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珍珍 魯偉東
隨著近年來棉花人工采摘成本的不斷增加和棉花機械化采收技術的推廣運用,已經逐步轉變著巴州棉花的種植、采收模式,將巴州傳統的手摘棉花種植模式逐漸轉變為機械化種植、機械化采收的機采棉種植模式。機采棉種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棉花生產的成本,提高了棉花種植的效率,增加了棉花產量,有效保障了棉花種植戶的增產增收。因此,推廣機采棉生產模式既是適應巴州棉花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實現巴州棉花規?;N植、標準化生產、機械化采收的必由之路,必將促進巴州機采棉花產業的快速發展。
巴州是新疆棉花的主要產區,棉花種植面積基本控制在300萬畝,棉花產量約55萬噸。隨著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巴州也結合實際持續推動“穩糧、優棉、促畜、強果、興特色”的農業種植業發展形勢。在“優棉”發展上,積極鼓勵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大規模流轉農民土地,推動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棉花種植土地連片經營;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開展棉花適度規模發展和棉田高標準、規?;ㄔO,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機采棉種植、管理、采收的基本條件,為機采棉的生產提質、節本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巴州農業農村局2020年棉花播種面積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巴州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08萬畝,棉花種植繼續向庫爾勒市、尉犁縣、輪臺縣等巴州棉花優勢產區集中并且以上3個縣市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280萬畝,約占全州棉花種植總面積的91%;機采棉種植面積為220萬畝,約占全州棉花種植總面積的71.4%。由以上數據可見,巴州的機采棉無論是在種植規模、面積還是產量等方面都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成為棉花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1.機采棉規模化、集中化的種植程度還不夠高。機采棉種植適宜大規模、集中化生產,盡管在巴州境內已有以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或成立農業合作社的形式在主產棉花縣市局部區域內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土地集中連片耕種、采收等機采棉全程機械化的管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區域因土地面積小、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的部分不適宜連片、集中耕種的小農戶棉花生產模式。全州優勢棉花產區范圍內的土地、基礎設施條件等與機采棉規模化、集中化的種植要求還存在不匹配的情況,機采棉規?;⒓谢a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2.棉花品種混雜,田間種植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巴州機采棉發展中適宜大面積推廣的機采棉品種目前仍然較少,大多數是選取一些棉花長度、斷裂比強度、產量等綜合內在質量指標較好的品種采用機采棉采收模式來種植,品種較為混、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好機采棉花品種的問題。在機采棉的播種、水肥調控、化控、植保、打頂等各項田間種植管理水平上的差異會對機采棉花的整體株高、株形、結鈴數量等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機采棉花的產量;在機械采收前對棉花實施化學脫葉技術不僅體現在噴灑時間掌握準不準、使用的脫葉劑質量和效果好不好、施藥效果是否受到天氣影響等方面,其運用水平參差不齊也會影響到機采棉花的采收和內在質量。
3.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技術還有待提高。機采棉全程機械化發展涵蓋機械化深耕、平地、播種、鋪膜、機械化藥物噴灑(無人機藥物噴灑)作業以及機械化采收、清理、軋花等各個方面。在種植管理方面具備大片平整土地且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相對來說機械化程度較高,小片土地不適宜大型農機具機械化作業的則相對機械化程度較低;在采收方面因不同型號采棉機的機械化采收作業水平差異和采棉機操作員的操作技術熟練程度不同也會影響到采棉效率和質量;在機械化清理、軋花等方面,因不同棉花加工企業籽棉清理設備、清理工藝設計以及不同軋花機型、軋花質量管理等,會影響到機采棉的軋花質量和內在纖維質量。
棉花作為巴州農業種植中最重要也是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不僅對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將隨著機采棉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成為今后巴州棉花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因此,要促進巴州機采棉長足發展,還需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1.強化政策扶持,提高機采棉種植的標準化水平。土地規?;洜I是發展機采棉的必要前提,因此要結合機采棉推廣中的成功經驗強化政策扶持,不斷提高機采棉種植的標準化水平。一是要以政策宣傳為引領,給予棉花生產龍頭企業和棉花專業合作社更多的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機采棉生產經營上的示范性作用。二是要依托土地流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實施土地集中平整、土壤改良、灌溉節水等,提高機采棉種植的土地利用率,改善機采棉生產條件,為機采棉的增產增收打好基礎。三是要狠抓整地、犁地作業質量,加強土地的精耕細作、機械化播種水平,有效實施機采棉規范化、標準化種植。
2.優化良種繁育,提升機采棉田間管理及化控、采收水平。優質的機采棉良種、高質量的田間配套管理措施是保證機采棉高產穩產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強良種優化繁育,不斷提升機采棉的田間管理、化控技術、機械采收等機采棉的生產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強良種繁育,避免機采棉品種“亂、雜、多”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機采棉品種并實行主栽機采棉品種 “一主一副” 合理搭配,確保機采棉品種的穩定性。二是要因地制宜,通過配套機采棉管理技術的應用促使機采棉在苗、蕾、花、鈴生長發育與溫度、光照、水肥的供應相匹配;同時強化病蟲害綜合防控,適當采取人工及化學藥劑控制技術促進棉花生長。三是要結合機采棉長勢適時使用脫葉催熟劑,促使機采棉吐絮集中,及時組織采棉機實施采收作業,提高機采棉采收質量。
3.配套軋花工藝,提高機采棉的軋工質量。機采棉的品質不僅僅由機采棉的品種、田間種植管理和化學控制、采收等因素決定,軋花工藝流程及軋花設備的配套使用也是關鍵因素,因此要結合機采棉的收購檢測指標做到“因花配車”,確保機采棉軋工質量。一是要在機采棉收購時嚴格執行檢驗制度。對進廠機采籽棉要通過抽樣試軋后檢測品質(顏色級、纖維長度、馬克隆值)和含雜率、回潮率等指標,做好檢測記錄并分級分垛存放。二是在軋花前采集堆放機采棉的等級、回潮率等信息做到“因花配車”,設置適宜的軋工工藝和機械加工技術參數,同時實施在線監測機采棉軋工質量、回潮率、含雜率等質量技術指標并及時調整工藝和設備運行參數,確保機采棉軋工質量。三是要根據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數據,重點分析品種、種植、采收、加工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為改進機采棉品種繁育、田間種植管理和軋花工藝等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
總之,機采棉技術的推廣能夠大幅度地降低巴州棉花種植戶的綜合生產成本,有效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巴州機采棉參與國內、國際棉花市場的競爭力,因此適應棉花生產的新發展模式,積極推廣土地集中連片,全程機械化播種、采收,完善機采棉加工工藝,提高機采棉花質量,將是今后巴州機采棉產業長足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