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燕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婁底 417000
伴隨著旅游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單純地感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對旅游地的選擇也越來越趨向理性,追求旅游景觀的文化審美內涵,希望能從旅游地中獲得更多自身精神的喜悅。文學旅游獨特性就在于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可以滿足人們的主體性審美追求和獨特的精神需求。
湖南婁底具有十分豐富、品位較高的文學旅游資源且地理位置優越,旅游交通便利,具備發展文學旅游的先天有利條件。如何優化旅游產品,將其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切入口,婁底的文學旅游開發必不可少[1]。
婁底地處湘中,旅游區位優勢明顯,毗鄰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和“秀冠五岳”衡陽。這兩座城市旅游發展相對成熟,對婁底的旅游業開發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9年1—3月衡陽接待國內外游客數1828.89萬人次,同比增長20.43%。同一時期長沙市的旅游接待總人數則達到了3819.2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 2121億元。而位于長沙——衡陽旅游帶上的婁底地區,如果可以借助兩地的旅游優勢,必能實現當地文學旅游的蓬勃發展。
婁底山清水秀,地靈人杰,獨特的地理位置陶冶了婁底人。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價值豐富的、可供開發的文學旅游資源。這里有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交相輝映資江書院;有至今保存較為完備的梅山文化,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湖湘文化、“利見齋”耕讀文化,以唐群英、蔡暢為代表的女杰文化,以謝冰瑩為代表的抗戰文化;這里的紅軍二六軍團司令舊址傲然屹立,“青樹坪戰斗”戰場遺址猶存;在這里著名文學大師錢鐘書以藍田國立師范學院為背景,寫就了文化盛宴《圍城》。可以說婁底文化厚重,文學旅游資源豐富,足可以引起人們對文學旅游的極大興趣。
就婁底地區所蘊藏的豐富文學旅游資源而言,顯然、挖掘整合的力度還是不夠的。如果再將其置于新時代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學品味之下,那么更是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挖掘不夠。作為婁底的一個重點旅游資源——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已列入全省“十五”時期的旅游資源開發區,以期擴大影響力,借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距離成為文學旅游代表還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夠對文學旅游資源進行準確定位;其次是整合不夠。婁底文學旅游資源雖然有謝冰瑩的抗戰文學、曾國藩的家書文學有著廣泛的影響外,還有獨居特色的梅山山歌等,可以說種類繁多,完全可以串成一條主線。可是婁底的文學旅游資源比較分散,對他們的故居并未有統一整合。
目前,許多人對于文學旅游資源開發的觀念依然停留在只不過是幾個作家故居的開發[2],完全沒有上升到大文學的高度。因而,在地方的旅游資源開發計劃中文學旅游往往處于從屬地位。而事實上,婁底作為“中華詩詞之鄉”,文學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文學旅游資源開發應當成為婁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主導方向。對于文學旅游資源定位的偏差,直接造成了文學旅游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結合不夠。如冷水江的謝冰瑩旅居海外達半個多世紀,在晚年寫下了系列懷念故土的美文《小橋流水人家》,正是她對美麗故鄉的真實寫照,現已編進中國中小學語文教材。今天的“小橋流水人家”,已經成為了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僑務文化交流基地和湖南省涉外參觀點。可以說無形與有形的文學旅游載體越來越多。又如再現梅山先民生活的梅山歌謠、當地民藝剪紙、灘頭年畫和布袋戲都是極具參與性的體驗項目,這些文學類旅游資源的巨大潛力和內在價值,有待高層次的深度開發。
當前婁底文學旅游資源開發的形式多為走訪故居、景點游玩等傳統形式[3]。而景區自然與文化融合較差,偏愛文學的旅游者深度參與性不強,無法獲得更高層次的美好體驗,因此,游客在景點或者景區的逗留時間短。以曾國藩故居為例,整個建筑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樸記、方記三座藏書樓,荷花池、后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樸亭、思云館等等[4],游客最多只停留半天,這還是建立在游客對曾國藩這個人物有強烈興趣的基礎上,所以,此處的文學旅游資源雖然經過開發,但游覽內容枯燥、形式單調,沒有體現資源中的文學底蘊。忽視游客親身參與的需求,大大縮短了游客逗留時間。如果能提高參與性,使文學旅游資源及產品能吸引游客,拉長游客逗留時間,在旅游活動中實現文學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文學旅游資源開發的效益將會明顯提升。
婁底市旅游資源區位優勢明顯,是打造湖南旅游強省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5]。隨著對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婁底政府各級部門著力打造以文化旅游為主線,確立了“一體兩翼”戰略,其中“西翼”區域主要是指蚩尤梅山這類傳統文化旅游資源,而戰略中的“東翼”則是曾國藩文化這一知名文化資源。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婁底市的旅游業逐步踏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資金投入、人才培養、旅游項目等方面都出現了嶄新的氣象。2019年,湖南文學創作示范基地簽約掛牌儀式在新化縣維山鄉三聯村舉行,更為全市的文學旅游規劃整體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條件。
婁底文化底蘊深厚,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對于婁底旅游業來說,內部的文學旅游資源優勢明顯,有以具有豐富神話傳說、史詩、歌謠的梅山文學和曾國藩的經世文學為兩個文學旅游極;有以詩文名滿天下的清代著名的文學家鄧顯鶴;還有因戰地文學作品具有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中國女性的精神之光”謝冰瑩。可以說,婁底的文學旅游擁有大量的潛在游客。甚至是超越了國家界限的一個更加廣闊的游客群體。我們應當珍惜和利用好這筆資源,把歷史性、文學性和經濟性結合起來。讓他們的文脈在故土傳承,讓他們的聲名流傳得更遠。
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們對于旅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走馬觀花的旅游方式,而是渴望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獲得身體、感官、情緒、心靈刺激的體驗,從而達到身心愉悅的更高需求,這些體驗式的需求為文學旅游資源開發提供非常良好的方向。
雖然婁底文學旅游市場空間廣闊,但是面對文學旅游的國內市場競爭狀況而言,整個文學旅游市場競爭劇烈,例如:山東高密市目前正在籌建“紅高粱”民俗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林語堂的福建省平和縣打造的“世界文學小鎮”……同時,婁底地處湘中,省內周邊地區的比較成熟的文學旅游開發也較早,如湘西鳳凰古城的沈從文故居旅游,規劃較好,成名已久;常德旅游名勝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就是陶潛的《桃花源詩并記》一文而開發的景區。這對婁底文學旅游的開發壓力頗大。如何在同類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就要規避外在威脅,展現當地文化的特色,發掘其內在優勢,挖掘出婁底文學旅游資源的不可替代。
旅游在發展、變革,無特定需求的觀光旅游已經落后,而融合觀光、休閑、文化、參與性強的體驗式旅游正在逐步發展[6]。婁底的文學旅游要想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著力挖掘本土內在獨特的文學因素,把地區深厚意蘊所彰顯的文化特色建設成為其他景區不可替代的品牌,構建景區特有的人文氛圍。創造出質量好、品位高的旅游形式,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