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玲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2020 年4月27日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的思想是體育強國需要我們用更好的體育教育去支撐,體教融合不但能夠促進了體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還能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持續不斷地輸送高水平后備人才。
高等體育院校相當于我國體教融合多元化的塔尖,應該發揮其多類學科文化的知識庫支撐、多各類資源積累、多模塊文化傳承等優勢。一在組織體系方面,中小學、體校以及社會體育組織融合一體,體育類高校在培養體育特長生、建設高水平體育隊以及賽事體系等方面進行引領和表率。體育類高校經過體教融合政策推動,不僅僅是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以及綜合型體育人才的培養和輸出的主要陣營,還是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推動基地。
體教融合不僅是我國高校武術發展的現代化改革機遇,更是發揮其在體育強國建設中作用的重要契機,高校武術應貫徹深化辦學理念和培育人才的改革路徑。
未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將分布于三大主要陣地:一是主要基礎陣地,是將學校體育人才作為培養基礎;二是主要支撐,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繼續加強和提升體校教育;三是進一步拓寬培養渠道的社會體育俱樂部,尤其是對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展。
對于應該如何去構建高水平體育競技人才的梯隊以及模式,有學者認為,首先需要打造校園品牌型的高水平體育賽事,推動學校體育文化和人才培養,營造校園體育競賽的文化氛圍;其次是將校園競賽和社會競賽的渠道接通,形成橫向銜接、上下相通、層層聯結的新競賽體系,形成多元化的校園體育賽事產業,推動青少年競技運動水平的整體提升。
武術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各個時期中作為民族精神符號、民族強身健體和民族文化傳承等多個重要載體。推廣武術運動,也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一種傳承。學校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更應不斷推進武術的發展,“少年強則中國強”,武術進校園就是為了少年強而努力的一種展現。
在體教融合背景下,學校武術應該深入挖掘武術教學中的育人價值,根據學生學情以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發展要求,在體教融合教育理念要求下對學科重新進行定位和架構,特別是對武術的“育人”與“育體”的結合進行加強,在對體教融合理念要求的深度理解下積極探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不斷實現學校體育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為體育以及武術學科的長久發展爭取主動。武術武德的育人價值類屬體教融合的深度體現,但是在學校武術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體教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也是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實現新飛躍的必然選擇。學校武術未來發展也將會不斷突破瓶頸,解放思想,務實創新,進一步拓寬武術后備人才培養渠道。
體教融合對于武術說來,其實并不屬于新鮮觀念和新生事物。武術本身具有“武德”,育人與育體結合明顯,同時也對學校武術教學的成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但是在學校武術發展教學改革中將體教融合落實到武術教育創新上來,就必須有新謀略和新舉措。可以嘗試做到以下三點:其一對武術教學整體設計進行創新。即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思路,在積極創新學校武術教學模式、加強武術學科建設、加強培養武術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武術學習動機和對武術興趣的引導,加強學校武術文化建設,加強與校外武術活動的合作等方面拿出新舉措,以此形成一盤棋。其二優化學校武術教育資源。即對教師資源、教材資源、教研資源、教具等場地設施資源、校外教育資源進行不斷優化。其三利用典型示范效應。即對外要學習借鑒其他特色體育項目體教融合的經驗,對內要培養教師榜樣和學生榜樣。可以從培養和發揮武術社團作用開始、利用校外武術場館、爭辦校外武術活動賽事、爭創武術項目培訓基地等方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習武熱情、和運動習慣,讓學生感受武術運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