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黎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特殊教育學校,福建廈門 361100)
作為重要的培智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的目的是有效培養培智學生的社交、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融合教育的推廣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
融合教育旨在幫助特殊學生融入社會,其倡導將培智學校的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從而開啟以生活為教材、以學科為支持、以個別化教育做保障和課程開發為特色的,廣領域、多角度的,以社會大課堂形式為主的融合教育模式[1]。這種教育模式以培智學生為教育主體,將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將差異化、個別化教育作為重點教學方法,以達到學生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個人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的最終目的。
培智學校以教育部發布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為參照,遵循特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借助課程實施,幫助學生開發潛能,以生活化課程為主體,以康教并重為核心,引導特殊學生學習基本的生存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也是融合教育理念的終極目標。
生活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好語文離不開生活,基于生活的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培智學校的學生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提升他們獨自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生活語文教學活動作為培智學校教育的一種常見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深入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在與真實社會接觸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社會生存技能,這對學生而言具有影響其一生的重要意義[2]。培智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弱,教師在生活語文教學中應更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一方面,生活語文教學要遵循從學生實際生活需求出發的原則,在課程安排上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核心,教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生活語文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習知識、補償缺陷兩個基本需求,注重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傾聽、說話和書面語言學習的結合,實施支持性策略,通過實施綜合性活動強化聽、說、讀、寫的有機聯系,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由于培智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教師在開展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生活語文教學中仍面臨著很大困難。這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創新精神,探索更恰當的教學模式,同時加強家校的通力合作。
由于學生智力方面的缺陷,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更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圍繞培養學生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展開。培智學校的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培智教育需要遵循一種“慢”節奏,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懂得欣賞語言文字中的各種美[3]。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障礙、自主學習意識差,教學內容應簡潔明了、豐富有趣,而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的意象轉移到生活中,使他們通過耳聞、眼觀和觸摸等方式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提升綜合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探索、獲得知識,體驗語文學習樂趣,既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常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六年級上冊《快樂生活》生活語文第一單元“食物的保鮮”包含四篇課文:《神奇的保鮮膜》《媽媽的蔬菜保鮮訣竅》《食品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和《購買保鮮用品》。除了課堂教學中語言文字知識的傳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校食堂,在參觀過程中結合課文內容講解知識;還可以做實驗,將加蓋了保鮮膜的食物和沒有加蓋保鮮膜的食物作對比,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保鮮膜的作用;也可以請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引導孩子自己選購保鮮用品,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加深、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發展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語文學習真正為生活服務。
游戲教學具有趣味性,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游戲的合作形式能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交際,在活動中提升交往能力[4]。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采用游戲輔助教學。例如,在教學《我給爸爸打電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模擬給爸爸打電話掌握“打電話”這一技能,以及相應的溝通技巧,也借此鼓勵學生通過打電話的形式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自己的家人,幫助學生切身體會家人對自己的愛。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自己對父母的理解、自己想要對父母說的心里話、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和陪伴等,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父母的愛,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聯想,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5]。例如,六年級上冊《快樂生活》生活語文第四單元“交通小知識”中的《過馬路》一課講述了晶晶上學過馬路的情景,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馬路上的動態情景,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過馬路時的具體情境,討論過馬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借由情景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文中阿姨帶著小姑娘闖紅燈過馬路,這時一輛車子開了過來,如果這樣硬闖會發生什么?如果你是晶晶,你會怎樣跟阿姨說?”這種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更容易接受與情境相關的知識。創設情境只是教學輔助手段之一,教師還可以將情境與游戲相結合,組織學生根據課堂教學主題排演一些簡單的舞臺劇、小品等,將教學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偠灾?,無論游戲還是情境教學,或者舞臺劇等,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更加豐富有趣的課堂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與普通學校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課本展開不同,培智學校要在課堂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進行更廣、更深入的探索,通過情境化、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體驗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能動發展[6]。
綜上所述,生活語文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求,按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存需求,根據個體的語言發展特點,通過多種方式開發學生的潛能,將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發展的現實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適應生活、適應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又要充分利用支持策略和輔助技術滿足學生特殊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健康發展、融入社會打下基礎。面對培智學校的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教師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強的創新能力,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綻放出更多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