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大連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針對目前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公共活動空間趣味性缺失的問題,本文主要以幼兒園公共活動空間的趣味性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研究了蒙特梭利、瑞吉歐、華德福所推廣的教育理念,并分析了優秀幼兒園建成案例,形成幼兒園公共活動空間初步設計要點。文中主要對幼兒園建筑在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適應幼兒教育發展的幼兒園建筑設計新思路。
在幼兒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堅持一切設計的目的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服務,關注幼兒的情感、身體健康以及行為。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這種設計是比較困難的,也是比較少遇到的一種設計,不僅應該關注到管理、保衛、設備、安全等方面。還要在設計中發揮想象力,使得兒童對空間以及建筑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滿足,使得幼兒對于城堡童話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滿足。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讓幼兒感覺到舒適的體驗,對于幼兒的想象力以及教師的管理進行協調,將幼兒園營造出一種輕松私有的環境[1]。
近年,受到幼兒安全性的考慮,大多數幼兒園常年是大門緊閉,即使在下課后,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的校園內,幼兒園只是承擔兒童的教學工作,這樣勢必會讓幼兒園與社會脫離。在內在的教學空間,也是同樣的各個班級進行劃分。幼兒園是3-6歲的幼兒最主要與外界聯系的場所。在優秀的幼兒園當中,是按照以適應開放、多元、自由的形式布局。筆者認為幼兒園室外環境當中,可以逐步的向社區幵放和融合,向社區進行資源的共享。在幼兒園室內應打破傳統封閉的建筑空間模式,增加復合空間、增加共享空間、活動空間設計,在幼兒園當中設置公共交往空間,可供幼兒自由選擇利用,以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交往需要。可以增加幼兒和外界之間的復合空間,教室與教室之間的聯系,還有兒童之間的公共游玩區域。
綠色幼兒園如果在節水設計的環節設計一套獨立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就無法展示雨水收集的規模效應,甚至會使建筑造價有所提升,不能突出經濟性。例如,可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后,設計出了綜合性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用以收集整個建筑區域內的所有雨水,被收集后的雨水經由裝置處理以后偶可以被用來灌溉。除了用在場地的綠化上,還可以用于道路澆灑。整體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在設計用水量時,被設定為3d,設計的雨水蓄水池總容量可以達到280 立方米,分別設置三個收集池,其中綠色幼兒園的收集池總容積達到50 立方米,整體水源回收再利用效率高達6.8%。
幼兒的生活用房是主要包括兒童的活動教室、寢室、衛生間這個部分。在這個空間當中采用教寢合并在一起,減少兒童之間動線流動,避免交叉感染。這里需要完成分別學習授課的功能、游戲體驗的功能、閱讀的功能并且在這里還要解決兒童的三餐的地方。開放性:家具的使用上,采用的是輕的塑料仿木質桌椅板凳,讓桌椅好收納。方便兒童在空間自由的學習,同時也能解決用餐的需求。在一樓設計上,將圓形教室與外面相聯系,設計出兩個門,與外部空間聯系。色彩性:采用粉色和綠色為主要色調,通過漸變增加整體藝術美,座椅以不同顏色點綴,讓兒童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椅子。造型性:裝飾和結構相結合,室內柱子做成圓柱,并用大樹小花等元素做造型。通過趣味性的花朵造型,完美協調[2]。
幼兒園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出活潑與趣味性特點,滿足兒童天真、活潑好動的特點,并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更有層次感。在設計過程中,一種方式是可以將外部造型做成積木堆疊的形式,通過豐富多變的幾何圖案來感染兒童,激發兒童的創造欲望。還有一種設計方式,主要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在幼兒園建筑設計中對于空間進行更合理的設計,將運動的思想滲透到建筑設計中,通過幾何圖形在建筑的刻畫出一種動態的效果,還可以將樓梯與滑梯結合起來,使得幼兒園可以通過滑梯直接到達室外活動場所。
如果說室外設計是為了突出美感體驗,那么室內設計就更能突出實用性。建筑的自然通風和采光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而綠色幼兒園對于通入空氣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也是綠色設計的基本要求。先進的軟件可以幫助設計師進行模擬分析,如果一個幼兒園的功能區域穿堂風效果較為突出,換氣的次數能夠達到每小時三次以上。設計師可以通過天井與屋頂日光照明系統的相互配合,來達到改善自然采光效果的目的[3]。除了采光的硬性要求外,噪聲也是設計需要關注的一大問題。民用建筑隔音設計的相關規范中明確表示建筑結構中的隔音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更需要安靜,因此白天的隔音設計不能超過45 分貝。
總之,幼兒園是幼兒成長非常重要的環境,在這里可以進行學習、活動、交流等。在幼兒園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盡量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僅要增加建筑的娛樂和學習的體驗,還應該消除幼兒的緊張感,設計出舒適、安全、健康的環境,并營造出一種積極的氛圍,符合幼兒的童真和童趣,使得幼兒園教育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