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敏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美學原本是一門研究美的哲學,但伴隨著民宿業的發展,已經就被廣泛用在旅游民宿的文化里,民宿生活美學、民宿風格美學、民宿空間美學、民宿人文美學、民宿情懷美學等等,這每個看似抽象的概念仿佛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現代民宿在設計理念、風格造型、空間布局、功能配置等方面更注重情感的傳遞和審美關懷。從美學成立的構成來看,首先要有審美客體,才能談及審美關照,民宿業的審美客體其實就是民宿本身,游客入住過程就是一場審美的體驗[1]。
針對不同收入人群的特點和需求,我國民宿行業跨入了2.0時代,中高端民宿都在尋找一個市場切入點來提高自身的品牌價值和產品品質,鄉村民宿的設計理念趨向于文化藝術,品質服務,個人體驗和生態文明方面。
鄉村民宿的建設離不開設計藝術,設計藝術更離不開美學。今天民宿建設與設計美學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美學思想,有助于民宿的發展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時,鄉村民宿業的發展也為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元素和新的創意靈感。
如果說傳統美學是從精神的層面上來關注人類的幸福,那么設計美學則是作為現代美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關注的就是日常幸福的各種可能性。生活創造了美,設計改變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今天鄉村民宿在設計上更貼近人的生活,也給人的生活帶來新的體驗。當下人們更加關注設計的理念,也更享受設計中的審美感覺。新時代的鄉村民宿,要以本土的文化和環境、地貌和人文環境為依托,充分的挖掘本土的文化元素,并在創作過程中加以自主創新。大多數的民宿設計師會以本地特色或是想要傳達的情感為主題展開設計[2]。
人的文化水平有差別,但對于美好事物的認知和需求是沒有差別的。從鄉村民宿的建筑設計再到民宿的周邊景觀設計,甚至小到一張紙上的LOGO都透露著設計師的情感,人類情感可以通過媒介傳遞。設計不只局限在人們間的情感的交流,還可以讓所設計的產品的功能最大化。
美是人們對于信息的一種心理感受,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增長,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注重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關注生態與環保,看重健康和服務,追求幸福與美好。好生活也提高了人們對物質的審美需求。基于目前現狀,鄉村民宿的建設如何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去滿足人們的需求,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從鄉村民宿的自身品牌建設、設計理念和整體設計風格出發,用現代美學審美來提高其自身的價值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的趨勢。
人們向來都不會抗拒美好的事與物,鄉村民宿作為一款心靈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既要有文化又要有藝術品位,它既能要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也要滿足審美需要,這也正體現出現代鄉村民宿的美學價值[3]。
鄉村民宿與一般客棧在本質上的區別就是,民宿重在“民”,客棧重在“客”。民宿側重于文化和精神層面,而客棧更注重產品的功能性。現代精品鄉村民宿設計,不是簡單地蓋一棟房子,其本質是想通過設計理念來向人們傳遞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美學能帶來轉變的力量,而這種轉變既是感官上的,也是情感上的。現代鄉村民宿的背后大多都會隱藏著一段情懷故事,然而在每個故事的背后其實蘊含著的是每間民宿主人的文化。這種文化+情懷+設計的藝術才正是一個鄉村民宿最根本的靈魂。
城市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枯燥乏味。每天面對各種壓力的人們,在忙碌生活和工作中逐漸失去了歸屬感。實際上,對很多人來說,歸屬感是人生意義的重要來源,它來自于彼此相互珍惜的關系中,比如良好的家庭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實際上,真正的歸屬感是來源于愛。鄉村民宿的功能,應該是成為住宿客人心靈寄托的驛站,它不僅要滿足住客對“慢生活”的需求,更要成為他們心靈的避風港灣和療養院[4]。
因此,現代鄉村民宿的生命就在于是否能成為住客的情感歸屬、是否能為住宿客人提供生活體驗、是否可以讓住宿客人感受到本我所在。
從現代鄉村民宿的發展來看,符合當下人們審美情趣和情感體驗的民宿產品,在設計風格和設計理念上都體現出一種回歸的哲學思想。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回歸生活,身心合一;回歸本我,天地自然人合一。回歸并不是讓人們什么都不做,相反我們要通過回歸學會去反思,也不是讓人們生活往后退,而是讓我們停下思考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本質。生活的本質應是簡樸的、平實的、自然的,人們能釋放自己的內心,這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讓鄉村民宿重新回歸到生活的本質上,這才是民宿的真我本性。假如美學與生活的界限消失了,那么審美觀念與現實活動的距離也就消解了。于是,生活就是美學,美學也是生活[5]。
以生活美學為主題的鄉村民宿既滿足了入住客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求,同時也增加了入住客人的入住體驗,從根本上起到提升鄉村民宿整體品質的作用。
在現代民宿建筑設計中,人們通常認為色彩的綜合運用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段,它可以使住宿客人產生情感共鳴,因為色彩是具有情感功能的,不同顏色所傳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當人們的肉眼見到不同的顏色時,視覺心理和情感就會隨之變化。現代鄉村民宿作為一個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生活的重要活動場所,其空間的整體色彩搭配不能像大型建筑空間色彩那樣,否則會大大降低游客對入住民宿的主觀期望值,使其入住時的體驗感有所下降。
空間是民宿實現功能滿足和情感傳遞的載體,是民宿生活美學的展示場所。設計風格是民宿主人賦予民宿功能空間的神韻和性格,是民宿產品的精神特色。鄉村民宿空間設計為了能夠讓整體空間更加富有靈動感,就需要平衡室內空間中點、線、面和整個空間的構成關系。運用合理的空間布局與色彩搭配會直接使住宿客人對這種新型建筑物的結構形式產生深刻的印象。現代鄉村民宿空間設計如果想要滿足個性化游客需求,就一定要先詳細性地了解住宿客人各個方面的需求信息,把握好不同年齡人群的需求特點。如何利用空間設計突顯出鄉村民宿環境的特色,這也是至關重要的話題。它不僅要求設計師充分考慮到民宿周邊的自然環境,同時還需要將民宿的戶外景觀設計得更加細致,貼近于大自然,使得室內外的生活環境能夠融為一體。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是根植于一個人內心的信仰,文化是人們情感交流的紐帶,文化是人民精神的家園。縱觀中國鄉村民宿業的發展過程,從最初“農家樂”時代到現代鄉村民宿時代,文化就是中間的距離。未來鄉村民宿業的競爭會更加體現在文化美學、生活美學、藝術美學等方面[6]。現代鄉村民宿設計在營造個性化的同時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一個沒有文化氛圍的民宿就像是一杯純凈水,淡而無味。文化元素的融入需要我們充分挖掘當地的區域文化,通過賦予鄉村民宿特有的文化內涵后,使民宿從傳統的住宿接待服務轉化為地域文化的傳播載體,從而提升鄉村民宿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內涵。
現代鄉村民宿面對著不同美學思想的影響,設計的形式、內容不斷發生改變。歸根結底,設計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人服務的,設計之美也必須遵循人類基本的審美情趣。鄉村民宿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系的美學思想,民宿設計的文化傳承之美、空間設計之美、色彩情感之美都是含在這一審美意識之中。將設計美學思想應用于具體的鄉村民宿建設,對今后我國鄉村民宿業的品質提升和品牌化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