環境承載力為前提控制游客數量,對故意破壞環境者進行嚴肅處理。鄉村生態旅游管理機構要在充分考慮景區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收攬游客,以此避免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如垃圾污染和踩踏等。另外,對于故意破壞景區環境的游客,相關部門也可依據情節輕重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可予情節較輕者以口頭警告或者罰款;對情節較重者,則可以采取“拉黑”并限制其旅游行為的處罰措施。
為適應城鎮化發展形勢需要,應積極打造生態行政導向管理體系,在加強政府宏觀管理與指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吸納鄉村社區、旅游企業以及農戶作為參與主體,形成多方合力共促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