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黑龍江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李晉濱
供圖 黑龍江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東北部,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6位,耕地總面積全國第一,糧食產量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如果說,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千千萬萬的龍江兒女,那么“四好農村路”的飛速發展,則為龍江大地帶來了新希望。近年來,黑龍江省聚焦突出問題、完善政策機制,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奮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當好先行,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黑龍江省以壓實政府主體責任,落實和完善農村公路管養長效體制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政策法規為支撐,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促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域達標,夯實了鄉村振興基礎,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為全面完成“十四五”交通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黑龍江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2萬公里,等級公路比例占87%,現有891個鄉鎮通暢率100%,8974個建制村通暢率99.99%。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整體安全性得到明顯改善。
按照《黑龍江省農村公路條例》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強化縣級政府對農村公路工作主體管理責任,持續推進管理機構人員工資及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實現機構、人員、資金落實到位。同時,在全省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落實農村公路各項工作職責。建立“四好農村路”逐級考評體系,推進各市、縣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目前,全省縣區級農村公路管養機構95個,鄉(鎮)設農村公路管理所554個,設置養護工區148個,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達到100%,省級農村公路養護補貼資金全面落實,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

2012年以來,黑龍江省按照對縣、鄉、村級公路每公里11000元、7150元和1500元補助標準,全面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省級補貼資金。

黑龍江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俊香檢查指導扶貧路建設
此外,黑龍江省還積極推動養護生產經費和管理機構經費納入一般財政預算,作為“有路必養”的重要考核指標,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優、良、中等路率達到75%,路面技術狀況指數逐年上升。

黑龍江結合全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成立交通綜合執法機構,建立完善路政綜合執法聯席機制,有效開展治理農村公路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
加強農村公路法制和執法機構能力建設,規范執法行為,健全完善農村公路管理法規,各地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并結合全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成立交通綜合執法機構,建立完善路政綜合執法聯席機制,有效開展治理農村公路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以“鐵腕治超”的決心,堅決打擊公路非法超限超載行為。同時,以“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為依托,率先在示范縣推行“路長制”管理模式,帶動其他縣(市、區)拓展專群結合,管理好農村公路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總路長+三級路長”管理體系的職能作用,強化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各項工作職責落實。此外,通過綜合施策整治路域環境,不斷完善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體系,強化廣大群眾愛路護意識,全省鄉(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確保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新成效。
全省各縣(市、區)樹立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理念,科學優化客運場站布局,以農村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定位為基準,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行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管理,穩步實施公交化線路改造,進一步提升農村客運公交化比例,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截至目前,黑龍江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100%,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評價打分等級為5A級和4A級的縣達到30%,3A級縣達到60%以上,全省農村客運公交化率達到50%以上。
按照《黑龍江省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適度調整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物流市場規劃布局,著力完善站場功能,實現縣域內農村物流的全覆蓋。目前,黑龍江省在建物流貨運、中心貨運站7個,完工1個。
此外,黑龍江還探索出“交郵合作”綜合運輸服務站的發展模式,堅持“電商先行、客貨并舉、上下雙行、多點整合、多方受益”的原則,抓住城鄉運輸一體化和電商進農村的發展契機,積極推廣農村“貨運班線”、農村客運班車帶貨等服務新模式。有序推進快遞業務入村進屯,降低農村快遞運營成本。
全面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復核考評工作,經“縣申報、市初審、省核定”考核,聯合命名“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目前已有20個縣(市、區)創建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其中五常市、富裕縣、泰來縣、望奎縣、尚志市、海倫市、虎林市7個縣(市、區)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示范縣創建政策有效調動了縣級政府建設“四好農村路”的積極性,全省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2021年,黑龍江省根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開展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推選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推選申報工作,共推選10條路線,根據交通運輸部官方微博投票結果顯示,在全國218條推選路線中,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湯亮公路榮獲全國“最具人氣的路”榮譽稱號,嫩江市嫩江至臨江公路全國排名第55位,綏化市望奎縣望奎至共榮公路(望奎至惠七段)全國排名第96位。


