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仙
(榆次區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山西 晉中 030600)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促使建筑工程項目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但受到整體施工工期偏長,以及施工工序復雜各異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質量控制工作相對困難。加之影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眾多,使得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更是具有較高的難度。對此,就需要對影響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探尋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這也使得對于此方面的研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較為明顯。
原材料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構成要素,是施工質量得以確保的前提與基礎。若原材料在建筑施工環節中出現質量問題,或存在質量檢驗不嚴格,導致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等情況,將會使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原材料質量問題,更會導致建筑結構或施工過程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制約施工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材料管理工作也是建筑工程管理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既要針對實際施工流程及現場情況來對材料管理加以分析,又要強化對原材料采購、運輸、入場、存儲、以及應用等環節的監督與管理。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而言,施工技術是完成各個環節施工流程,并確保施工質量的必要且充分條件,也是確保工程質量達成特定規范標準的必要手段。尤其在施工環節中對于技術的科學化應用,更是促進設計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雖然在現階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預制裝配式建筑逐漸增多,在施工現場所應用到的施工技術相對減少,但對于施工質量也仍具有嚴格的要求標準[1]。若施工技術不符合設計方案的要求標準,或存在施工技術難以完成特定施工規劃的情況,則此時的施工技術便成為影響和制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要素。特別是對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某些關鍵性施工工序,對于施工技術的要求也將更加嚴格。若施工技術在應用中缺乏規范性,則會嚴重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除上述兩方面因素外,組織因素也是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而言,所涉及到的組織流程多樣,從招投標流程,到圖紙會審與方案及報告審批流程,再到定位放樣樁基礎施工直至竣工結算和質量保修流程等,都是建筑工程項目所涉及到的組織流程環節[2]。通過良好的組織與管理,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建筑工程項目得以有序的開展施工作業,還能充分展現出建筑工程各個環節中的質量與安全問題。而若未能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實施有規劃的組織與管理工作,則實際施工內容便會與規劃方案內容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進而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與質量。
作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與施工質量控制的理論支撐內容,施工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所起到的作用異常明顯。管理體系的完善,是各項制度得以順利執行的保障類要素[3]。然而,現階段很多建筑企業或施工單位,仍沿用傳統的管理體系,并未依照實際建設與施工情況來對管理體系內容做出適宜的調整與完善。由此也導致所構建起的建筑工程管理體系無法滿足實際施工管理需要。若建筑工程項目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則在應對紛繁復雜的建筑工程項目內容時,便會出現施工監管不到位、施工質量與安全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管理責任無法切實落實等情況發生。此種情況不僅會制約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
現階段的建筑工程項目,很多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沿用傳統分包管理模式來實施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但此種模式在具體施工管理環節中,既存在著在實際管理內容方面的模糊闡述,又涉及到管理定位方面缺乏清晰性等問題[4]。因而,此種分包管理模式便無法對建筑工程的各項施工細節,做出實時且完全的管理與控制,進而使得建筑工程項目在各個施工階段的管理難以達到均衡與完善。與此同時,傳統的分包管理模式還具有組織協調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由此也將導致部分管理工作,難以依照所設定方案的規劃時間予以實施,進而也導致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在效率方面存在低下的表現。若以此種方法對建筑工程施工作業實施管控,也將會影響到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控制效果。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部門中,管理人員多來自于建筑企業內部,如采購員、質量安全員、以及市場信息專員等,更是多為建筑企業基層人員或施工人員。這些人員在進入管理部門或管理崗位后,本身缺少極為豐富的專業性知識與管理水平,因而也無法針對管理工作中的各項內容,做出更為科學與精準的管理工作落實。與此同時,很多建筑企業或施工單位在施工前,也未對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與教育工作,致使一些管理人員在參與管理工作內容時,不僅缺少良好的專業性管理知識與技能,同時缺少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與質量管控意識。由此 也導致建筑工程管理活動中,很多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難以支撐起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
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在構建管理體系階段實施新舊管理內容與辦法的結合與創新。一方面,應依照不同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工程設計、施工、以及管理工作相應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還應對常規化的管理流程,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與施工質量控制理念,以此促使建筑工程的管理體系得以完善及創新。在實際應用中,可從以下方面予以完善[5]。首先,做到管理制度的精細化。通過細化工程管理制度,可促使管理工作得到精細化發展,進而促進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礎上,還應保證管理制度貫穿于建筑工程的全階段,確保管理工作在執行方面得到有力支撐。其次,明確管理流程。通過對管理流程或環節的明晰,使管理人員能夠依照所設定的施工管理程序執行管理活動。由此也能促使管理制度在施工環節中得到更為深入的落實,在減少管理漏洞出現幾率的同時,促使施工質量的控制效果得到同步提升。最后,預控機制的設立。通過設立管理工作中的預控機制,不僅能夠有效預防施工環節所生成的突發事件,也能夠促使突發情況得到及時的處理與解決,避免施工質量受到影響。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的實施,應同步推進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的責任制度,并應將施工質量責任制度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相結合。在實際施工管理過程中,為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質量,應由項目經理為主管領導,成立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小組,通過總工程師進行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協調后,由技術部與質檢部對施工的整體過程進行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工作。與此同時,利用施工管理制度,細化出相應的施工質量責任制度,將管理職責明確的分配到每位管理人員身上,做到人人參與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切實落到實處,并得以有序開展。除此之外,做好組織規劃,也是促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舉措。一方面,應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與相關要素,在做出細致分析后進行施工方案的科學化制定;另一方面,對施工工藝與施工技術實施前期的檢驗與交底工作,確保工藝與技術順利且穩妥的實施。在涉及到可更換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的施工工藝與技術形式,也要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基礎上,促使建筑企業的經濟收益實現最大化標準。
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是管理工作得以強化的前提與基礎,也是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實際管理活動中,應從兩方面入手,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方面,建筑企業或施工單位應在施工前,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性管理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活動,并通過質量控制意識的教育活動,促進管理人員管理意識的提升。另一方面,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與激勵管理相結合,在充分明確質量責任制的情況下,對于施工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的人員,應依照考核標準,對其實施相應的物質與精神激勵,促進其管理工作積極性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現階段的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工作而言,既需要從基礎方面,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其質量控制意識與管理技能的同步提升,又要從施工材料、管理體系、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做到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得到切實落實與完善,也才能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相應的促進與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