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蓮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150080)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發展條件和環境變化是肉眼可見的,這些變化使傳統的財務會計在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等方面同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數據來源
傳統會計所應對財務數據類型較為單一,搜集數據的渠道也狹窄,搜集來的數據主要是結構類型數據。而在現今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會計搜集到的數據類型多樣,數據搜集渠道變得更為廣闊。
2.財務數據儲存
財務數據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具有海量性、復雜性等特征,這就必須使用容量更大的數據倉庫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其中,數據的收集、分類、應用價值初步分析、簡單處理、應用價值詳細分析等都是數據分析處理系統所涵蓋的內容;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需要篩選大量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
3.財務數據處理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可以收集、整理海量數據,數據使用者可根據自身需求,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初步分析,篩選出有應用價值的數據,在對這些有價值的數據深入分析,提煉出數據的最大價值。整個處理過程使數據的價值得到深度挖掘,使數據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在此數據處理過程中,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根本不足以完成整個過程,因此企業需要借助一些相應的工具來完成整個工程。
4.財務數據安全
海量的數據儲存在企業數據庫中,其中包含了個人、市場、組織、客戶以及發展計劃等方面的信息。因此,獲得的數據越多,對企業的應用價值就越大,這時數據庫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球金融危機后,多數企業的業務增長速度開始變緩,其中大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停滯不前或者倒退的局面,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企業的經營者將目光由成本利潤轉向管理利潤,提升管理利潤的主要方式就是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成本的主要方向是將傳統的財務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通過會計職能的轉變使企業完成轉型。但目前對于會計的研究仍著重于財務會計,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遠遠不夠,致使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研究落后于實際需要,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未形成。
在如今的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企業所需要的會計是能全盤掌握企業自身業務活動與運行能力,洞察企業自身資金流、物流和人力資源等運營鏈條的云圖,從而能更好地把握住自身價值管理與有序控制。現階段在大部分企業的認知中,會計(財務人員)只是簡單的記賬、報稅傳統財務方面,造成財務人員對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并不了解,致使財務人員無法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更別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信息。企業經營者認知不足,造成管理會計的市場需要量小,造成人才的不足。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工作重心由傳統、簡單的財務管理轉變為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管理,這就需要建立一套以生產、經營成本為導向、服務于決策的信息管理系統。目前,不同企業所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統是建立在不同的管理平臺之上的,各個管理平臺之間缺少甚至沒有集合,這使企業收集到的信息在及時性與準確性方面受到很大影響。各方面信息缺少集合,致使企業信息基本依靠企業自身數據進而推算出來,這樣的信息稱為內部信息,缺少供應商、與企業有關銷售商等企業的信息,這類信息稱為外部信息。外部信息的缺少,致使企業獲取的信息不全面,無法滿足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對信息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與日常生活聯系的日益緊密,企業對于會計的要求不再簡單的停留在簡單的記賬等活動,而是能全盤掌握自身業務活動與運行能力,洞察自身資金流、物流和人力資源等運營鏈條的云圖的管理會計。
現階段企業對成本信息的獲取和收集,多數是從產品、數量、金額等方面進行。這種信息收集方式,雖然保證了成本信息的準確性,但是要想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追根溯源非常困難,這就是成本信息偏于結果化。企業成本信息主要是內部信息,缺少外部信息,造成客戶信息變化難以體現在企業成本信息中。這類單一性的成本信息會給企業的決策帶來風險。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會計學體系,除了借鑒一些企業管理會計的經驗,還要結合實際情況,特別是企業的具體管理模式。以企業會計基本理論為基礎,結合當前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形成一套可以用于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集理論、研究方法、觀點、視角等多方面綜合一體的體系。
傳統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點話題。管理會計不在簡單負責財務,而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服務,將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進行有機結合,并進行分析,結合經濟規律、市場狀況、行業特色和自身運營狀況,利用數據和相應運算對企業未來發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會計工作職能雖然發生巨大變化,但管理會計的職能不應該只滿足于此,還應進一步加強,將戰略分析加入到職能中,使管理管理會計轉變為戰略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不光注重企業現在經營狀況,還應更加注重企業未來的戰略分析,通過對企業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分析,以戰略的角度對企業的提出相關建議。從戰略角度進行數據分析,可以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高效。
讓財務人員跳出傳統的思維理念,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需要從思維觀念的更新與理論知識的換代兩個方面雙管齊下。會計要想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破繭成蝶,首先要使思維跳出傳統的理念,在思維上將自己變為企業管理人員,學習和豐富自己的知識理論。在掌握經營管理企業所需要的知識情況下,還要將國內外經濟形勢與行業形勢與自己掌握的知識相結合。
時代的發展永不停步,智能化技術的應該將會越來越廣泛,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會計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企業需求的不再是只懂得財務知識的傳統會計,而是掌握財務技能、管理技能、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新型財務人員。人才培養是滿足企業需求的關鍵性環境,因此新型管理會計的培養主要在高校培養模式的改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首先,專業知識改變,在傳統的數學、財會、金融、經濟學等課程的基礎上,加設計算機應用、互聯網應用、數據庫、數據分析等有針對性的課程。其次,教學方式改變,現在傳統會計的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專項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為輔,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大專項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比例,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信息加工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數據的作用得到無限的放大,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因此,保護數據的安全也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通過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要想保證信息的安全,就要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進行完善,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最大的基礎。首先,在技術方面為每個員工設置專用賬戶,要求員工使用專用設備登錄數據庫,確保系統處于安全可控狀態。其次,設置定期維護制度和職員分級制度,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數據系統進行維護,查找系統漏洞,對漏洞進行及時修復和彌補。同時將工作人員按照職能進行安全分級,對不同的級別開放不同的數據,確保信息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管理會計實質上就是將傳統財務技能、管理技能、數據分析能力和網絡技術等多種能力相結合,在本企業相應的規章制度下,進行科學、高效的工作。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為企業發展和決策提出既符合企業戰略又符合時代發展的意見,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規避風險,最終實現高效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