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兵 張敬惠 張佳敏 葛 萌 張 旭 高 坤
四川旅游學院希爾頓酒店管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100
成都住宿業業態豐富,數量平穩上升,位于全國前列。據邁點《2017年度中國高端酒店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2017年中,高端酒店已全面回暖,市場規模增長率高于中檔酒店,成都的增長趨勢尤為明顯。2017年前三個季度,成都地區高端酒店增長率均超過30%。同時,據邁點研究院實時抓取第三方酒店預訂平臺的不完全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十大城市共計92520家酒店提供住宿,其中,成都酒店數最多,達到14465家。中高端酒店方面,成都超過500家。目前,成都各類型酒店合計超過2.6萬家。
根據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2019年中國在線民宿預訂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成都位列客棧民宿數量規模第三。《2019上半年民宿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民宿房源總量排名全國第二的成都,連續三年蟬聯最熱出行目的地榜首。
成都作為西南經濟重鎮和西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在新一線城市中擁有最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多家企業的西南總部選址于此。得益于堅實的經濟基礎和便捷交通,成都也是西南重要的目的地會議會展城市。而豐厚的旅游資源也持續吸引旅游散客增長。憑借成都的經濟、交通、人才和旅游資源優勢,成都酒店業近年收入漲幅持續走高。
據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成都活躍用戶數全國第一,鄉村民宿成發展熱點。行業復工復產率大幅提升至89%,回暖趨勢明顯。營業額逐月回升,接近上年同期三成。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項目組以問卷調查的方法,針對成都住宿業在垃圾分類的現狀與問題展開調研。研究對象為成都地區所在的酒店,涉及酒店、民宿等業態,獲得有效問卷196份,發現存在以下現狀[1]。
小微住宿企業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成都最少,中高端住宿企業在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的占比最多,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并且重視創新,奢華住宿企業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的比例也比較少,并不是他們不夠重視,而是企業制度相對完善。
實施垃圾分類政策比例最多的住宿業類型為中高端酒店,所占比例為52%,奢華酒店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的比例最少,所占比例僅為29%[2]。
根據在酒店垃圾分類的參與者中,不同的群體對垃圾分類中意識發揮最為重要的參與者意見不統一。
目前成都地區住宿業的垃圾來源多樣,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中的六大要素,每一步都將產生眾多的垃圾。在垃圾分類政策實施中,成都住宿業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3]。
根據不同群體對垃圾分類政策認知情況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垃圾處理人員對垃圾分類處理政策的認知產生較為極端的現象,即垃圾處理人員對于垃圾分類政策的了解程度分為非常了解和非常不了解兩部分。
垃圾處理人員在垃圾分類政策實施過程中,是住宿業與垃圾回收之間的橋梁。垃圾處理人員的工作包括垃圾分類、垃圾運輸以及垃圾最終的處理,在對政策非常不了解的情況下,很難高效且準確地分類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很難遵守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投放、清掃、分類收集、轉運和分類處置等各環節具體操作規范。
中高端酒店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的比例最多,奢華酒店實施垃圾分類政策的比例最少。私人開得小旅館小民宿,幾乎不會想著去做垃圾分類;一般的經濟型酒店則是看市場的趨勢,但還是大多數酒店并沒有類似的規劃,只是口頭對員工要求,張貼標語等,而且并未得到良好的監督管理。他們也表示酒店里面的垃圾通過簡單的分類直接由垃圾處理公司運走,并未得到清潔的精細化管理。而比較高檔的酒店現在已經在著手考慮這個問題,在公共區域放置分類垃圾箱,但是在客房并未放置分類垃圾箱。而在中高端酒店對垃圾分類則是尤為的重視,他們注重的側重點不一樣,所以會極大的考慮這些問題。在實施效果上,中高端酒店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并且重視創新,經濟型酒店的員工執行力較低,實施效果不夠明顯[4]。
根據在酒店垃圾分類的參與者中,垃圾分類意識發揮的作用最為重要的參與者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不同的群體對垃圾分類中意識發揮最為重要的參與者意見不統一。其中,參與者包括消費者、員工及管理者。參與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三者應在合作的情況下達成平衡狀態,同時,三者之間互相影響,產生不同的效果[5]。
根據是否接受住宿業使用經垃圾分類后的可循環再造物品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群體選擇為視情況而定。若住宿業為降低垃圾分類所產生的費用而使用可循環再造物品時,需要慎重考慮不同消費者群體對此的接受程度,還需要結合住宿業的對應消費人群以及企業文化,作出相應的判斷。
根據是否接受住宿業因實施垃圾分類政策而降低服務標準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酒店消費者、學生、社區工作人員群體,超過半數能接受住宿業因垃圾分類政策而降低相關的服務標準。住宿業需針對自身服務的人群,對不接受降低服務標準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垃圾分類政策下,提高員工積極性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改進設備、減輕負擔”“加大薪水及提高福利”所占比重綜合最高。
加大員工薪水,提高員工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員工成本;給予員工更長的休息時間,加大了相應的時間成本;改進垃圾分類下的智能設施設備,前期需要購買費用,后期需要維修、維護等費用。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對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也做了明確規定。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在作業中,要使用密閉的收集容器、運輸工具收集、運輸生活垃圾[6]。
在當前世界科技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垃圾分類也是如此,眾多的新型設備層出不窮,如宿遷一家公司的企業生產了一種需要投放垃圾者輸入投放的垃圾才可以投放。而在住宿業這種更加智能化的垃圾分類處理方式只會更多。智能的處理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扼制浪費,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垃圾處理效率。
本文立足于成都住宿業的垃圾分類情況,成都的垃圾分類尚處于起步階段,希望通過我們的對成都地區住宿業挑戰的分析,能夠為住宿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完善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撐,并能支持成都住宿業建立垃圾分類處理與管理的運行機制。該研究有利于加深成都住宿業垃圾分類處理環保意識;使企業內部的員工有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減少浪費,促進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對住宿業垃圾分類的探究,形成對其他行業的借鑒作用,以小見大,以一點帶動整個地區的垃圾分類發展,為成都垃圾分類管理處理辦法的施行提供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