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生月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幼兒園,甘肅天祝 733299)
在幼兒園大班教學中,提高幼兒的身體、心理、思想等素質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這不僅是大班幼兒走入小學校園所必備的生活與學習技能,還是大班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為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幼小銜接,教師要堅持“育人”原則,為幼兒學習與生活指引方向,提升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質量。
在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過程中,情感問題是第一位的。幼兒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產生不適應感,出現一系列問題。相比于幼兒園小班幼兒,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只要合理考量其個性發展路線,教師就能提升幼兒的思維、學習、生活等能力,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質和學習品質。基于此,教師應給予大班幼兒更多的關懷和照顧,使他們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被感化和教化,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首先,教師應從生活與學習兩個角度出發,規范幼兒的行為,通過給幼兒樹立行為榜樣,幫助幼兒正確認知周圍環境及學習生活,促進幼兒樹立良好的意識,推動幼兒的身心素質發展[1]。其次,教師應開展更多、特色的文化素質教學,依托美術、音樂、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開闊幼兒的思維空間,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沿著正確方向發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
在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應提前規劃孩子的交通方式、上學路線等,并引導孩子明確從家到學校的時間。這既可以讓家長放心,減輕因孩子上學的壓力,還可以使孩子做好上小學的準備。未知的環境會使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因而家長應及時與孩子溝通,仔細聆聽孩子的焦慮、擔憂和期望。家長可以了解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引導孩子遵守這些條例,明確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與學生的焦慮成正比。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師對他們的期望,進而造成了新入學的學生非常迷茫的現象。
同時,孩子還會對小學的上下學時間感到困惑和不適應。對此,在孩子上小學前,家長應及時改變孩子的作息習慣。家庭會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直接影響,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的書包及衣物放在相同的地方,在孩子晚上睡覺之前引導孩子將明天所需要的書本等整理齊全。在空閑時間,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閱讀學習,以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家長可以有效減少孩子進入陌生環境所產生的壓力及焦慮情緒,引導孩子平穩度過這段時間。
從某種層面上看,加強家園合作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策略。如果家園不能有效地配合,幼兒的個性發展就無從保證,幼兒的生活與學習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長此以往,幼兒的思想會變得異常固化,甚至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會出現鉆牛角尖的情況。基于此,加強家園合作要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為了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和家長要更加重視教育和呵護幼兒,在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的同時,塑造幼兒正確的思想和行為。首先,幼兒園應建立更為系統、細致的家園合作機制,讓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保護下,遠離社會中的不健康風氣,從而更好地塑造幼兒的思想和行為[2]。其次,在提升幼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獨立性”原則,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培養幼兒的個性和思維,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日常學習占據幼兒很多時間。要想更好地培育幼兒,發揮日常學習的價值,教師要有目的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究意識、活動欲望等,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升華幼兒的思想,使幼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積累更多的知識[3]。
在此教育過程中,為了實現高效的幼小銜接,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找尋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第一,教師要把握幼兒的天性,利用游戲促使幼兒完成學習任務,調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角色和感悟學習,塑造幼兒的思想情操。第二,教師應培養幼兒的讀書意識。教師可以依托繪本,豐富幼兒的思想,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喜歡閱讀。為了引導幼兒養成學習意識,教師還可以開展以“繪本表演”為主題的表演活動,幫助幼兒進入角色情境,促使幼兒獲得更豐富的情感。第三,教師應教會幼兒感恩。教師要依托各種教育模式,向幼兒傳遞正能量,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感知教師和家長的“不容易”,從而規范幼兒的思想,使幼兒認真學習。
相對于幼兒園的生活,小學校園生活更具復雜性、獨立性。大班幼兒如果不能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交際能力等,就很容易在日常學習中失去學習的主動性,產生自卑、偏激等不良情緒。基于此,教師要開展更具特色的教學活動,增進幼兒之間的友誼,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為幼兒學習與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首先,教師應重視開展“自我介紹”活動,讓幼兒一次又一次地介紹自己,促使每一位幼兒都能融入班級集體、感悟自身的價值。其次,教師應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和學習,給幼兒提供更多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幼兒彼此能夠在活動中建立更深的友誼,促使幼兒敢于表達自己。最后,教師應采用“我是小記者”等活動方式,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讓幼兒依托教師制訂的活動規則,主動了解其他小朋友的思想,鍛煉幼兒的交際能力,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穩步提升。
從某種層面上講,規劃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身心健康。為了使幼兒自理、自律、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過讓幼兒樹立理想目標,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首先,教師應依據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制訂合理的時間表,規范幼兒的學習時間及生活時間,使幼兒嚴格按照課表時間行動,完成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其次,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與幼兒一起探討生活與學習內容,使幼兒勇于表達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行動,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品質。最后,教師應將責任心、上進心等思想灌輸給幼兒,使幼兒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認真參加園內組織的活動,升華幼兒的思想覺悟,從而使幼兒健康成長。
總之,為了實現幼小銜接,教師要細心、耐心地教導大班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中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技巧,促進幼兒快樂、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