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翔 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當代高校大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欠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環境有必不可分的關系,在學生接觸最多的社會、家庭、學校三個環境中,都有著一定負面影響,家庭方面家長嬌生慣養,學生勞動意識、堅持、勤奮等意志品質較差,在社會方面,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造就了很多糟粕社會意識形態,享樂思想、消費思想等通過網絡渠道對學生影響巨大,而在學校方面,往往只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以及知識提升,忽略了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針對這種現象,高校開展武術訓練,對學生各方面意志品質的提升都有積極作用,拓寬教育的寬度和廣度。
武術訓練對大學生意志品質的影響,可以從三個維度展開分析,包括心理素養、道德素養和價值認知,三個維度都屬于人的意志品質,卻有輕微差異,下文將詳細分析。
1.提高學生自信心:有句老話叫作“藝高人膽大”,人的自信來自自我的積累和對外人的比較,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積累兩個層面,在身體層面,武術中講究氣息運行和攻防意念等鍛煉,能調氣養血,強筋健骨,增加戰斗力,自然會讓人變得更有自信,而在心理層面,武術作為一種技能,能夠讓學生作用在多個場景,心中有底氣,人也會更有自信心。
2.磨煉意志,培養堅持精神:武術訓練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武術訓練較為艱苦,如果學生能夠堅持下來,就能夠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遇到困難不再第一時間想著放棄[1]。
3.提高學生適應性、獨立性、果敢性等:在獨生子女制度下,學生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太多的競爭,也就不需要承擔太大的壓力,繼而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在陌生環境下會惶恐,獨立性較差,而武術訓練講究出拳要快要迅速,克服心理困難,通過武術訓練,武術會克服學生心理膽怯、消極逃避的心理,增強學生的適應性,獨立性、果敢性[2]。
4.提升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等:在某些特殊的訓練以及競技中,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的作用,完善學生的思想認知,提高個人核心競爭力。
道德素養也屬于意志品質中的一種,反映在武術訓練中就是“武德”[3],武術是我國國粹之一,其中蘊含有我國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利益文化,學習武術,開展武術訓練是用來強健自身的,用來應對不必要的麻煩的,而并非好斗惹是生非的,一些人覺得學武術的人會暴力,會好勝乘勇,其實不然,優秀的武術教學和武術訓練是在教人沉淀,經過武術訓練的人往往表現得更加客觀、冷靜和理性。在高校大學中開展的武術訓練或許沒有這么深入,但在武術訓練和比試中也會有所呈現,比如賽場舉手示意、比如向對手鞠躬示禮、比如點到為止等,來逐步熏陶學生,提升學生的武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武術教師或訓練師是教導學生,塑造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負責人,教師足夠優秀,才能培養出更優異的學生,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優化武術訓練方法:教師根據武術訓練內容的不同,適當優化武術訓練方法,例如在練外家拳時,聲音洪亮、清脆、短促有力,而在練習內家拳時,喊出聲音柔和有勁,突出規律特點。
2.教師情感驅動:開展武術訓練較為艱辛,在學生眼中必然枯燥乏味,教師注意情感驅動,適當鼓勵和批評,做到褒貶合一,以調動學生的訓練意愿[5]。
3.教師提升人文素養:高校體育教師提升自我人文素養,加強對武術領域的鉆研,及時跟進武術領域內的新聞實事,和學生積極交流引導,給學生將武術精神,講武術故事,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武術訓練中。
武術是我國的國粹,在武術中蘊含有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凝聚成“武德”,武德兩個字雖然簡單,但意義非凡,在武術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武德傳授,一方面在于“言”,教師向學生傳授武德修養,將武德中的“知、禮、義、勇、仁”傳輸給學生,加強對學生武德方面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開展武術訓練是用來強健自身的,用來應對不必要的麻煩的,而并非好斗惹是生非的,一方面在于“行”,讓學生學習蘊含在武術鍛煉中的行為,比如上場之前的抱拳禮,比如競技中向對手鞠躬失禮,通過“言”與“行”的結合,塑造學生良好武德[6]。
同時也要注重價值觀的培養,教師創設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索,加以交流探討,用先進武術事跡和惡劣武術事跡來做對比,讓學生明白蘊含在武術項目中蘊含的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開展無數訓練對高校大學生意志品質有著極其積極的影響,分別表現在心理層面、武術道德、價值觀念三個維度,在三個維度中還有眾多細小的方面,而要想有效開展武術訓練,也需要明確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武術訓練能夠順利進行下去,育人功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