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望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八里鎮高城寨小學,甘肅靜寧 743400)
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維,但邏輯推理能力較弱,這會影響教學效率[1]。加之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不足,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近年來,思維導圖在國內教育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教師合理利用思維導圖展開數學教學,能夠在提升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2]。思維導圖圍繞中心向外擴展的形式,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了解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地進行思考。學生將復雜的問題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能夠提升解題速度及準確率,而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依照題目分析出其最本質的問題,再由問題出發逐步解答[3],這一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幫助。思維導圖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從而產生新穎的觀點。學生如果僅從單一角度看待問題,就不能深入掌握所學知識,更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此外,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當完成一章節的教學后,教師可以依據章節的重難點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同時,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對知識做到融會貫通,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概念,才能正確運用知識。但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概念過于抽象,且小學數學概念較多,學生在理解概念時會遇到很多困難[4]。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是簡單講解概念知識,隨后讓學生進行計算實踐,希望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概念知識。這種方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具備一定數學思維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但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他們難以理解概念,也自然無法將其靈活運用在實際解題中,導致解題效率和正確率大打折扣。這也會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如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很容易放棄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只有理解數學概念,并掌握其精髓,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得心應手,獲得能力上的突破。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概念,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分清相似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圓柱組成”一課時,由于教學內容十分抽象,學生很難通過書本文字及教師的講解對圓柱概念產生準確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將圓柱體的三維模型想象成平面圖形,然后將圓柱體的底面和側面拆開。學生將“圓柱體的展開”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圍繞這一中心詞進行發散,將圓柱體與底面、側面的關系呈現在思維導圖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體的概念。學生在復習圓柱體的相關知識時,也會重現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加強記憶。
知識結構是指學生經過學習后具備的知識體系構成情況及結合方式。完善的知識結構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關聯度,讓知識成為整體,從而更好、更靈活地運用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優化知識結構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同時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但教師往往是在講解完所有內容后帶領學生回顧知識,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但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遺忘知識的情況,導致優化知識結構的難度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有限,不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他們渴望學習更多新知識,但要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僅憑學生自身能力是很難實現的。此時,教師可以依靠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優化知識結構,通過思維導圖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每教學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知識點。在講解完所有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繪制全面的思維導圖,實現知識結構的優化。學生可以在思維導圖中找到自身的知識薄弱點,從而完善知識體系,更全面地掌握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填充思維導圖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身理解補全思維導圖內容。教師可以從這一過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教學計劃的深入展開奠定基礎。
數學知識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解答難題時往往需要教師的引導。這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一定聯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往往占據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知識講授。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久而久之則會形成對教師的思維依賴。遇到難題時,學生更多是想通過教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而非通過自身的思考解決問題。這阻礙了學生邏輯思維及自主思考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時間,并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僅具備一定的難度,還在試卷中占據較大的分值。因此,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抓住應用題的本質,使其更好地解答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框圖與箭頭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題目中的已知與未知條件,隨后找到正確的思路,并依據這一思路逐漸展開分析,了解解答問題需要使用的知識,最終正確解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邏輯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的教學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將其與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知識、掌握重難點內容,通過構建知識體系來提升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