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悅
(蘭州工業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730050)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高等教育改革也在迅速推進,高校招生規模逐步增大。2020年,2020 屆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高達874 萬人,迎來了“史上最難就業季”。各高校逐漸認識到必須從學生入學起,就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這就要求高校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就業指導教育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
據統計,引發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就業觀念缺失,不能從自身的客觀實際出發,就業期望過高,就業觀念更新滯后,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較低。而對于求職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指導課可以為他們提供對策,解答疑惑,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雜癥。因此,在日常的就業指導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快速達到引導目的。首先,教師必須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發揮思想政治課堂主陣地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相結合的關鍵點,讓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就業指導課的始終。其次,可在就業指導課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主題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同時也可以把現實中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堂當中,借用相關事實案例教育大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警惕、遵守職業規范,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最后,要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對于求職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初次就業擇業是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生抉擇,就業指導課程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由校園平穩跨進社會,以防學生誤入歧途、追悔莫及。要讓學生認識到高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不僅是為了幫助他們順利找到工作,更是對他們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的培育,不斷提高社會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認可就業指導課對自己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
盡管我國高校針對畢業班都已開設了專門的就業指導課,但大多數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初期階段,在觀念和方法上仍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課堂只集中于宣傳就業政策以及教授畢業生部分應聘技巧,導致就業指導課過程枯燥乏味。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強調以下幾點:
首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就業觀。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大學生在任何時間地點都不可丟失的,如果沒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撐,大學生就會失去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隨著個人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理想信念也會隨之改變,大學時期確立的理想信念,對今后的求職之路將產生重大影響,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學生理性分析及清晰認識各種事物的本質,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找準定位,端正就業觀念。同時,將理想信念與祖國發展教育相結合。“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2]。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努力方向同國家發展聯系起來。
其次,加強基層就業教育。現在很多大學生追求大城市優越的環境,喜歡經濟發達的地方,只看重工資,夢想成為精英階層。高校應當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進行引導和教育,鼓勵畢業生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投身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來,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祖國的繁榮強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3]。隨著高校畢業人數的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大學生就業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存在隨波逐流、自卑心理、虛榮心較強等現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是教會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與自己實際相結合,找準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職業,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二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克服求職過程中的緊張感與自卑感,鼓勵學生多參加招聘面試,認真總結每一次求職經驗;三是教師及時安撫、開導求職失敗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盡快振作起來,總結經驗,再度出發。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所采取的方式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應只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照本宣書,教師只顧自言自語,學生卻在左顧右盼。傳統的多理論灌輸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的當代大學生的需要,其影響著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且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展現出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與現實價值。因此,現代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改進:
首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凝聚多方合力。若想在就業指導課中靈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達到讓學生受益匪淺的效果,不僅需要老師付諸行動,還需要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這三者聯動一體[4]。在學校理論教育的灌輸下,雖然可以通過搜集校外用人信息并建立人才就業信息庫,但很難細致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時候就需要家庭發揮基礎性作用。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及特長所在,幫助孩子了解合適的就業崗位,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就業期望值,達到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個人選擇的目的,這樣就可以從各方面做好就業準備。同時加強社會思想輿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大眾傳媒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多開展就業專版,加強誠信法治教育宣傳、職業道德宣傳等,為大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提供重要的支持與動力。
其次,讓就業指導課貫串不同年級。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就業指導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重塑,學生才能將概念性認同慢慢內化,才能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正確觀念才能形成。總體來說,對于剛進入校園的大一和大二學生,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成才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點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針對大三年級、大四年級的學生,要讓學生盡快走出學校這座象牙塔,開始自己人生重要轉折點之后的職業生涯,這就需要學校把重點更多地放在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優勢上。
高校要實現高質量、穩就業,就需要成立一支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隊伍。這支隊伍不僅要組織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也要提高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高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指導課開展鄰近畢業時間,開展時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隊伍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師應認真學習并牢固掌握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因為這些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重要主體,但他們來自各個學院各個專業,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缺少思想引導教育經驗。因此,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創新課堂教學。
其次,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隊伍的實踐能力。為了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指導,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深入到學生中去,觀察了解學生,同時還應不斷提升自己的組織協調和管理溝通能力,掌握學生就業現狀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掌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從而有效提升就業指導課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進而引導學生更為主動地了解就業指導內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最后,構建一支包含心理輔導老師、就業指導老師和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化隊伍。因為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只依靠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必須整合各方面力量。因此,“其隊伍必須具備相應的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具備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等相關技巧”[5]。這支專業化隊伍各有分工、各司其職,針對不同學生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專業化輔導,最終使部分之和大于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