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震 王龍 陳冬生
(1.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0;2.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3.菲律賓國父大學 菲律賓馬尼拉 999005)
“小手球”運動是根據競技手球運動進行簡化、綜合、提煉、模擬設計出的應用于幼兒園體育教學的項目。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背景下,該文通過對幼兒園開展“小手球”運動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幼兒身體素質,拓展幼兒體育項目多元化,重視“體教”相融合,為培養小手球愛好者,以及為中國手球運動培養后備人才奠定基礎。
“小手球”運動以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為出發點,寓教于樂[1],在綜合跑、跳、投等基本身體能力的基礎上,把游戲貫穿到“小手球”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目的在于激發幼兒學習“小手球”的積極性,讓幼兒認為“小手球”運動是一項游戲,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去冒險、闖關、求知。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不同的輔助教具,讓幼兒享受“小手球”帶來的快樂,借助游戲來提高幼兒的“小手球”運動技能。利用“小手球”文化課堂,讓幼兒觀看手球比賽視頻,在潛意識中對手球運動有簡單的理解,在視覺上感受手球運動帶來的沖擊;通過規則教育,使幼兒養成文明的言行舉止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小手球”運動是一項團隊運動,比賽場上幼兒之間需要傳接球、相互跑動等,幼兒應團結一致,學會分享,相互承擔,能夠培養幼兒健康且強大的心理素質,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更應該注重早期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此外,“小手球”運動場地不受限制,只需一塊空曠平坦的場地即可,并可以根據場地條件設置教學內容。
2010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第八條指出,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在動作發展方面不僅要具備動作協調、靈敏及平衡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力量和耐力。2016年開始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要求,幼兒園要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幼兒體質及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幼兒園要配備必要的游戲和體育活動設施,在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的同時,還要確保幼兒體育活動時間達到要求,幼兒體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幼兒體育的發展[2]。
小手球輕便、有彈性,幼兒可以單手控制,不但能充分鍛煉幼兒的跑、跳、投能力,還能提高手腳和手眼協調能力。“小手球”運動不受場地限制,更加注重團隊意識的培養和頑強意志的塑造,讓幼兒在不同的情景中體驗手球帶來的快樂[4]。
如今,社會快速發展,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但正是高科技電子產品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危害,肥胖、近視等許多疾病年幼化,因此引導孩子放下電子產品,參與到運動中至關重要[5]。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身體素質是一切奮斗的基礎,應熱愛運動,堅持運動,享受運動。
現在幼兒園體育課程的選擇大多局限于熱門項目,缺乏挑戰性和創新性,阻礙了幼兒運動視野和技能的提升。“小手球”運動的開展給教師和幼兒帶來了不同的感受與體驗,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幼兒園特色定位,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幼兒園間智慧的較量,是一所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在發展,孩子在變化,家長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幼兒園應不斷迎合變化的時代潮流,不斷用新理念、新知識、新活動增加幼兒園的知名度。家長最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小手球”運動課程的開展符合家長的心理需求。
“小手球”運動給幼兒帶來了快樂和健康,適合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小手球課程包括許多親子體育課程,讓家長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感受小手球運動課程引導下的親子和諧互動活動。家長的參與不僅帶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能夠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手球”的課程和比賽,能夠鍛煉孩子堅強的意志及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面對失敗時,幼兒能夠積極面對,合理地調節心理狀態,勝不驕敗不餒,即使失敗也不可怕;面對勝利時,不沾沾自喜,明白團結拼搏,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勝利;面對教師不經意的錯誤判斷,幼兒能夠理解和原諒,進而培養包容能力。體育帶給幼兒的不僅僅是這些,有些優秀的品質也會在生活中逐漸體現出來。
與三大球相比,手球屬于冷門項目,國內比賽很少,且群眾基礎薄弱[3]。如果幼兒園領導和管理者缺乏創新理念,不能接受新興事物,“小手球”運動便難以在園內開展。
幼兒園內的體育教師普遍較少,有的幼兒園的體育教師甚至就是院內的跟班教師,沒有相應的資質和經驗,更沒有接觸過“小手球”專業知識的培訓,很難承擔“小手球”教學任務,這也是幼兒園內“小手球”項目難以開展的原因之一。
受社會輿論影響,家長更重視幼兒在智力和美育方面的培養,對于體育運動缺乏重視,甚至認為是浪費時間。
幼兒自身機能尚未發育成熟,肢體協調能力差,自身好奇心強,控制力不夠,自我保護意識薄弱[5]。幼兒教師體育與衛生健康方面的知識匱乏,體育教學技能不夠專業,不了解體育器械的使用方法,體育器械老化及管理和維護不及時等原因都有可能引發意外事故,會打擊家長讓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學校領導應更新觀念,打破傳統思想,敢于吸收新興事物,制定詳細的“小手球”運動課程實施措施,有利于“小手球”運動課程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促進幼兒園小手球文化宣傳,組織小手球課程演示,觀看小手球運動比賽,提高全體師生和家長對小手球運動的興趣,直觀了解“小手球”運動帶給孩子的良好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并把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
“小手球”運動經過技能簡化,適合幼兒學習。幼兒體育教師的培訓,能夠提高幼兒體育教師對小手球運動的認識,加強幼兒體育教師小手球理論知識、比賽規則等掌握,鞏固和學習小手球運動技能。適當增加幼兒教師的培訓人數,讓每位幼兒教師都能充分了解小手球運動。
幼兒園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小手球體驗課程,讓家人和孩子親身參與到小手球運動中,切身感受小手球運動帶給孩子的積極影響,如勇敢、堅強、團結、積極、勝不驕敗不餒等優秀品質,從根本上轉變家長的態度。
幼兒園應加強幼兒教師在體育與衛生健康方面的知識,定期進行培訓、課程引導,提高教師責任心;定期對體育器械進行維護,最大程度地預防體育意外事故的發生。
現在國內沒有系統的幼兒手球運動的書籍和教具,政府和教育局應重視幼兒體育教育,共同合作編寫適用于幼兒手球運動的書籍,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多元化教具的開發[6]。
科學的訓練與健康的營養搭配才能全面提高幼兒體質,幼兒園應根據幼兒每日運動量提供相應的配餐,對幼兒的基本身體能力進行監控、反饋、調整,真正做到一切從幼兒體質出發,為加強幼兒體質進行立體式服務。
“小手球”運動課程進入幼兒園是我國手球運動全面普及躍進的一大步,也是把我國“體教融合”的理念落到實處,從小加強,從小灌輸,從小改變;“小手球”運動課程,遵循幼教規律和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精神的指引下,以安全教育為前提,以身體活動為手段,以體育游戲為載體,全面開展寓教于樂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一方面為提升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在促進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對幼兒進行體育、德育等方面的培養,為實現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打好體育學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