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茵 編輯:七錦
除了真正關心你的人,沒有人會點開你的頭像瀏覽朋友圈;只有喜歡自己的人,才會關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尤其是在成年后經歷過更多人事后更能懂得這種感慨。
年初同學在一家臻品餐廳聚會,餐品和擺盤精致典雅,莉饒有興致地拍了許多照片。正當我以為她要發朋友圈時,沒想到她竟把手機收進了包里。面對我的疑惑,莉解釋道:“微信加的人太過復雜,不想泄露自己太多信息。況且,我也沒那么想讓別人了解我?!?/p>
微信是當今最普及的社交軟件和聯系方式,不熟悉的人甚至剛認識的人“掃一掃”立馬就成為“好友”。因為不想得到別人的了解和共鳴,也不愿過多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太多人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還有些甚至是“僅聊天”。這樣雖然可以理解,可是也會錯失很多被看見和被了解的機會。明明存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然而點開頭像看到的只是一條橫杠,沒辦法了解你的境況,話題也不知從何說起,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杰和敏是公司不同部門的同事,某次團建活動時組成了搭檔。兩人配合默契,活動結束后自然加了微信好友。杰驚喜地發現敏的朋友圈大大方方的設置為全部可見:上周分享了DIY的水果沙拉;每天下班后都回去健身房打卡,喜歡練普拉提;最喜歡的花是百合和滿天星……朋友圈里的點點滴滴記錄,讓杰勾勒出了敏的模樣。一天,杰在敏的朋友圈里看到她下班后和同事喝酒了,猜測她心情不好,于是主動接近她,不久后他們發展成為戀人。第一次約會,杰貼心地選擇了敏曾經點贊過的粥鋪,也避開了她吐槽過的奶茶店??吹矫舻男θ荩苤雷约鹤鰧α???伤?,這些都歸功于敏的朋友圈“全部可見”。
李姐是幾年前我在三亞認識的一個哈爾濱驢友,彼此并不熟悉。然而從李姐全部可見的朋友圈我得知她不但是個護士長,同時還是一位卵巢癌患者。即使幾次化療使她萬分痛苦,可她依舊熱愛生活,時常在朋友圈里曬美食和美景;不僅自己積極治療,還鼓勵病友們一起戰勝病魔,還為有困難的病友發水滴籌……李姐的堅強和樂觀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她也經常給我的朋友圈點贊。我們偶爾聊聊,漸漸成為了好朋友。有段時間,我發現李姐既沒有更新她的朋友圈,也沒有為我的朋友圈點贊,不免為她擔憂,于是給她發信息:“姐,最近怎樣?。俊?/p>
去年疫情武漢封城,即便在家隔離,我也依舊在朋友圈分享我的隔離生活。一個月后,遠在加拿大的表姐給我發來信息:“看到你的朋友圈,得知你們一切安好,這樣我們也就放心了!”我頗為驚訝。因為,自從表姐十多年前移民后,我們便鮮有聯系了。沒想到雖然她自己很少發朋友圈,卻通過朋友圈關注著我的生活,不禁讓我回憶起童年時光我們一起玩耍的情形。
查看朋友圈,就是了解一個人的過程:根據共享的內容和發布的動態,可以知道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特征,還可以看到他是什么樣的人。
盈風在《十五年等候候鳥》里寫道:人生就像一輛列車,進了站,有人會上車,有人必須下車。朋友圈設置全部可見,其實就是把車門打開。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聯系,生活漸漸拉開了我們的交集,那么全部可見的朋友圈,就是洶涌的生活浪潮中一座連通我們的橋。
朋友嘉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他有個鐵桿粉絲一直希望能夠和他單獨當面聊聊。一次,嘉正好出差去粉絲的城市,答應在回來的前一天和他見面,并說好“不見不散”。可是第二天到了約定見面時間,嘉卻遲遲沒有出現。粉絲一直聯系不上他,非常著急,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突然想到查看嘉的朋友圈,發現了嘉入住酒店的圖片,直接找了過去,并堅持要服務員打開房間。一開房門,粉絲就看到了心臟病發作倒在地上的嘉。他急忙叫救護車把嘉送去了醫院,并墊付了醫藥費。嘉后怕地告訴我:“醫生說如果晚送去半小時,后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不想被不相熟的人評價和解讀,殊不知那些人也根本不會在意。而那些愿意一條條翻看你的朋友圈,揣摩你的心思的人卻被冷冰冰的“三天可見”隔在了門外。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句很扎心的話:除了真正關心你的人,沒有人會點開你的頭像瀏覽朋友圈;只有喜歡自己的人,才會關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尤其是在成年后經歷過更多人事后更能懂得這種感慨。
把朋友圈打開,才可以擁有更多“被理解”的契機。正如蔡康永所說:“我們看一下我們的朋友圈就知道,我們為了營造給別人看的櫥窗,壓抑了多少自己。卻不知到,那些我們認為無知幼稚的事情,在喜歡的人眼里卻是可愛和天真。”
不介意的話,讓你的朋友圈全部可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