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第四中學 安徽 滁州 239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完善,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已成為每一位優秀初中物理教師的光榮使命和重大責任。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如果能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物理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對初中高效物理課堂的建設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學生將來的物理學習乃至所有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但是,物理是一門較為系統、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存在一定困難。當學生有問題而教師未在第一時間解答時,學生所積累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多,最終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及時和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對物理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心理上接受物理,主動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該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師生雙方的心理狀態都能夠達到最佳水平,保證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和諧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思考、不斷發展。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中激發想象能力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教師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才會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變成可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給學生創設與實際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大膽去想象,去創造。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解放童真,鼓勵學生表現出好奇心,因為高效的課堂往往需要好問的學生,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力和更多的創新機會。例如,在學習《電能的產生》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想象情景,即如果你現在在繞地球運行的航天器上,或者你在月球上,想象一下你在月球上觀察到了什么,想一想在月球上從哪里得到你需要的電能。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得出了“太陽是電能產生的重要方式”的重要結論。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富有想象力的、細致的研究,達到了一舉兩得的顯著效果。
物理是一門實驗類學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較多,這無疑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最佳途徑。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作為一名一線物理教師,應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除了要精心為學生講解一些重要的物理實驗原理等知識以外,也要積極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設計實驗、分析實驗、動手實驗、總結實驗,以讓學生能夠在動手實踐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進而使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為高效且實效。例如:在教學完“探究浮力大小”這一課后,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在課下,我會根據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及創新意識,并嚴格按照“以優帶劣、優勢互補”的分組原則將全班學生進行有效分組,以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有效的分組中“各抒己見,學有所成”;然后,在課上,基于學生已基本掌握本節知識,在此環節,我會積極鼓勵各小組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有關探究浮力大小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的小實驗,并總結、歸納實驗結果,以此來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另外,在各小組學生自主進行實驗過程中,我也會以朋友、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和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與質量,進而有效促使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得以全面發展與提升。
物理學習不僅僅只有課上,教師要全方位培養學生,抓住每一個細節與機會,達成教學目標。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生活的現有條件進行物理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不乏是一種新的教學亮點。例如在進行速度這一章節的時候,如果只是利用課本上的測量紙錐的速度,學生難免會提不起興趣,但是如果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準備生活的物品,比如說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玩具等等之類,或者是讓學生自己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學具進行實驗,這樣不僅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課堂教學也會更加高效。生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也是提高其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一定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以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