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許 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工程師韓毅在論壇致辭中指出,開展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所以,我國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就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
為進一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文件精神,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期間,舉辦了“質量認證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意在擴大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影響力,推動我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工程師韓毅在論壇致辭中指出,開展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所以,我國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就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
自2019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質量管理短板,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運用質量認證將ISO 9001等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標準和方法引入中小企業,指導中小企業建立并運行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
一是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質量標準理解難和質量工具運用難的“兩難”問題。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質量意識薄弱、人才缺乏等短板。通過提升行動,企業對科學、規范、嚴謹的管理體系有了更深層理解,員工質量意識和責任心能明顯提升。同時,組織認證機構應用科學的分析方法,為每家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質量提升方案,指導中小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正確運用國際先進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
二是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的“兩不”問題。我國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程度較低,導致質量水平不穩定、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同樣較高,整體質量水平有待提高。質量認證被認為是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在中小企業發展的應用階段,可以將認證作為切入點,運用質量認證手段,提高中小企業的發展質量,激發其內在活力,把中小企業真正做強、做優、做活,通過暢通經濟微循環,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三是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產品質量、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品牌附加值低的“兩低”問題。中小企業發展具有規律性,因此普遍要經過入門關、市場關、管理關、創新關。ISO 9001質量認證管理體系強調風險思維,強調績效結果的持續改進,同時強調創新。對已經度過入門關和市場關的中小企業來說,可以幫助其通過建立匹配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創新力度、擴大市場認知度,進而不斷發展壯大。
過去兩年,通過不同方式來推動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注重宣傳引導,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積極宣傳試點成果。比如加強平臺建設,開發更多更具針對性的質量管理培訓課程,為企業答疑解惑;鼓勵開展分行業、分區域的小班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通過宣傳引導,讓企業了解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的作用,讓應用機構參與到提升行動中來,以點帶面全面提升。二是借助政府組織推動以及政策支持,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有效推動提升行動順利開展。三是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爭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策、加強認證結果采信等方式,鼓勵、引導中小企業利用認證手段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贏得市場信任。尤其針對不同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實施精準幫扶,對認證機構專家在專業技術、服務意識和經驗等方面,提出較高要求。四是積極發揮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專業能力,培養專業能力強、服務意識強且經驗豐富的認證人員,加強企業現場管理、質量控制和檢驗把關,提升對企業實施精準幫扶的能力水平。需要強調的是,要加強提升企業主體意識,只有企業主體意識提升,真正理解和領會了標準精髓,愿意配合且積極主動地改進提升行動,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近年來,江蘇省按照試點先行、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扎實地推進提升行動。截至目前,提升行動在江蘇省已全面推開,延伸拓展至47個行業、406家中小企業。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調查顯示,江蘇省參與提升行動的企業滿意度達到75.8%。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俊勝表示,提升行動能否順利開展,中小企業的主觀意愿是基礎。尤其要注重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解讀政策措施,宣傳成功案例,引導中小企業轉變觀念,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中小企業在提升行動中擁有強烈的“我想提升、我要提升”的意愿。哪怕中小企業基礎薄弱,也同樣能取得明顯提升效果。
認證機構的技術支撐是保障對認證機構實施精準幫扶,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降本增效,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免費為獲證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打通企業產品出口綠色通道,以及拓展企業產品銷售渠道的強有力支撐。尤其要突出問題導向,精準把脈、指導企業,選派技術專家駐點調研、駐場輔導,找準企業質量短板和質量堵點,梳理出共性、個性問題;突出需求導向、對癥開方,實施“量體裁衣式”幫扶,制定“一企一策”的個性化提升方案。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我國的長期戰略,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工作的長期工作方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質量認證提升活動以來,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為推動活動發布一系列措施,制定了《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成效評估指引》,提出開展活動要由‘程序導向’向‘效果導向’轉變,引導中小企業質量認證提升活動走實、走深、走細,引導認證機構和認證人員在提升活動中展示才華、發揮主體作用。”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會長朱光沛稱。
質量認證是直達一線基層、直達企業生產現場、直達產品用戶和消費者的有效手段,具有通天線、接地氣、連市場的特點。通天線是指直接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以及全球通行的先進管理方法理念;接地氣是指直接在具體企業、具體產品、具體生產現場工作,大幅簡化節約中間環節的時間成本;連市場是指質量認證提升效果要直接體現在產品服務價值提升,體現在增加消費者和顧客的獲得感,體現在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上。
