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揚 陸元凌
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當中,游戲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工具,還是幫助教師規范任務和實施活動的一種形式,是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策略。新課程理念明確指出,籃球課堂應該引領學生自主地去感受、體驗其價值和樂趣,不要過分地追求戰術細節。所以將游戲法引入小學體育籃球活動當中,是符合籃球教學的新課程理念。除此之外,游戲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度,激發了學生的興奮性,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促進學生較好地掌握籃球運動技術和技能,對于籃球教學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籃球運動作為一種競技運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由于其技能的復雜性,導致很多學生對其產生畏難情緒,而游戲教學法能夠創造一種活動,營造一種氣氛,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調動。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傳接球技術時,教師可以呈現游戲化的活動,對課堂進行構建。對于學生雙手胸前傳接球的練習,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分為兩隊,并且相對站立,游戲的規則是讓傳球一方的學生對接球一方的學生,不做出提前通知,傳球一方在滿足對規則運用的情況下,隨機傳球,而接球的一方必須要做出瞬間反應,并且要明白和運用接球動作要領進行準確接球。這一規則的設定就增加了學生籃球學習的趣味性,為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這樣又有利于學生身心的投入,并且能夠鍛煉學生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讓其能夠得到熟練地運用,并且能夠訓練其良好的反應力。
游戲是實現籃球教學的有效途徑,但游戲更是一種活動,它能夠讓小學生在活動當中學習到籃球的技能,它不是一種盲目的活動,由此要求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必須要基于教學內容,設計符合籃球教學內容的活動,并且在活動當中應該設計游戲情節,這樣能夠形成一種有目的的游戲教學活動,而且能夠在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拍籃球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迎面接力籃球助跑”活動。讓學生通過運球的方式來進行賽跑,在比賽的過程當中,將同學分為6人一組,共分為四大組。在游戲過程當中,每一組同學當中的第1個人,在全面運球時,小組其他的同學,在后邊運球追趕,每一次游戲過程,采用一個小組,兩個人參加。最后以小組同學最后一個人沖過終點的時間來判斷游戲的成敗,并且小組的協作能力也算在此次游戲的評價標準以內。教師還可以自己買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玩具頭套,讓學生在訓練籃球技能的時候帶上這些頭套,在帶領同學理解籃球的不同技能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帶上一些有造型的頭套,比如說雞、豬、狗、貓,從而讓體育籃球課變成動物籃球會。每個小組的同學擁有相同樣式的頭套,他們為一個小分隊進行比賽,以此來增添學生之間的樂趣。戴上頭套就是讓小學籃球教學更加的具有情境化,以考驗小組同學之間的協商能力和配合能力,從而完成整個游戲。如此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當中學習到運球的技能,并且能夠讓學生明白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籃球教學結構分為準備部分、開始部分、活動部分、結束部分,教師在開展籃球游戲化教學時要依據4部分不同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想象,實現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巧妙的設計拋球報數游戲,讓學生有組織地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并且引領學生思考怎么樣來玩這個拋球報數的游戲。讓學生對于此類游戲玩出新花樣,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在準備部分,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各部分狀態,使其進入運動的狀態,此時教師就可以呈現準備活動游戲“左右傳球”,教師做好計時工作,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在傳球之中對籃球有一定的接觸,并且了解到籃球傳球與接球的基本技能。隨后,教師可以巧借“花式傳球”活動,引領學生學習籃球傳球的技巧,進而實現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創新。最后,在結束環節,教師又可引領學生自己創編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創編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學生將籃球接球創編為“籃球接龍”游戲,以籃球知識為接入點,教師便可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從而進一步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培養其技能。
簡而言之,在小學體育籃球活動當中融入游戲,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活動當中感受到籃球學習的快樂,并且在潛移默化當中學習到籃球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基于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探索相應的策略,并將其融入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