名稱:湯亮公路
榮譽:全國“最具人氣的路”
湯亮公路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西北部一條重要的旅游公路,起點位于國道京撫公路,終點位于湯原縣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路線全長45.5公里,路面寬6米至6.5米。
該公路與大亮子河森林氧吧高度契合,沿線秀美風光與美麗的農村公路一路相伴,是湯原縣“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全域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亮麗風景線。
名稱:嫩江至臨江公路
榮譽: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全國排名第55位
嫩江至臨江公路途經團結村、四家子村、繁榮村等7個村屯,分布白臉山、法藏寺、繁榮民族新村、寒地試車場等多個旅游景點,沿途田園風光寧靜美好,具有多姿多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被稱為嫩江市“最美麗農村公路”“最美山村旅游線路”。

名稱:望奎至共榮公路
榮譽: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全國排名第96位
望奎至共榮公路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起于望奎縣消防隊東側與望四公路交匯處,終點位于望奎縣惠七滿族鎮。途經的東郊鎮正白前二村是聞名全國的“黃麻子”馬鈴薯種植基地,“黃麻子”是全國第一例薯類商標。

海倫市扶貧產業因路而興、尚志市由過去的用力養護向用心養護轉變、虎林市依托農村公路給鄉村輸出“美麗經濟”……近年來,黑龍江省各地市在“四好農村路”協調發展、養護理念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不僅富了一方百姓,更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鋪筑了發展之路。
“前幾年路不好,賣糧的時候糧價比別的地方每斤都得低2分錢,現在這路通暢了,糧食也能賣上價了,生活用品、農用物資的運輸也更方便了。”說起農村公路建設帶給生活的變化,海倫市海興鎮新權村貧困戶高秀華很是感慨。

黑龍江全省各縣(市、區)結合地域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特色產業”發展工程。
近年來,海倫市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先導作用,將農村公路路網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交通+產業”模式,建成了一批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也為貧困群眾和廣大農民鋪就了一條條脫貧路、致富路。2016年至2019年,海倫市共完成投資16.6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946.56公里,改造危橋154座、險涵69道。
高秀華說的農村公路是海明路海倫至倫河段,該路原為2004年至2008年間建設的通鄉通村公路,途經祥富、海興等5個鄉鎮,因建設標準較低,經多年運營,部分路段破損嚴重,制約了沿線鄉鎮群眾的出行和經濟發展。2019年,在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該路被列入改造計劃,采用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并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完工通車。公路建成通車后,同高秀華一樣感到高興的,還有公路沿線直接受益的4176戶貧困戶。
如今,一批批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的建成,為海倫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交通+產業”模式逐漸形成,在保障貧困戶穩定可持續增收上發揮了保障作用,實現了“修好一條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黑龍江著力對具有特色產業資源優勢鄉鎮村的農村公路路網升級改造,打造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升級版。
在“交通+特色產業”方面,海倫市充分發揮“屯屯通”的優勢,大豆、菇娘、毛蔥、黑木耳等富硒特色作物因路而興,被確定為黑龍江省北菜南銷基地縣,全市特色經濟作物面積達到40萬畝,新增專業合作社268個,農副產品逐漸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隨著農村公路網的改善,各項產業成本明顯下降,一些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海倫,特別是國投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在全省率先開工,成為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支柱產業。

黑龍江以“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為依托,率先在示范縣推行了“路長制”管理模式。
在“交通+電商產業”方面,海倫市依托日益完善的市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成功爭取到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知名平臺成功入駐。2019年,海倫市又成為阿里巴巴興農脫貧項目全國20個縣域之一、黑龍江唯一的縣市,帶動1470戶貧困戶就業,每戶每年可增收1000元。
在“交通+生態旅游產業”方面,海倫市按照“路景相融”思路,推進“四大坊”民俗村、森林花海觀光園、西安生態民俗村、大峽谷省級森林公園等旅游觀光公路建設。全市各旅游景點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目前,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發展到3個,國家A級以上景區發展到4個,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2019年,接待域內外旅游人次同比增長26%,僅東扎路的修建,使大峽谷森林公園年接待游客增長到15萬人次,帶動發展農家樂60余家,沿路采摘園、農家小菜園形成了遍地開花的局面。
行走在尚志市的“四好農村路”上,一條條美麗公路連接著千家萬戶,融入到村莊的圖景之中;一個個公路驛站訴說著地域特色文化,與路旁蔥郁的樹木和人文景觀相呼應。行走一路,風景一路,讓人不禁感嘆路與自然、路與人文景觀和諧統一。
這些景觀的變化,得益于近年來尚志市積極轉變養護理念,由過去用力養護向用心養護轉變,在精細化上下功夫,把農村公路作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進行精心雕琢,賦予農村公路豐富的文化內涵,提升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品位。

