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姝 滿洲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目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逐漸應用開來,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可進一步豐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控體系內容。但是即便如此,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在實際運用中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該方面內容的分析。
責任主體不明確,權責分配不清楚是行政事業單位傳統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主要承擔會計管理中相應的責任,會計信息如果出現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問題,均需要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同樣,單位負責人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闡述給會計工作者,對會計工作提出自己的要求,并承擔起具體的責任。但是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中單位內部將會計工作外包出去,只留下幾個會計人員負責報賬工作。這樣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沒有對會計工作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存在權責分配不清楚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若自己進行會計核算,在會計層面和業務層面難免會存在違規問題。會計層面上的違規問題和業務層面上的違規問題,都與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脫不開關系。但是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需要負責具體的業務,在具體業務開展上要做出明確指導。核算單位主要對會計核算負責,期間一旦出現問題將難以追究是哪個單位的責任。這樣就會出現核算單位與業務單位相互推諉的問題,難以明確界定違規責任。
會計人員配置缺乏合理性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在推進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據調查我國多數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設置會計人員,有的也只是設置了報賬人員。在會計人員設置不合理的情況下,難以滿足行政事業單位各項事務開展的需求。由此可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專業的財會人員提前籌劃各項事務。因此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將財會人員安置在非財會崗位上,此種模式的人員設置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對單位決策同樣起不到一定幫助[1-2]。
業財融合是行政事業單位今后發展的一大趨勢。積極推進業財融合需要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但是傳統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與業務分離開來,客觀上加大了業財融合的難度。加上多數核算單位職能范疇局限在財務會計核算上,對會計監督不如財務核算那么關注,沒有充分調動業務部門的作用,使得會計管理職能得不到充分體現。
財務共享模式與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差異最顯著的地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會計集中核算相對簡單,主要是將財務核算部分職能集中在一起,在會計核算軟件的輔助下落實各項財務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財務信息與其他部門信息聯系性不高,呈現出獨立性較強的特點。財務共享模式則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根據業務開展情況深入分析財務流程,對財務流程優化或者再造,將資金流、實物流以及信息流匯總在一起;二是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主要借助核心軟件開展會計核算,該軟件可以分單位設立賬套,每個單位設立賬套所依據的制度和標準不統一。財務共享則可以打破分單位設立賬套的方式,該模式下可以設置專項組別,專項組別中可納入各個單位相同性質的業務,專項組別采取的標準、流程等是統一的;三是會計集中核算單位有很大獨立性,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問題的處理者。從利益層面上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與會計集中核算單位聯系性不強,行政事業單位事后的會計工作主要由會計集中核算單位負責。財務共享理念下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與會計集中核算單位聯系性加強。會計集中核算單位可以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應財務共享服務。此時會計集中核算單位服務提供者特征明顯。
行政事業單位傳統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中責任主體不明確,權責分配不清。針對該問題,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以財務共享服務為導向明確責任主體,積極將會計集中核算單位納入財務共享服務中。行政事業單位要改變以往將會計核算職能外包的管理模式,將其轉變為會計核算的一種購買服務,此種服務也要簽訂相應協議并制定定價機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結合自身需要,向會計集中核算單位提出相應的會計信息需求。會計集中核算單位可以按照行政事業單位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財務信息服務。設計購買服務機制可進一步明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責任主體,合理分配責任主體的權責[3-4]。
針對傳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違規責任界定不明確的問題,需要借助財務共享思維對違規責任進行清晰界定。此種思維引導下可以創新原有會計集中核算采用系統軟件分單位核算模式,構建起在同一政策框架約束下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均適用的核算標準、監督模式以及財務流程。這樣可以將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獨立開來,能在既定框架中處理同種類型的業務,最大程度降低行政事業單位違規風險。一般情況下,在同一框架下落實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開展財務共享服務,行政事業單位違規責任主體都是業務層。這樣可以進一步明確行政事業單位違規責任主體,清晰界定違規行為。
傳統會計集中核算單位不能向行政事業單位提供所需的財務信息,直接影響了會計人員工作效率。如果會計集中核算單位積極借鑒財務共享思維,則可以將自身轉變為財務共享服務的提供者,可以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需求,為其提供相應信息。行政事業單位現有的會計人員可與會計集中核算單位有效整合在一起,也可以立足財務共享服務培養一批精通業務和財務的人員,這樣可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與會計集中核算單位人員的雙向流動,推進業財融合的速度[5-6]。
行政事業單位針對業財融合推進實效性不高的問題,需要在財務共享服務引導下積極推進業財融合。新形勢下,積極推進業財融合是財務會計發展的一大趨勢。業財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與會計集中核算聯系不大,但是集中在物理層面上的會計,對推進業財融合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進一步加大了業財融合推進難度。依靠財務共享服務信息化建設則可以對業財融合流程進一步優化,更加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需求。財務會計流程被重新梳理審視后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因素。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業財融合以滿足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需求,提高業務效率。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針對決策信息掌握不完善的問題,需要在財務共享思維指導下,積極轉變代理記賬的性質,提高代理記賬服務性特征。此外,一旦對提供服務者有所明確,就需要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單位網絡化信息建設,這樣可以滿足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個性化和實時性信息需求。在大力推進會計集中核算單位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可邀請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參與進來,借助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將資金流、實物流以及信息流整合在一起,為各個行政事業單位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7]。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服務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需要做出相應的創新。會計集中核算要以財務共享服務為指導落實行政事業單位各項事務,積極促進業財融合,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