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真義 遠大生物制藥(重慶)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生命安全保護及健康管理意識日益增強,同時,在醫用藥品的選擇上更加關注用藥安全、藥品療效及制藥品牌。制藥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期可持續經營,需要在確保藥品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強化內部精細化管理能力,推動企業預算管理與精益生產的有機融合,加大對藥品成本單耗的標準化研究及動態跟蹤,持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進而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夯實企業品牌,立足企業長期戰略規劃而發揮內部管理機制效用。
成本精細化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活動中成本控制內容的細化和延伸,對于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消耗通過科學統籌、資源配置的方式實現結構最優,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發揮成本控制效能。成本精細化管理要求企業在各生產環節實現精準成本控制和監督,這一要求需要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的同時不斷推進精益生產、細化生產工藝標準工序、資源配置等關鍵環節內容,有效轉化成本消耗的相關數據并實現動態控制和科學分析,全面提升企業成本控制效能。
一是管理方法更加專業。制藥企業的成本精細化需要結合藥品生產工藝流程及信息管理技術對成本數據實現精準把控,即成本的精細化管理應建立在財務管理系統的智能化數據分析和成本核算基礎上,財務人員通過標準化作業流程及數據處理實時對各生產環節的成本消耗進行監督,在精益生產中實現對成本精細化管控。財務管理團隊應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系統的各項數據分析功能和核算原理,在管理控制中依據自身專業經驗和分析能力對成本數據核算結果評估。
二是管理內容精細化。區別傳統財務管理活動中的成本管理,成本精細化管理側重成本發生前的測算預估及成本發生過程中的動態控制,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形成對生產工藝流程的精準成本分析以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三是管理理念立足戰略。成本精細化管理目標與企業長期戰略發展相契合,旨在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優的成本結構和財務成本管理機制。針對產品的成本結構進行最小核算單元劃分和管理,優化成本構成,運用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改善企業生產成本、運營成本等必要支出,結合制藥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摸索適合企業內部生產工藝流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并精細化管理內容。
1.決策科學化
企業財務管理定位和職能在數字經濟時代正發生著巨大變革,現代財務管理理念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投融資活動、風險控制形成全面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控制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并持續發揮財務管控價值。成本精細化管理不僅助力企業長期降本增效、精準成本管控,并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在新產品研制開發中通過成本結構的細化解析可以提前對產品成本科學測算評估,從而在新藥品研制開發及市場經濟效益上得到更精準的測算結論。
2.全員參與
基于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成本數據處理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極大便利并大幅提升財務分析效率,在面對龐雜的財務數據同時迅速理清思路核算分析,統一化、標準化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為非財務人員及其他管理人員解讀成本數據提供可能,將成本數據轉化為更直觀的分析指標結果,便于管理者及時掌握企業整體運作成本和即時效益水平,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成本改善建議,形成全員參與、主動改善成本效用的管理氛圍。
3.良性控制環境
成本精細化管理可以幫助制藥企業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日常成本預算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明確各崗位職能及責任分工,便于組織建立公平公正的企業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并在內部形成相互監督、互相促進的良性控制環境,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維持內部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并使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制度有的放矢,提高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管理剛性。
根據每一種產品的具體成分及工藝流程制定單個產品的標準成本,結合每個產品月實際成本消耗情況與標準成本對比并及時調節成本偏差。產品成本結構中存在不可控的成本可采取定額范圍進行成本核算,按年度或季度的原材料市場采購價格變化情況進行統一調整,最終確定各單體產品的標準成本。藥品成本除原料成本外,還包括人工成本、能源消耗費用等具體的生產運作成本,在費用分攤上應兼顧各類產品的實際生產工藝流程和能源損耗具體情況再分配到各產品生產線上。
產品實際生產成本核算結果應與產品成本消耗標準進行月度復盤,分析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偏差原因并加以改進,不斷推動產品實際成本低于標準成本消耗的最佳生產規模。
持續的降本增效工作需要全員的參與和推動,在生產班組內形成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比學趕幫氛圍,對優秀班組的降本舉措給予即時激勵并加以宣傳,鼓勵全員主動參與生產流程中的成本控制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或工藝改進舉措,旨在提高制藥車間的質量和效率。在建立健全的成本精細化管理制度基礎上逐步實施降本增效的績效考核管理體系,企業可適當組織內部降本增效競賽或員工專業技能比賽,員工在單位時間內高效完成生產任務的應給予積極回應和物質激勵。
根據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結果,財務人員確定各產品的標準成本并細化管理內容,延伸成本管控范圍并持續推動各產品綜合成本的下降。對標企業質量管理要求及標準成本定額,不斷提高產品生產線的成本效益,在財務成本測算下預估產品的最佳生產規模。
制藥企業結合產品成本構成確定各成本單項耗量,在實際生產中動態觀察產品單耗情況,結合產品單品消耗的歷史數據變化,及時對單耗進行動態修訂或原材料替換,確保單個產品的成本結構及成本消耗最優。新產品研發期間成本單耗用量還處于試驗階段,在生產條件及環境相對確定條件下可以先制定成本單耗的定額范圍來預估新產品的成本預估,為此,制藥企業可以對藥品生產所需的各項原材料成本單耗價格進行定額標準并制定成本標準手冊,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及原材料市場價格變化定期對成本標準手冊進行更新,保證產品質量和效用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成本最優,特別要注意的是原材料替換須經技術人員、生產人員與管理人員經過專業審核及藥效檢測后確定替換結果。
