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芹
(江蘇省海安市實驗小學,江蘇海安 226600)
閱讀教學承擔著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成功的英語教學通常依賴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大量的語言實踐,而閱讀則是實現(xiàn)大量語言信息輸入的重要途徑。目前,小學生的學習材料主要源于課本、分級閱讀及繪本等資料,主要學習途徑是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語言學習缺少一定的生活性與情境性。
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體而言,是指讓學生通過完成與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進行學習,從而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它強調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概念,形成思維,學會遷移運用?!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亦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運用真實語言,同時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1]。基于項目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可以融入一種綜合性、活動性的教育實踐形態(tài),從而轉變學生的英語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更具學科化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本文以筆者執(zhí)教的繪本閱讀Try again,Hen的教學為例,闡述了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英語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生活的課程資源。同時,項目學習借助開放的、更為真實的情境,能夠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科知識與生活體驗之間建立聯(lián)系,確保學生能在知識與生活間自由轉換。繪本故事Try again,Hen主要講述母雞學滑板不斷摔倒,在朋友們的鼓勵下不斷嘗試,最后成功的故事。在課堂初始,筆者設置了一個游戲項目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如下。
T:Do you like games?
Ss:Yes!
T:Let's play a game today.First,please look at me.(拿乒乓球拍顛球)
學生熱情高漲,躍躍欲試。有位學生嘗試了一下,但沒有成功。當學生的球落地時,筆者順勢而問:“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im?”學生回答道:“Come on,don't lose your heart,try again.”由此,師生共同自然而又流暢地引出故事閱讀的主題——“Try again,Hen”。這樣一個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展開的游戲項目,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文本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英語閱讀中,因為詞匯量有限,學生常常遇到很多“攔路虎”。這時,大多數(shù)學生只求了解故事梗概和情節(jié),導致閱讀停留在表面,很難從中得到感悟,更無法將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相應的項目體驗,在有效閱讀的同時內化語言知識,提升英語的思維品質,從而架起英語未知世界與實際生活間的橋梁。
封面是我們預測書本內容的重要途徑,通常含有標題、作者、主要人物等重要信息。教師應充分利用封面提供的線索,引導學生帶著生活體驗走進文本,在閱讀時不斷進行聯(lián)想與猜測,從而整體感知文本,學習文本。
在本節(jié)課的伊始,筆者讓項目小組先解讀封面,然后根據(jù)封面提出問題,并進行預測。
項目小組1:Where are they? Maybe they're on the farm.Maybe they're on the road.Maybe they're in the forest.
項目小組2:What do they do? Maybe they play games.Maybe they have a skateboard race.Maybe they learn to ride a skateboard.
項目小組3:How is Hen? Maybe she's very happy.Maybe she's hot.Maybe she's nervous.Maybe she's afraid.
項目小組4:How are the other animals? Maybe they're surprised.Maybe they're happy.Maybe they want to try.Maybe they're cheerful.
課堂上,筆者組織學生以項目學習小組的方式對封面進行研究,同時以封面為線索,按圖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多維度設問,并對文本進行大膽猜測,激活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在項目小組合作中繪制圖表,并有步驟、有程序地填充表格內容,引導學生將英語閱讀中淺層的碎片化知識,轉化為結構清晰的、自主建構的、有層次的知識體系。經過初讀故事文本,用多種形式感知文本后,學生有了初步的認知。接下來通過什么方法來引導學生理清文本中的邏輯關系,從而對文本進行有效輸出呢?筆者引領學生項目小組通過分工、合作,用以下兩個步驟提煉主題:①制作思維導圖;②制作表格。
在項目中,學生學會了在閱讀中尋找關鍵詞、理清文本脈絡、概括文章大意、將文本內容轉化成語言知識等。同時,他們還進行了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打破了學科界限,融合信息技術、美術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術進行閱讀學習,其動手操作能力也因此得以提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深入文本學習,在高度概括文本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借助文本推動學生多元智能的同步發(fā)展,讓項目推進與思維發(fā)展共生前行。
在繪本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展示來檢查學生語言學習的效果與實際運用情況。借助項目展示進行角色扮演能讓學生深入情境,感悟故事。本節(jié)課中,筆者提供了角色朗讀和角色扮演兩種展示方式供項目小組選擇。學生參與興趣濃厚,在項目展示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想象性思維。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學生的語言實踐和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平臺。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結束后,筆者引領學生依托文本進行了有效地拓展延伸,以文本中的情感為基點設計項目活動。課末,筆者向學生拋出問題:“Why can Hen succeed? If we want to succeed,what can we do?”項目小組成員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尋訪、討論等方式總結出成功的要素,如“We must try,try again;We need friends; We must believe ourselves; We must be brave”等。同時,他們還利用網絡資源,搜尋中外名人成功的案例來鼓勵和鞭策自己不斷努力,走向成功。這種基于故事文本進行的項目拓寬與延續(xù),以知識習得為抓手,以情感教育為目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面對挫折和失敗應勇往直前,不斷嘗試,堅持不懈,直至成功,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文本學習中感悟生活,感悟真理,健康成長。
將項目學習融入英語閱讀教學中,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探索、發(fā)現(xiàn)、表達和領悟的空間。在一系列項目中,學生不僅能進行多方位思考,還能自主建構語言知識和語言系統(tǒng),從而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并在此過程中感悟生活、體驗真理,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項目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核心素養(yǎng),還能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