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道培
人造纖維工業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但直到近90年前,杜邦化學家W.H.卡羅斯發現尼龍后才真正開創了人造纖維業。聚酯很快跟隨尼龍成為人類的一大需求。隨之,更多的人造聚合物被開發出來。很多業界將這些聚合物轉化為可用的纖維,賦予纖維所期望的特性。這類技術進步還要歸功于人造纖維技術設備企業的大力研發。在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歐洲的這類企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請看他們采用創新方式,應對行業趨勢和需求。
意大利一家名為4M的公司近日宣稱,它能提供世界上最大靈活性和人體工程學的多絲紡絲工廠設計。其緊湊的紡線設備適用于聚酯和聚丙烯(PP)連續多絲定向、全拉伸和高韌性紗線。為此,他們專門設立了一種標準,英文稱為OMNIA系列。它具有及時設計、快速運行并盈利的優勢。之所以將其定為標準,旨在為客戶提供快速安裝和參數設置,以最大限度提高投資回報,降低生產成本。4M報告稱,OMNIA分為兩種,其中最小規模的標準化工廠設計可在一天內安裝完成并投產。
另一歐洲企業瑞士歐利康公司(Oerlikon)為了加快其在聚合物加工市場的擴張戰略,他們最近與一家意大利企業英格拉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收購其高精度聚合物制造廠商。交易一旦完成,該公司將重新組建歐利康人造纖維部門。該部門將進一步分為兩大部門:流程控制解決方案和人造纖維問題的方案,后者將繼續著力于聚酯、PP和尼龍生產及工程設備的解決方案。歐利康公司認為,該方案旨在提升巨大的增長潛力,改變疫情下的市場狀況。歐利康稱,企業都需要構建兩大核心增長支柱,并在全球市場發展現代和數字化生產模式,使企業和客戶從中相互受益。通過結合聚合物加工領域的現有技術,他們也看到了研發領域的潛在協同效應。
德國特魯茨施勒(Trützschler)最近也推出一款稱為MO40-E的系統,專用于用聚鄰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龍或PP紡絲標準制造的BCF地毯紗線。該系統旨在滿足地毯生產中保持表面光滑度的需求。加寬的淬火柜確保冷卻后的空氣均勻地到達所有單獨的絲,因此在離開較大噴絲頭后,絲仍然柔軟且不會粘連。
瑞士瑞特克公司(Retech)是一家專門從事加熱和人造纖維輔助加工部件及制造紗線張力監測設備的公司。瑞特克表示,紗線制造商可能會對應用和新產品的發展保密,因此很難確定由行業驅動的確切特性和需求。他們通過比較所需,各自定制解決方案來為企業服務,其雄心是通過創新滿足客戶需求。他們不斷觸及最新的技術,并讓發展延伸到未來可能性。
將消費后的PET塑料瓶回收并制成新纖維,這逐漸成為一種氣候。然而,用于回收這些材料的工藝并不能有效地處理其他消費后的PET資源,德國格紐斯技術有限公司(GneussMRSsuep)試圖用擠出機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首次提供去污并實行內粘度控制的設備。據該公司稱,其MRSPET擠出機的凈化性能隨著真空條件改善而提高并增強。其特色是讓材料不再需要預處理,也不需要額外的熔體或固相增壓工藝。
德國BB工程公司在其熔體過濾器組合中添加了針對目標IV設置的Visco真空過濾器。大面積真空過濾器被設計為在處理PET生產廢物時產生均勻的純熔體,在使用原材料時也提供均勻粘度。這一舉措迎合了更多紡企客戶。
英國索勒纖維視覺有限公司(Saurer Fibrevision Ltd)推出的FiberTQS系統是套先進的質量監測設備,它使用光學傳感器即能測量系列參數,包括體積直徑和丹尼爾變化全面控制空氣變形紗線(ATY)的過程。該系統能描述紗線的核心環結構,以評估質量及紗線輪廓的短期變化,以確定一般過程穩定性、彈頭或厚薄。它既提高了一等紗線的質量,也降低了二等品及廢紗的出現率。而這些都是導致下游加工問題的主要原因。設備的傳感數據可與該軟件共享并分段分發質量故障和摘要數據,該軟件存儲生成的每個打包數據可生成用戶友好型文字報告。
德國德克斯赫伯特斯坦科技有限公司(Textechno Herbert Stein GmbH & Co. KG)推出了MDTA4系統,即最新一代棉花或人造纖維的微粉塵和垃圾分析儀。該儀器測量纖維長度、直徑、棉結、纖維和金屬之間的抱合力以及纖維之間的抱合力等特性。這家德國公司還提供了COVAMAT自動電容性均勻度測試儀,它具有集成的24個位置自動包裝轉換器。
德國施溫流體技術有限公司(Fluid Technik GmbH)也以測量解決方案見長,擴大其吸塵清潔范圍和過濾器清潔系統。新單元包括較小的緊湊型吸塵器和較大的垂直系統以清潔蠟燭過濾器。另一家以測量解決方案為代表的公司,即紐約玻璃公司創新研發出SpinTrak?系統,即全自動化的旋轉型檢查系統,它與最近更新的Windows10軟件系統相融,并為短纖維應用提供嶄新的多元掃描多孔檢查功能。
瑞士羅斯柴爾德儀器公司最近推出的MEMO-TENSR-3010系統是一種小型、輕便的便攜式電子張力計。據稱,這種在多臺紗線生產機上進行紗線張力測量的新概念適用于所有紡織業的快速數據采集。該公司之前的張力計由3個部件組成,即測量電極、電子張力計和個人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這些部件必須置于電車上才能在工廠內移動,并需要電源。新張力計采用了微電子設備,允許所有部件組合測量30 毫米 ×160毫米、重220克的緊湊型織物。
歐洲紡織機械工業在世界紡織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卻也因疫情陷入困局。他們怎么才能實現自身的突破呢?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上述標新立異的創新顯示出突破困局的決心,期望重新贏得世界,繼續受市場的青睞。
(據美國《紡織世界》https://www.textileworld.com/textile-world/features/2021/05/man-made-fiber-technologysolutions/近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