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 杰
《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基本權利概括為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與參與權。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已經成為當代未成年人發展權、參與權的重要體現。加強對這一權益內容的研究和保護,應該同時兼顧社會共治視角的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保護,以及未成年人成長發展視角的網絡素養提升。
日前,多家學術機構、媒體聯合抖音發起了一項名為“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專線”的專項行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多方有效協同的工作機制,以共同營造有利未成年人發展的網絡生態,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用網、服務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
專項行動也將從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和服務未成年人發展兩個層面展開。
在保護層面,媒體將作為各方的“觸角”,及時溝通、了解未成年人及家長的需求、傳遞正確觀念;學術機構將對防沉迷、不良內容過濾、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消費保護等問題進行學理性研究,為企業和媒體行動提供理論基礎;網絡平臺主要負責綜合技術、產品、內容手段,從時間管理、內容管理、功能管理、消費管理等方面,開發未成年人保護工具、構建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打好多方協同工作的基礎。
在服務發展層面,學術機構將綜合法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視角,結合網絡短視頻內容創作和消費特點,給出網絡短視頻內容服務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的方向性建議;媒體將加強對未成年人文明、科學、健康用網經驗的傳播,給學校、家長提供幫助未成年人提升網絡素養的實例參考;網絡平臺將在媒體和學術機構的指導和幫助下,建設有利未成年人成長的內容生態,強化平臺內容對未成年提升網絡素養的積極作用。
此前,抖音上線了青少年模式、時間鎖、親子平臺等未成年人保護工具,建立了覆蓋內容過濾、隱私保護、消費保護、投訴處理等方面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同時,抖音還在內容側啟動了“DOU知計劃”“DOU藝計劃”“青椒計劃”“都來讀書”等項目,激勵科普、藝術、教育、知識內容在平臺的創作和消費。
針對于屢曝問題的未成年人直播打賞亂象,規制“打賞”等未成年人網絡不當消費成為專項行動首項重點工作。自2020年2月起,抖音即明文規定不允許未成年人充值打賞,對未經監護人允許的未成年人打賞,一經核實予以全額退款。專項行動將關注未成年人打賞事后申訴處理效率提升,提出未成年人網絡不當消費行為事前防范建議。
接下來,專項行動還將組織家庭開放日、制作校園公開課、發布未保常識宣傳片,與未成年人、學校、家庭實現互動,并在后續工作中,切實回應實際需求和困難,為學校數字教育和家庭數字撫育提供支持。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表示,未成年人保護是系統工程,家庭、學校、企業、媒體、政府都必須參與其中、共謀共治,“一方都不能少”。“接下來,希望更多社會責任主體加入到‘專線’中來,為未保多方共治的最終實現,提供更多視角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