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芳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建筑物漏水會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因此必須要高度關注建筑防滲漏功能的發揮,積極融入新技術以及新方法,確保實際的建筑工程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建筑物滲漏問題的出現,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詳細來講述主要可以將其歸結為:其一,不合理的建筑設計方案。也就是說在實際建筑規劃設計的時候,就沒有重視漏水問題的控制。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和北京零點市場調查選取28個城市的地下建筑樣本1777個,發現在1022個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計算得出的滲漏率達到57.71%,地下建筑的滲漏率甚至高達100%,分析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實際項目規劃設計的時候,就忽視了建筑的防滲漏性能,繼而導致后來維修成本居高不下;其二,建材因素也是影響實際整體施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結構已經被新框架所取代,此時混凝土,鋼結構和其他材料會被選擇進去,此時如果處理不好對應的銜接,或者出現建筑材料質量不高的問題,尤其是建筑材料防滲漏性不強的背景下,就可能在后續服役過程中出現熱膨脹或者收縮的現象,繼而會對于實際滲漏系統造成不良影響,長此以往就可能出現對應的建筑物滲漏問題。
建筑物出現漏水,其首先會對于建筑物系統造成危害:建筑物滲水,會使得氫氧化鈣出現被溶解或者流失的情況,結構體內的鋼筋表面鈍化膜會氧化生銹,繼而使得結構體出現開裂的情況,此時就可能出現結構安全問題;建筑物滲水還會使得堿骨料反應處于加速的狀態,繼而使得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性能不斷下降;建筑物出現滲水,會使得有害物質更加快的進入到系統中,繼而對于原本的混凝土結構造成破壞效用;處于寒冷區域,滲水會出現結冰的情況,繼而使得體積不斷擴大,這對于混凝土結構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長此以往會使得建筑結構的壽命不斷縮短。
建筑防滲漏施工新技術和新方法,是倡導改變以往忽視建筑防滲漏施工的思維,實現傳統防滲漏技術手段的使用,確保使用更加先進更加有效的防滲漏施工技術或者方法,以降低建筑工程出現滲漏的風險。從當前建筑工程實踐來看,主要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有著比較理想的數據參數意識。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需要關注抗滲程度,建筑材料強度,混凝土配合比等參數,確保其符合實際工程防滲漏性的訴求。在進行混凝土攪拌的時候,還需要去探討防水混凝土和混合物的相關標準和規范,使用科學的算法來進行對應量的界定,還需要去考察施工的情況,界定精細化的施工參數,確保不會出現材料分布不均勻的情況,在添加劑使用方面,要以減少水熱化現象為主要目標,思考如何去界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初步設定方案必須要達到理想的狀態。其次,處理好各個環節中的焊接點,尤其是穿過地下外墻的螺釘和管件的部分,需要安裝對應的水塞,此環節有很多的螺釘,管件和水塞,一定要確保焊接位置焊接工作是到位的。在實現地下外墻密封之前,還需要對于鋼棒的連接情況進行檢查,不要出現銜接不到位的情況。再者,在實際施工的時候要確保預留一些硬化測試塊。在上部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時候,不要將地下室襯層去除,這樣可以確保實際的強度達到理想的狀態。最后,在實現施工縫和加固帶設計的時候,也需要注重施工環節的管理和控制,這樣可以使得鋼筋在增強區域的防滲漏功能得以改善,尤其是在添加適當的推進劑之后,混凝土的收縮性會降低,實際的裂縫出現的風險也比較低。
建筑物的門窗部分出現滲漏的風險也是比較高的,因此也需要對此采取對應的技術手段來處理。相比較其他部分,門窗的防滲透性和密封性要求比較高,需要專業的人員來進行,他們對于門窗的結構更加了解,以知道應該如何去制定防滲漏的方案。詳細來講述,在此方面實際的技術節點主要包括:要選擇合適的門窗材料,確保復合國家的規定和標準;在購買的材料的時候,需要與設計圖紙保持吻合,還需要對于實際特殊需求進行備注;在實際材料運輸的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措施,以確保實際結構的完整性,不會出現材料變形的情況,這樣也是保證密封性的重要環節;在安裝的時候,要確保使用高質量的密封材料,在附件安裝的時候嚴格依照對應的基準來進行,檢查是否存在漏氣的情況,繼而確保實際的建筑物門窗密封技術能夠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依靠各種外墻結構優化措施,還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滲漏的情況,此時就需要從混凝土建筑的源頭入手,確保將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貫徹執行到全面化的狀態。