因此,質量認證提升要突出一個“實”字,就是要通過實干追求實效,把功夫下在生產現場、下在顧客和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上;要注意克服過去過于強調文件程序、過于強調記錄留存弱點,避免花拳繡腿、花架子、假把式,要從中小企業實際出發,從現場工作需要的特點出發,真正去發現和認識影響質量、成本、效率的問題。通過流程優化、生產工藝方法改進、上下游供應鏈優化等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方法,去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質量認證提升成效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產品、服務以及生產過程上,所以,成效要能感受、能量化、能反映在市場效果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小企業非常講求實際,如果沒有實干精神,實際成效很難說服企業,工作也難以保持持續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工作有實際成效就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質量認證提升工作就會更具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質量認證提升還要注意以樣本說話,更要典型引領,把好的做法、成效、案例及時提煉總結出來,還要宣傳出去。尤其要用中小企業喜聞樂見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廣大中小企業感覺到質量認證提升可以做、應該做、值得做、有好處,要把標準規范轉化為中小企業看得懂的文件、聽得明白的語言和可以實操的方法;要注意用視頻、動畫等傳播效果好的新媒體手段進行傳播。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困難多、問題多,只要能夠給企業經營帶來好處,能夠使產品服務質量提升,能夠使顧客消費者體驗得到改善,中小企業就會積極投入到質量提升行動中來。不過,中小企業質量提升中的困難,都是“錦上添花的事好做,雪中送炭的事難辦”,因為中小企業資源相對短缺,人力資源、生產要素、市場拓展等制約因素較多,所以,要在中小企業質量提升活動中,借鑒學習“脫貧攻堅”的工作方法,才能使質量認證提升工作深入人心,進而拓展質量認證工作的發展前景。
尤其,質量認證提升行動要善于在點上突破,只要在一個或幾個點上取得實際成效,就會逐步取得面上的效果。另外,中小企業質量認證工作提升難點也是檢驗認證機構能力的關鍵,要通過中小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考察認證人員的能力、考驗認證機構的組織協調能力、檢驗內部運行機制,更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認證機構和認證人員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得到鍛煉和提升,才是最有效的發展道路。
也可以說,質量認證提升行動的戰場在企業、成效在企業,干得好不好、做得行不行,關鍵看企業認不認可。任何技術標準規范要求、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產品、具體生產現場、具體操作人員,所以,要使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質量提高,還要使顧客和消費者滿意。
實際上,這也是在實踐中對標準規范、質量管理方法的檢驗和升華。認證人員是質量認證提升的實踐者,所以,“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決定因素,尤其在質量認證這種強調技術經驗和實踐的特殊行業,更是如此。因此,要把最優秀的認證人員派到中小企業質量認證的戰場中去鍛煉提高;是否是好的認證人員,不能看考得好不好、說得好不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否把標準規范語言變成企業聽得懂、看得明白語言,使企業能夠掌握標準規范和質量管理工具,并且能在實踐中運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增強,對個人防護裝備用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個人防護裝備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現實情況是,個人防護裝備行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雖然產值已經超過了1300億,但這些中小企業大多組織結構簡單,資金匱乏、技術人員匱乏,市場占有率低、人員流動性較高。”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靖在發言時透露。
2020年疫情期間,特別是國際疫情蔓延期間,國內國外對防疫物資的需求都大幅增加,防疫物資產品的質量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然而,國內防疫物資生產企業7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幫助這些中小企業走進國際市場,變得非常重要。
在此背景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2020年4月發布了關于開展《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領域認證活動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華夏認證中心嚴格按照總局要求,嚴控CE認證審核質量,同時盡量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到目前為止,已為380家中小出口企業頒發1100多張CE認證證書,幫助中國防疫物資用品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
王靖坦言,我國個體防護裝備行業第三方認證,目前在我國還處于初創階段,而美國已經有UL認證標志、歐盟有CE認證標志,且在全世界范圍內認可度非常高。而無論是美國UL認證還是歐盟CE認證,其認證模式都與認證認可的相關制度要求一致。所以,華夏認證中心在行業管理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與勞保技術研究所共同研制開發出“個體防護裝備自愿性產品認證”,這是在認監委資質審批認可和認可中心認可的制度下,基于個體防護用品國家標準、行業技術規范和許可認證技術要求的自愿性產品認證。
希望通過對個體防護裝備自愿性產品認證的推廣,推動我國個體防護用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優秀企業的背書、優秀產品的背書。希望通過個體防護裝備行業推行自愿性產品認證制度,拓展我國個體防護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有效支撐和促進我國個體防護裝備市場的良性運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冀曉東認為,質量管理體系是證明能夠真正促進企業成長的管理方法,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基礎薄厚,都能以質量管理體系為抓手,不斷改進、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通過導入質量管理體系,以技術改進來帶動經濟效益、以過程管控來降低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這是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冀曉東介紹,2018年起,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全力投入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升活動。但在幫扶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比如幫扶資金不足,人員積極性差、參與度不高,企業認知不夠、參與度低等等。但是方圓標志認證集團依然把這項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落實。以下為代表性案例。
案例一,江蘇眾眾電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僅40人的小型民營科技企業,主要生產電加熱器、電加熱器設備。在質量提升前,公司存在生產現場管理不規范、生產過程控制能力弱等問題。在提升活動中,通過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專家組的進駐指導,梳理流程、優化文化,使企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品質量顯著提升,企業整體形象明顯改善。質量提升以后還獲得了長期海外訂單,對企業品牌影響力極大。
案例二,鎮江威斯康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員工僅30人的電熱元件、電加熱器的生產企業。長期以來,由于技術能力不足,某些工藝只能外包,產品質量和交付時間得不到保障,制約了公司發展。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專家組進駐幫扶以后,利用專家組的技術優勢,在導入質量管理體系的同時,幫助企業解決了工藝難題,生產成本降低了40%。
案例三,鄭州廣匯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肉制品和米制品加工為主,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民營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前,由于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現場管理不到位、過程控制不足,導致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較大。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專家組以問題為導向,為企業量身定制了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精準方案,并通過知識培訓、制度流程梳理、引入生產現場6S管理、開展可視化管理等措施,使企業績效得到了明顯改善。企業工藝配方合格率提升至99%、產品微生物合格率達到100%,企業管理效能和產品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產品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