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姣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重慶 409099
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目前,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了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研學旅行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研學旅行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職院校該如何培養研學旅行人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研學旅行人才需求的調研,并形成了初步的建議。
本次研學旅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了解行業對研學旅行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為研學旅行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和幫助,提高研學旅行人才培養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調研對象主要是行業。了解企業的人才結構現狀、企業人才需求狀況、企業崗位設置、研學旅行類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要求,此部分是調研的重點。
通過文獻資料收集,了解國家政策、相關行業發展規劃、發展現狀、行業人才結構現狀及需求,高職研學人才供求狀況。企業調研:了解人才結構現狀、企業人才需求狀況、企業崗位設置、研學旅行類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要求。調研問題設置主要包括:研學旅行相關工作員工的薪資水平,研學旅行人才招聘情況,研學旅行人才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等。
本項目調研的形式包括調查問卷、訪談(電話訪問)、文獻調查、實地參觀等。
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是本項目主要的調研方法。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布問卷,回收問卷、問卷分析等工作。在問卷發放過程中有針對性面向旅游行業、教育行業,特別是研學從業人員、管理人員、相關專家等進行調查。訪談法:通過面對面訪談和電話訪談等形式,了解行業情況,收集相關信息。文獻調查:收集行業及中小學教育等相關政策文件資料,分析研學旅行行業背景,市場前景、機遇等信息。
本次調研共回收問卷116份,有效問卷116份。主要針對研學旅行行業,包括旅行社、研學基地、教育培訓機構等從業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調查。
研學旅行是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1]。
教育部已經將研學納入了中小學生的教育改革規劃中,研學旅行發展前景的廣闊,意味著市場對研學旅行人才的需求度也在不斷增加。研學旅游行業急需研學管理、服務與運營的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逐步將研學人才培養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以應對研學旅行細分市場對“旅游+教育”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新需求[2]。
據調研結果顯示,與研學旅行市場飛速發展不匹配的是研學旅行相關專業人才的巨大缺口。調查中發現,現有的研學旅行企業對人才需求還是比較強烈的,普遍需要5—10人,并傾向于從導游、旅游管理類、教育類等專業中選擇人才,選擇導游專業的占據51.72%,可以看出導游專業在研學旅行人才招聘中的優勢;根據調查,企業給予研學人才的薪資大多為3000—5000元,對現有招聘的研學旅行崗位人才的滿意度為“一般”;在崗位需求方面,對于研學旅行指導師和課程開發設計人員需求較大,其次是市場拓展人員和課程實施服務人員;而企業在研學人才招聘中比較看重的則是應聘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基礎知識與日常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
基礎知識方面,比較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知識、普通話、政治理論、形勢與政策知識及心理健康知識”等;專業知識方面,企業對研學人才的專業知識要求上主要是研學旅行產品線路設計、研學旅行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規范標準、研學旅行項目開發與運營、研學旅行安全管理、研學旅行服務與營銷、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等內容;專業工作能力方面,企業對研學旅行人才工作能力要求主要是具備研學旅行安全管理、風險防控能力,具備研學旅行線路設計、課程開發能力,具備研學旅行項目開發運營、策劃咨詢能力等。
個人素質能力方面,企業比較重視研學人才素質有團隊合作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的學習、領悟能力、道德品質高尚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在校企合作方式上,大多用人單位更傾向在員工培訓、技術指導方面開展合作,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共育培養人才,定期接納實習生進行跟崗實習,接納研學旅行專業學生就業等方式。
高職院校應緊跟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要步伐,通過“旅游+教育”的跨界思維對研學旅行人才培養目標及所需崗位能力、知識進行研究,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新時期人才發展的要求[3]。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研學旅行培養目標來看,研學旅行方向旨在培養能夠從事研學旅行項目開發運營、策劃咨詢、線路設計、課程開發等運營、管理及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4]。
研學旅行人才的培養需要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完善課程設置,深化教育教學模式。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研學人才為宗旨,構建基于研學旅行職業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通過開設研學旅行安全管理、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研學旅行活動策劃、研學旅行項目開發與運營、研學旅行服務與營銷等課程構建研學旅行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對接教育部發布的“1+X”證書名單,實現課證融通。目前,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前后公布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中,與研學旅行密切相關的就有兩個,分別是“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和“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實施”。1+X證書制度下,只有將“X”證書的職業技能標準和考核內容有機融入課程體系,統籌安排、同步考評,并高度匹配崗位人才的需求,保證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獲得學歷證和“X證書”后,實現“零距離”就業[5]。
高職院校應加強與研學旅行企業的合作,發揮產教融合優勢,實現校企雙元育人,實現人才的“訂單式”培養[6]。通過校企合作,讓校園和企業架起橋梁,企業專家進入課堂,師生進入企業實踐,這樣既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又為畢業學生提供了就業渠道,實現“雙贏”。
研學旅行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市場的發展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陣地,要緊跟社會形勢的變化,明確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落實“1+X”證書制度,實現課證融通,深化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為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