詳細來講述,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有:要實現清潔外墻表面層的預先設定,保證實際表面的平坦性和清潔性,如果發現實際的外墻存在坑洼的情況,就需要要求施工人員迅速的進行處理,以為建筑施工質量的提升做好充分的保障性工作;接著,要從裝飾材料結構特點的角度入手,關注其合理性,確保實際外墻的水平高度和穩定性能夠得到提升;再者,要實現結構連接寬度的充分控制,結合實際設計經驗,確保將接縫的寬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且積極實現壁泥厚度的控制,使得其處于相對均勻的狀態,由此可以驅動實際的外墻抗滲漏性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1]。
首先,以國家建筑部門,建筑行業相關協會為主導,積極在更加廣泛的范圍內開展建筑滲漏問題的調研工作,對于當前各種類型建筑出現滲漏問題的原因進行探討,獲取更加宏觀的基礎數據信息,使用數據技術來進行處理,在此對于這樣的數據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組織專家對于這樣的問題進行歸結,在此基礎上從上層制度建設入手,對于當前建筑工程中防滲漏功能進行更加精細化的要求,對于不同建筑的規劃階段,施工階段,后期維護階段中需要做好的防滲漏工作內容進行界定,并且理清楚不同行為主體在此方面需要擔負的責任,由此使得實際建筑工程設計人員可以重視防滲漏性設計,使得建筑施工人員可以高度重視先進防滲漏技術的使用,使得建筑工程監督管理人員可以依照對應的防滲漏技術訴求來發揮自己監督和管理的效能。接著,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防滲漏技術標準和規范,定期將更加先進的防滲漏技術或者方法融入進去,確保實際技術標準和規范能夠貫徹執行到實際的建筑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去,由此引導實際建筑工程防滲漏新技術的貫徹行為朝著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在新標準和規范出臺之后,還需要確保各個建筑施工行為主體可以有效的將其貫徹執行進去,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發揮建筑防滲漏技術和方法的效能[2]。
前面提及到建筑工程滲漏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建筑工程在出現滲漏問題的時候,多數都采用的是后置性手段,也就是說在出現滲漏問題的時候才知道去進行維修和管理,實際上實際的防滲漏技術需要在施工前期,在建筑工程服役期間就需要發揮其效能。為此就需要積極實現建筑工程防滲漏技術方案的形成。詳細來講述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其一,對于建筑工程的基本參數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實地勘察,了解此類型工程所需要達到的防滲漏等級,在此基礎上設定對應防滲漏技術方案,對于規劃設計環節需要注意的問題,施工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后續維護管理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然后形成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確保實際建筑工程防滲漏工作可以朝著有效的方向發展和進步[3];其二,依照建筑工程防滲漏技術方案,制定對應的崗位責任機制,確保不同的環節與對應的行為主體責任關聯起來,這樣規劃設計部門,建筑施工部門,建筑管理部門,建筑后期維護管理部門都知道應該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做些什么,由此就可以驅動實際的防滲漏技術方案更好的發揮其效能。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向對應的部門進行問責,由此使得各個部門參與到實際建筑工程防滲漏工作的積極性得以提升[4]。
綜上所述,建筑防滲漏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使用,可以改變建筑滲漏的情況,使得實際建筑工程防滲漏的性能得以體現,這對于提升建筑工程使用壽命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就需要樹立技術革新意識,積極將技術規范建立,技術標準建立,技術能力提升,技術培養教育機制構建作為重要節點,確保實際的防滲漏新技術和方法可以有效的發揮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