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大場鎮人民政府
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了包括財會監督在內的十大監督方式,進一步肯定了財會監督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也為今后的財會監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思路。從黨的十六大的“加強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到黨的十九大的“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監督體系在監督權力運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然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方針,進一步做好財會監督工作尤為急迫。
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作為改革的前頭兵,正處于改革乘數效應最大的階段,如何進一步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是當前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做好國有資本的布局與收益至關重要。另外,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還需要做好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工作,最大限度減少資源的直接配置,著手推動國有企業實現“管資本”。但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一點,隨著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深入,已經構建了市場經營機制和治理結構,核心競爭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與之相應地財會監督工作難度有所增加,比如財會監督的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拓寬,無論是監管內容、方法還是工具均有較大的變化,需要進一步做好完善工作[1]。
就現階段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來說,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已經著手構建了大數據標準,大數據開放共享工作開展良好,甚至一些企業已經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企業財務戰略和財務風險管控等工作中,為企業的平穩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在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的大環境下,數據的流動性和共享性對財會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會監督的范圍越來越廣,需要對宏觀、微觀等經濟領域的財務開展情況作系統化地分解管理。可以說,新時代背景下,數據治理和管理已經成為確保資產價值的核心手段,關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程度,這必然要求財會數據要更加的準確和客觀,且富有流動性和較高的價值,財會監督所面臨的挑戰更多。
就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著力點和方向來看,其本質是要重塑市場契約關系,并按照新時代發展需求對市場契約關系作合理的調整,將發放融資的權利“歸還”給企業。在這種發展背景下,企業經營過程中既面臨風險也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比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以開展股票發行融資活動,按照企業披露信息開展投資活動,有更多的投資收益。從財會監督的角度來看,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欺詐行為及市場操縱等行為均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財會監督的目的便是讓這些行為“不敢、不能、不想”[2]。
市場化配置作用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大大提升,政府職能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更加強調政府發揮調節和監管作用。為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的資源配置工作,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調節和監管作用,在“放活”的同時也需要“管好”,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由之前的“定價格”轉變為“定規則”,切實提升政府的監管能力與服務能力。財會監督在市場化配置作用下的職能發揮顯得加重要,如何管理市場、如何搞活市場、如何強化服務能力等均是財會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會計法》規定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政府和社會三種監督主體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財會監督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單位內部來說,其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均需要對單位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活動加以管理和監督,保證財務戰略和決策執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社會監督是單位管理部門或其他利益主體委托社會中介組織所實施的監督行為。政府監督的職能范圍大于社會監督和單位內部監督,其是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政部門所執行的監督工作,可以對社會監督進行監督。
財會監督的對象包括單位的經濟業務、財務收支、會計行為及內控制度。財會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點:①在財政監督方面,其主要針對宏觀層面,包括預算管理中的事務、政府采購行為與執行情況、社會保險基金;②在財務監督方面,其主要是針對中觀和微觀,注重于單位的財務收支管理及內部制度制定情況;③在會計監督方面,主要針對微觀經濟主體的會計行為。除此之外,財會監督工作還需要秉承自身職責,立足于新時代新形勢,對財務收支、會計行為及內控制度等多項工作開展系統化監督。
財會監督工作可實踐應用的方法較多,最為常用的方法包括審核、檢查、核查、監控、督導、調研和評價。在時間把控上,財會監督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即全過程監督,事前做好參與和引導,事中做好跟蹤和控制管理,事后做好檢查和提升工作。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監管工作實現全過程和動態監管目標,以此確保財會監督工作的全面性、連續性和綜合性。
財會監督的目的是財會監督價值的直觀體現,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確保資本安全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財會監督的目的集中體現在以下五點:①財會監督工作可以植根于經濟行為和經營管理工作中,可確保信息的對稱性,理順經濟秩序,為經濟制度執行提供依據;②財會監督可減少代理沖突事件的發生,對完善治理結構和規避財務風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3];③從社會角度來看,財會監督可實現社會公眾利益的最大化,利于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轉;④ 從企業角度來看,財會監督工作可以避免或約束財務會計違法行為的出現,確保企業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⑤ 從政府角度來說,財會監督可以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形成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很大程度上可以從源頭上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
會計信息是市場合理調配市場資源的重要依據,更是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石,若會計信息存在缺失則勢必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比如國有資產的流失、金融市場的亂象均與會計信息失真有一定的關系。在這種背景下,財會監督的重要性被擺到了重要的位置,逐漸成為國家治理和企業治理的強有力抓手[4]。黨的十九大以來,財會監督緊扣經濟改革步伐,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呈現出“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的發展情勢,這讓財會監督工作開展變得更加重要。總的來說,新時代背景下財會監督的特征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即時代性、前瞻性、有效性與靈活性。新時代背景下財會監督有新的特征和要求,所面臨的困境也較多,要求進一步立足于財會工作需求,做好財會監督工作。總的來說,新時代發展需求下,財會監督工作要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須做好以下四點工作:
(1)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針對財會監督法律法規不盡健全,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問題,相關的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深化財會監督思想,有針對性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財會監督職責,為后續所開展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鑒于相關的法律法規不盡健全,導致重復監督和多頭監督事件頻發,因而當務之急便是需要對財會監督的權責做好細化分解,服務財會監督新定位,做好財會監督制度的頂層設計工作。
(2)落實財會監督職能:財會監督過程中要注重與其他類型監督之間的合作關系,積極搜集其他群眾監督、監察監督等不同監督主體所發現的監督線索和證據,形成監督的聯合體系,協同發力,構建多位一體的監管機制,更好推動財會監督工作的高效開展。
(3)重視人才隊伍培養:人才隊伍是開展財會監督的主體,其工作能力可以直接影響和決定財會監督工作的質量,因而必須給予人才隊伍培養充分的重視。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引導工作人員樹立責任意識和敬業勤勉意識,提升工作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參與到財會監督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在培育綜合素養人才的基礎上,要將職業道德建設、職業敏感性作為財會監督能力提升的重點,做好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
(4)完善信息技術工具:信息技術在現代化財會監督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因而后續要將信息技術的完善作為財會監督工作的重心之一,借助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驅動優勢來開展財會監督工作。
新時代背景下,財會監督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監督體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形成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及遏制腐敗行為發生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因此,需要進一步立足于新時代背景,強化新時代財會監督思想,重點從頂層設計、監督共享協同機制、人才隊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財會監督管理工作,將財會監督工作滲入到多個領域、多個環節及多個主體,從而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形成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