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俗話說:“教學過程三分之二看課堂”。一直從事低年級教學的我,更覺得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更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充分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陶行知認為:“民主是創造力發揮最好的條件?!焙椭C的師生關系可以活躍課堂,也是上好數學課的前提。這種關系雖然在課堂中呈現,但需要在平時和學生們相處中慢慢建立起來。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教師必須先關愛學生,給學生以親切感、信任感,這樣才能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讓學生暢所欲言 首先,教師進入課堂時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和力,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因此,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講講笑話、說說趣事或數學故事等等,營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一種學生想說、敢說的狀態。
其次,在課上,我非常重視每位孩子發言的機會,時常組織小組討論活動。因為在討論中,可以增多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每位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都是特別強烈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如果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回答不完整,或者出現一些錯誤,但不管他們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我都會給予肯定和激勵,這種肯定和激勵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用心的微笑、贊揚的目光、溫馨的提示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課堂中,對于表現特別突出的孩子,還應給予一些獎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會欣賞學生 欣賞學生什么?一般來說,我們會欣賞學生的聰明智慧、高尚品德等。其實,教師更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發現身邊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包括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會有值得欣賞贊美的一面。教師的欣賞角度不一樣,有時候會收到截然不同事物效果。比如,學生做20道口算題,錯了15道,一句欣賞的話“今天還不錯,對了5道”,要比“你怎么那么笨,錯了15道”更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更由于教師的欣賞而激發他們再接再厲。因此,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帶著一腔真摯的情感,一個公正的、沒有偏見的頭腦。
(三)讓學生當“小老師” 傳統教育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填鴨式的學習方式。陶行知對此認為:“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也就是說: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平時教學中,我總是在一個單元結束前,組織一次方法研討會,讓學生到講臺上做一個小老師,將本單元中學習知識的經驗和方法進行全班交流,特別是讓后進生認真聆聽,選擇相對他們而言最合適的方法,這樣來得更具體、更實在,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全面的訓練和發展。在我的班上有這樣一個女孩,平時成績很好,卻沒有自信,不敢和同學交流。通過當小老師的活動,她整個人都變了,能夠站在講臺上神采飛揚的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增強了自信心。在這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收集、處理和整理信息,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兒童的思維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應用多種感官,使所學知識更有利的理解和掌握,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我會提前布置給孩子們一個任務,讓孩子從家里準備好書本上相對應的一些圖形的積木,通過拼搭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辨一辨、找一找等具體的實際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來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玩中學,學中玩”,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我們常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們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他們能夠主動的發現數學、運用數學。
例如,在教學“認識千米”這一內容時,我把課堂放到操場上,組織學生在長一百米的跑道上行走,讓學生數自己走一百米的所需的步數,而我便記錄學生走一百米的時間。隨后任選幾位學生在一百米跑道上進行跑步,記錄這些學生所需的時間等等,學生們的踴躍參與,是本次課堂效率大大提升,最后將他們帶回課堂,及時的總結歸納,并一一填入一張統計表內,同時根據學生的課堂表達,給予不同的評價鼓勵。這樣的教學,既能讓學生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也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課堂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使我們朝著新方向前進。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做到: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我們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