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 475004
開封市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雖然建城歷史悠久,但時至今日依然保存著頗具特色的古城風貌。早在1982年,開封市就被國務院列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1]。
開封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這為開封市鄉村旅游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目前開封市有3個村已入選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一是祥符區興隆鄉薄店村,該村已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村落的雛形仍然存在。該村村民及周圍村民多為食圣伊尹后人,飲食文化流傳較廣,成為此處旅游的一個核心;二是鼓樓區余店民俗村,該村以“汴梁印象”“尋找記憶”“留住鄉愁”為旅游主題,再現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各種手工作坊等場景,最終創建成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于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三是蘭考東壩頭鄉張莊村,該村農舍質樸、果園和樹林較多,造就了優美的田園風光,吸引很多游客到此參觀游覽[2]。
然而,在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了直接影響。隨后,國家文旅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經營團隊旅游等,人們居家隔離,全國鄉村旅游業都受到嚴重的沖擊。這是因為鄉村旅游本就是一個淡旺季非常明顯的行業,季節性非常突出,由于春節、清明等連續旺季無法好好經營,導致鄉村旅游的從業者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里承受了較大的生存壓力。特別是在疫情爆發這一階段,全國各地的鄉村都采取了嚴管進出的舉措,這導致很多頗具年味特色的迎春民俗文化表演活動被迫暫停,這個時候原本應該熱熱鬧鬧的村莊也陷入了平靜,鄉村旅游從以前的絡繹不絕變成了無人問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突然爆發,且呈現出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雖然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讓疫情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但是人們出于對自身安全和健康狀況的考慮,很多出游計劃都被擱置或者取消,這就導致短期內對開封市鄉村旅游造成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且完全恢復也尚需時日。
鄉村旅游具有“假日經濟”的明顯特征,雖然開封市鄉村旅游的發展大多依托歷史文化和田園風光,但目前大多數旅游項目仍停留在采摘和旅游階段,像農家樂、古村落、農業觀賞園區等等,都側重農業而非休閑觀光,未能將本地傳統文化和旅游項目進行深度有效融合。春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等假期原本能迎來很多游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致使人們出行受阻,很多原本在這個時節安排的活動項目被迫延期甚至暫停,這樣的情況必然會給鄉村旅游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鄉村旅游經營者關門謝客,門票、餐飲、住宿、采摘等鄉村旅游業務營收幾近于零,出現大面積虧損[3]。
鄉村旅游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經營戶,還有一些小微企業,由于全國各地都受疫情影響,所以鄉村旅游經營者也面臨資金流短缺的風險。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游企業,部分企業的賬面資金難以周轉,導致一些內部員工的工資發放都成了問題;由于疫情大規模出現的時間恰逢春節,這就導致開封市鄉村旅游經營者在年前購買的很多材料,例如:食材、耗材、文旅用品等等,無法輕易退還,資金無法變現,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面臨后續資金難以維持的困難。同時,由于鄉村旅游企業的經營者在員工工資、房屋租金、土地租金、稅收、設施維護費用等方面承受巨大的資金支出壓力,雖有部分優惠減免,但遠不能彌補因疫情而遭受的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對開封市鄉村旅游產業鏈的沖擊體現在餐飲服務、住宿服務、農副產品銷售、文化演藝、文創產品銷售等方面,特別是餐飲、住宿、農副產品銷售等消費項目。疫情時期,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導致人員流動受阻,農副產品無法通過鄉村旅游實現價值增值;鄉村的田園風光也就失去了從文化、生態與社會等多功能價值轉變為經濟價值的過程。由此可見,除了直接損失外,新冠肺炎疫情對開封市鄉村旅游產業鏈造成連鎖式破壞,影響開封市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4]。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開封市鄉村旅游的影響,依靠政府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去解決外部的環境問題固然重要,但是鄉村旅游企業的發展也不能僅僅依靠外力的作用,也應從自身角度去挖掘,只要將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理念融入到鄉村旅游發展建設中來,就有可能實現逆風翻盤,推動開封市鄉村旅游向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開封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針對本地鄉村旅游企業開展一系列相應的幫扶措施。第一,金融政策支持,加大貼息、免息力度,降低鄉村企業營運成本。同時可以創新鄉村旅游企業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融資難的困境;第二,給予當地鄉村旅游企業適當的土地租金減免和人員就業補貼,降低鄉村旅游企業的壓力,及時調撥上年度相關扶持資金并兌現;第三,增加宣傳和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對于不同類別的鄉村旅游活動都給予相應的優惠和補貼,引導公眾去鄉村健康旅游、生態旅游和休閑旅游,從而提振開封市鄉村旅游企業和市場的信心。
開封鄉村旅游景區應該抓住機會,以適應文化和旅游集成技術發展的進程,利用大數據、區塊鏈、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鄉村地區大力發展智能旅游。可以運用AR、VR交互技術、短視頻直播等應用和平臺實現鄉村旅游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除去新技術的運用外,開封市鄉村旅游經營者也可通過制定一系列標準和規范,提高鄉村旅游從業者的服務理念和水平,同時通過對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的管理與服務能力,從而提高鄉村旅游的服務氛圍和服務質量[5]。
鄉村旅游運營商和從業者應強化學習和培訓,學習更多的運營管理知識、營銷推廣經驗,加強新型鄉村旅游消費產品的研發。要把握住疫情后人們對鄉村生活和環境迫切向往這一時機,推動鄉村旅游與現代農業、文化產業、保健產業之間的融合。注重發展文化旅游、科教旅游,提高親子教育、文化鄉村民居、房車營地、森林療養、音樂養生、旅游養老、度假關愛等開發質量。發展特色餐飲,突出“一宿一品”的韻味,促進農村餐飲和住宿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6]。
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已處于可控范圍內。從目前復工、復產和居民消費偏好升級情況來看,再借鑒以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旅游市場會按照“省內旅游——跨省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的順序逐級恢復。因此,開封市鄉村旅游主要以省內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依托城市近郊非封閉空間的農業、農村資源,加快業態更新,吸引更多的人群。當新冠肺炎疫情徹底結束時,開封市鄉村旅游也將面臨轉型升級的考驗。建議開封市鄉村旅游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協調,立足于后疫情時代的鄉村旅游產業升級與創新,在應對短期沖擊的基礎上采取系統措施推進開封市鄉村旅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