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麗
(筑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給排水設計是一項重要內容,其設計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建筑的使用。而傳統的二維設計已經無法滿足要求,為切實加快設計工作效率,保證設計效果,有必要在設計中引入BIM技術。
某建筑工程為大型商業綜合體,其功能包括商業、娛樂、運動、休閑和住宅,總占地面積約6萬m2,建筑面積可達11萬m2,地上和地下的建筑面積分別為9萬m2、2萬m2。該建筑給排水設計主要包含下列內容:生活給水、冷卻補水、生活熱水、污水排放、廢水排放、雨水系統、消防系統等,不同系統有不同的功能,需求比較復雜,這無疑對設計提出了很高要求。為切實保證設計質量和可行性,滿足各項功能要求,有必要在設計過程中引入BIM技術。現圍繞該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對其給排水設計過程中BIM技術具體應用做如下深入分析。
在設計中運用BIM技術之后,可以實現可視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管道與管件及附件都能形成和實物完全相同的模型,同時模型還能附帶各項基本信息。以管道為例,采用BIM開展設計時,可將具體的功能要求作為依據,選擇適宜的高度設置流量與流速都能達到要求的管道,同時賦予其它類型的參數,如管徑大小、管道材質和連接方式。盡管每段管道都存在很多不同的信息,但如果能提前進行模板設置,則可以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方便的實現模型建立,將模型建好之后,相應的信息可以自動賦予。基于可視化面板,相關設計人員能隨時對信息進行查看,確定是否存在錯誤,進而有針對性的整改處理這些錯誤[1]。
考慮到模型都是根據實物的尺寸來構建的,相關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無需考慮設備具體安裝位置是否正確,由于設計能夠實現可視化,所以僅需要進行模型的放置,即可輕松判斷設備實際安裝能否達到要求。
在過去的二維設計過程中,需要將建筑的底圖作為基礎,在對給排水管道進行繪制的過程中雖然也能標出管道具體尺寸,但只能簡單的表述出設計基本原理,至于管道實際安裝能否達到要求,無法直觀展現出來。而在設計中運用BIM技術之后,能以下層結構梁所處位置為依據對給排水管進行設計,以此防止和結構梁之間發生碰撞。對于相同樓層的給排水管道,當其設置需要從結構梁中穿過,借助BIM,能保證套管所在位置準確無誤,當發現不合適的情況時,如管道從結構梁上穿過的位置不合適等,可立即將其上報至業主,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通過協同設計來有效調整[2]。
當能在設計中成功運用BIM技術時,相關設計人員可以做到一鍵量算。在給排水設計結束后,能立即對清單對應的實物量進行準確統計。這與以往的以CAD為基礎的統計方式相比,基于BIM技術的量算可以充分發揮出技術自身優勢,保證量算結果準確性。在設計人員完成修改以后,相應的清單能立即完成更新,無需重復多次的量算和統計,這樣能減少很多成本,并縮短周期。在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如果可以通過計算準確得出工程量,則對概預算而言是有很大作用與意義的,并且伴隨著修改的進行,實際工程量也會發生變化,這樣能有效防止統計錯誤的發生,為成本控制提供很大的方便。
1)基于BIM技術的設計具有信息化與可視化的特點,但依然涉及到部分族,特別是設備族無法和廠家提供的產品相匹配,以水泵為例,在以往的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流量和揚程等要求來選擇適宜的類型,但實際情況中可滿足要求的類型有很多,由不同廠家提供的可以滿足設計要求的水泵,其尺寸等方面難免存在很大的差異。另外,尺寸有所不同的水泵,它的安裝方式及空間要求往往不盡相同,而且進水口和出水口實際高度等也會對實際的安裝等造成影響[3]。
2)就目前來看,以BIM技術為基礎的協同設計僅可以采用鏈接模型進行,比如在實際的給排水設計過程中,與包含建筑和結構等在內的多個專業開展協同設計,不同專業同時開展協同設計,首先建立一個工作集,然后對不同專業的管線開展綜合化的協同設計。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不同專業在相同平臺上的協同設計,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對包含數據傳輸和軟件平臺等在內的領域進行深度研究與開發[4]。
3)BIM的滲透應用使工程量算經歷了一次重大革命,也就是在專業設計結束后實現一鍵量算。然而,就目前來看,以BIM技術為基礎的工程量算只能解決清單對應的實物量,對于之后的清單編制等相關工作,還需要采用人力來完成。
4)雖然現在的以BIM為基礎的專業設計比較流行,但仍不能徹底取代傳統的二維設計。對給排水專業的設計而言,通過對BIM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十分輕松的完成管道設置與其附件的安裝配備,但給排水專業依然需要采用原理圖來表達。當前的BIM技術還無法自動進行系統圖的繪制,這一步仍需要采用二維設計方式進行[5]。
實踐表明,在給排水設計中引入BIM技術具有良好的綜合效益,包括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在經濟效益方面,運用BIM技術進行給排水設計時,首先能保證計劃可操作性,降低成本,并減少或避免二次拆改;其次能有效控制空間方面的成本,在有限空間之內保證不同專業管線實際布置的合理性與可行性;最后能減少時間方面的成本,保證施工的有序性,進而縮短工程工期。據初步統計,成功引入BIM以后,僅在給排水專業就能減少7、8萬元左右的成本,而且吊頂的標高被提升了100mm,由此縮短了20天左右的工期。
在社會效益方面,當和社會中不同階層和建設方進行對接時,能十分形象且直觀的對整個施工過程予以演示,并能在不同軟件的支持下,充分表現出BIM技術具有的優勢特點,進而在現場施工中發揮出應有的管控作用。利用BIM模型,能十分準確且直觀的表現出整個施工動態過程,使方案的交底全面實現可視化,大幅減少專題會議,保證溝通的質量。另外,通過對以BIM為基礎的圖檔管理的合理應用,能使圖紙的查詢和使用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在建筑的給排水設計過程中引入BIM技術,能有效解決以往二維設計存在的問題。盡管當前的BIM實際應用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但它帶來的改變和革命是十分顯著的,相信通過技術不斷改進和發展,將帶來更大的影響,從根本上保證給排水設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