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軍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蘭州 730000
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界定的缺乏,會導致外來商戶及旅游企業取代當地人民在文化旅游資源經營中的主體地位,這既無法使當地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同時也無法確保商戶及旅游企業在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發展與保護的融合,導致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地過度開發,進而使得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喪失其傳統文化價值,最終造成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發展受打擊的局面[1]。因此,加強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的界定既是保護當地居民權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護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得到合理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方式,探討分析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界定中存在的困境,是解決產權界定問題的重要前提。
旅游資源開發的目的在于通過發揮特色旅游資源吸引游客,激發出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而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做到合理適度,否則將會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文化價值產生影響,不利于特色傳統文化的保護。而做好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的界定,能夠確保傳統文化旅游資源不被過度開發,在發揮旅游資源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其文化價值。只有做好產權界定,才能保障產權制度的制定效果,才能確保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2]。
不加約束的旅游開發帶來的后果不言而喻, 傳統文化旅游資源不僅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價值,加強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的界定是約束過度開發行為,保障文化內涵價值的重要方式,也是傳統文化旅游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中傳統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很多地區為了實現進一步的經濟發展,會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不同程度的開發,導致當地旅游資源開發出現過度且混亂的情況,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地區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資源保護的失衡[3]。明確的產權界定能夠明確利益各方在旅游資源開發中的責任、權利,能夠對其開發行為產生有效約束,進而實現旅游產業發展的合理性,既能夠解決當地經濟發展問題,又能夠保障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健康持續發展。
旅游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問題一直是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且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的重要問題,造成收益分配不均的主要問題就在于旅游資源產權界定不明確,沒有形成系統且公平的收益分配體系。傳統文化旅游資源是公共資源的一種,通常由外來商戶或旅游企業進行旅游資源開發,而當地居民則以土地租賃、打工等方式參與開發過程。這種現狀導致當地居民的收益明顯低于外來商戶及其他旅游公司,同時當地居民在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所從參與層次較低,得到的收益比例較低。形成了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最大收益者成為外來商戶與旅游公司,而當地居民卻背負著破壞傳統文化資源及傳統自然景觀的最大惡名的現象。收益不均的現狀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產權界定,它能夠保障當地居民主體地位的發揮,有利于進一步保護旅游資源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收益。
法律方面存在的障礙主要體現于傳統文化資源產權界定相關法律法規內容的缺乏,雖然在過度開發、商業化問題嚴重等情況的影響下對風景名勝等產權界定做出了明示,但傳統文化旅游資源是否屬于該范疇卻沒有得到體現。明確法律規定的缺乏成為傳統文化資源產權界定中的主要難題,相關地方政府及企業在實際界定過程中無法根據法律規定做出明確批示。因此,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到底是公共性資源還是當地民族共有性資源還存在較大爭議,因為缺乏明確界定,很多旅游向商戶依然能夠肆意地用公共資源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4]。相關法律規定的缺乏直接導致了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界定無法明確進行的問題出現,系統化的法律條例又缺乏了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所屬地區居民產權主體的重視,從而導致了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在產權界定中的混亂局面。
傳統文化具有公共所有、國家產權主體的特點,因此,在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產權界定中,主體依然為地方政府,存在這當地居民個體產權缺失的問題。因此,對傳統文化產權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導致傳統文化旅游地區當地居民的產權主體得不到真正保障。當地居民無論是在旅游產業地開發、發展中,還是在于外來商戶的洽談中都無法保障當地居民作為產權主體所對應的合法權益,實際上,他們根本無法真正參與到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經營等任何一個環節中,在整個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都無法發揮出其產權主體的牽制與監督作用。這一情況的客觀存在將導致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使用者的相關權益受到影響,在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過程中都將面臨著積極性喪失的問題。此外,傳統文化旅游地區居民個體產權利益的保障及其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能局限于投資方及外來商戶的補貼, 更重要的是當地居民與政府、投資商、開發商等多方的協調洽商[5]。很多地區的村委會等機構及當地居民都缺乏相關意識與能力,在與外部商戶進行洽談的過程中無法有效準確地對產權主體述求及利益分配述求進行表達與爭取,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產權界定的難度。
社區參與性指的是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地區當地居民對發展旅游產業的開發及自身對旅游產業開發的想法及利益述求等多種內容。社區參與性的提升,有利于在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中更充分準確地體現當地居民的意見與看法, 對于緩解當地居民對旅游產業開發的抵觸心理與矛盾行為具有重要意義。但很多地區當地居民的參與性都不高,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因為認識水平的局限性限制了當地社區參與性。同時,還有部分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這開發商或當地政府限制當地居民參與的情況,當地居民只能參與規劃、計劃、建議等邊緣性開發項目中,無法真正參與到利益分配等核心問題中,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控制權依然被政府及外來商戶占有。無論是意識缺乏導致的參與性不足,還是政府及外來商戶對居民參與性的限制,都會因為當地居民參與度不足出現利益勾結、暗箱操作等問題的出現,成為產權界定的有一大阻礙[6]。
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產權界定重點在于利益分配方面,綜合我國各大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產權界定經驗可知,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在產權界定中普遍都在法律、制度、社區居民參與性、價值評估全面性等方面存在阻礙,導致利益分配不均的現象長期存在且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進而導致外來商戶在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代價較少,而當地居民卻無法真正參與旅游開發及管理中,逐漸淪為當地旅游資源開發的局外人,不利于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在開發與保護上的平衡,也不利益傳統文化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產權問題的界定需要從落實法律、完善制度、提高當地居民參與性、保障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價值評估方式及內容的全面性等方面入手,達到保障當地居民利益及實現當地旅游經濟健康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