財務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及內部管理要求對成本標準定額進行統一管理,協助生產部門共同制定單項成本定額標準手冊,實現生產工藝原材料的成本數據口徑規范化、統一化。管理人員可以基于生產成本的歷史數據分析、確認新產品成本定額是否合理,對于不同的加工工藝如發酵、提煉、包裝等再進行成本細化,逐步確定具體產品的成本定額標準。成本費用統計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周期性,財務人員與生產部門全員要積極參與到成本精細化管理當中,加強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的質量管理并細化落實各項成本費用消耗定額,對標行業標桿企業的經驗和案例尋找差距并加以改善。
制藥企業在年度預算及月度預算管理中需要依托成本精細化管理結果實現預算的精準管控,生產部門依據標準成本來核算其實際的生產成本,銷售部門依據標準生產成本來預估產品市場定價及年度銷售額,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適當的銷售策略,人力資源部門可以通過產品生產規模預估所需的人員需求計劃及薪酬規模,進而測算產品生產的人工成本,采購部門則根據標準成本結構對所需原材料提前進行市場價格監測及采購量預估,測算產品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可見,產品的標準生產成本及實際成本將關系著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預算編制與管理。制藥企業結合年度生產計劃經過合理的成本費用預估來制定年度預算,按照生產周期、銷售計劃對各部門的日常成本費用變化趨勢進行合理性判斷,科學配置企業各階段的資金調配、資源調度,加快原材料庫存、成品庫存的周轉效率并減少企業資金占用。
成本精細化管理的目標是對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成本費用的細化,準確劃分各項費用分攤,讓管理者更為清晰地看到產品各項成本構成以及影響成本的動因溯源,在具體的成本管理過程中,單個產品生產清單中可以列支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單耗,及時對原材料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并了解偏差原因。成本精細化管控還需明確成本分攤原則,按照生產流程、生產線分布、產品生產計劃安排合理分攤各項成本費用,在合理分攤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實踐班組成本績效考核機制并評價成本效益成果。
制藥企業的成本控制關鍵在于員工的成本管控意識,各生產工藝環節離不開員工的參與,每一位員工需要認識到成本精細化管理的現實作用,才能在日常活動開展中執行成本管控標準。管理者可以通過調動員工參與積極性、培養員工成本管理專業技能、建立健全的成本績效考核激勵政策等方式鼓勵全員參與成本控制。例如,采購人員在原材料采購環節借助專業的產品質量辨別經驗,立足市場形勢把控原材料采購成本,質檢人員需要對原材料、藥材半成品及成品的藥物特性有所了解并把握庫存管理過程中溫度、濕度的控制,減少原材料及藥材成品的質量損耗進而控制貨損成本。制藥企業各個生產管理環節都需要人員來配合,樹立牢固的成本管控意識可以更好地落實財務成本精細化管理。
藥品作為銷售商品具有嚴格質量管理要求,為此制藥企業在追求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同時要關注藥品質量保障,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選擇信譽高、價格公道合理的原材料供貨商或集中采購供應渠道。企業內部應建立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并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內部各環節進行質量抽檢和定檢,達到質量工藝標準方可進入到下一流程環節。藥品研發階段,聯動生產部門、研發部門對藥品原材料質量、配比、工藝、包裝等進行逐項質量檢測并核實是否與藥品生產計劃清單保持一致;藥品生產階段,質檢部門主要針對藥品的有效成分及劑量標準進行檢測評估以確保藥品質量穩定。質量管理與成本管理相結合推動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完善,保證企業以最經濟的生產工藝來達到預期生產計劃目標。
企業財務部門可以借助預算管理對實時成本消耗進行動態監督,根據產品生產計劃及月度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當月的產品生產成本,持續平衡各生產線鏈條的資源配置,確保當期成本效益均衡。一方面,在降本增效管理要求下,財務人員結合企業月度預算執行結果分析并預測企業當前整體產量及生產運作成本,根據生產計劃及完成進度情況動態調整下階段預算計劃,并嚴格控制超年度預算的情形,對于預算編制調整應按照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做好相應的流程審批。另一方面,財務人員結合各產品的標準成本定額挖掘單個項目的可控成本,針對可控成本項設定降本增效目標,以月度為周期對可控成本同比、環比、累計同比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管理問題并加以糾正。
精細化成本管理需要建立在統一的財務管理系統平臺中,對采購、研發、生產、倉儲、銷售流通等成本費用有清晰直觀的可抓取數據,借助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各項成本數據進行調取、匯總、整理、分析,以此科學制定關于原材料供應商、藥品生產工藝、倉儲保管條件及市場銷售價格等關鍵經營活動決策。嚴格的成本核算標準及精細化內容使每一具體產品具有標準BOM清單即標準成本定額指標,將成本控制與生產作業相結合動態監督藥品生產過程及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幫助財務部門建立完整的成本精細化管理體系,并監測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流程、人員技術、生產環節、倉儲環境等是否有變化或運轉問題,有針對性對成本偏差進行原因剖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制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保持長期穩定發展,除了要具有先進技術、市場需求敏銳度以及藥品研發能力等核心要素外,還需要具備科學、嚴謹的生產管理模式和內部控制制度,精細化成本管理立足企業戰略發展目標,持續推進企業降本增效并創造更好的成本效益;成本精細化管理針對企業內部生產流程和外部市場環境中所有影響成本的因素進行細致管控,洞察全局并控制成本變量,從細節出發實現更廣義的企業成本管理。
成本精細化管理輔助制藥企業改善內部生產流程、持續提升成本效益及資金效率,標準化、規范化內部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的成本結構及單耗定額,按照會計準則及財務管理要求對采購、生產、銷售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動態監督和控制,協同財務人員健全完善內部預算管理體系和質量控制效果。從企業戰略規劃執行來看,成本管理是剖析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有效抓手,讓企業管理者關注成本變化的背后原因,更好地識別內部經營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下的財務風險因素,及時管控風險并實現企業長期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