黑龍江全省各級地方政府積極轉變觀念,強化政府履責擔當,改變過去交通行業唱“獨角戲”做法,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向政府行為轉變。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建設農村公路2.59萬公里,完成危橋改造3440座,共計85578.38延米,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71萬公里,集中改造平交道口6464處。
據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尚志各鄉鎮與公路部門按照“四好農村路”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農村公路“路田分離、路宅分離”,進一步實施農村公路的綠化、美化、香化,推出“農村公路+文化”養護品牌化,積極利用公路沿線空地或垃圾點,變廢為寶,采用廢舊輪胎、自然石、磚頭等巧妙造型,并栽植高檔花卉和綠籬。截至目前,尚志市已打造公路人文景觀80處,其中規模型公路景點30處。
“尚志市的公路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公路資源的社會效應也得到了有效發揮。”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路沿線的景點已成為往來司乘人員的休閑驛站和假日短途旅游、沿線鄉村休閑聚會的目的地,以及婚紗攝影的拍攝地。
此外,尚志市還以原有市公路站段、養護中心、道班房屋為依托,致力于在農村公路沿途打造面向社會綜合服務站點窗口。目前已新建和改建2個養護中心、14座道班房屋,室內均建有各種文化宣傳展板、員工工作心態與晴雨表等文化宣傳設施。同時,增設手機及電瓶充電器、修車工具、應急藥箱等便民服務項目,道班綜合服務站服務功能突顯。在讓全市17個鄉鎮近300個村屯村民和過往司乘人員受益的同時,一座座道班和養護中心也成為獨具特色的公路休閑驛站和旅游觀光景點。
“路好了,游客多了。”虎林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指著穿村而過的公路說,美麗鄉村路正在為虎林鎮輸出“美麗經濟”。
虎林鎮的發展,離不開虎林市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振興旅游產業的重要抓手,要求路長全程參與農村公路的規劃、設計、建設等各方面,對公路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最大限度發揮農村公路的先導和帶動作用。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積極探索農村客運和物流網絡發展新模式。
依托一條條穿村而過的公路和周邊細密的公路網,經過十多年的整治,如今的虎林市利用通村公路發展鄉村旅游,依托“虎林冰釣”“虎林魚骨畫”等文化遺產,吸引外來游客駐足鄉村,助推民宿產業發展,美麗的村環境成了村民的“搖錢樹”。以農村公路建設為基礎,“美麗經濟”在虎林市越來越多的鄉村開花結果。
此外,近年來,虎林市農村公路各路段路長還圍繞“公路+旅游”,將農村公路建設與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除了依托原有景觀帶動鄉村經濟外,推動農村公路向景區景點延伸,實現景區景點互聯互通,為虎林市虎頭景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奠定堅實基礎。建成虎林市至神頂峰、丹阿公路至月牙村等旅游公路,帶火了神頂峰、月牙湖等一批旅游景點。
據統計,2019年,虎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154.3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39.8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274元,比上年增長8.0%。
盛夏時節,驅車行駛在五常市安石路的農村公路上,公路兩側,一叢叢盛開的百日草、波斯菊,一片連著一片,紅的、黃的、粉的各色草花綿延盛開,一眼望不到頭。一朵朵花隨風舞動、相互映襯,宛如一個個靈動的精靈,引來蜜蜂翩翩起舞、吸汁采蜜,醉人的花海與沿線村莊相互映襯,繪制出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為全面改善轄區人居環境,近年來,五常市全面推動農村公路“以花代草”工程。在全市農村公路沿線路肩、邊坡、樹床等適宜種花路段進行全覆蓋連片種植美化花卉。在安石路、雪鄉路等公路劃定了試驗段,進行路肩花床換土,栽種天人菊等高檔花卉33公里210萬株,純紅百日草18公里,純色玫紅波斯菊47公里,實現不同品種、不同顏色、不同生長周期、不同開花期的花卉協調搭配,形成了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農村公路新風貌。
“這幾年村里變化真是太大了!人居環境越來越美,路邊、山坡上到處開滿了花,吃完飯出來散散步,聞著花香,感覺心情特別舒暢。”年近70歲的張奶奶感嘆道。
其實,美化、香化正是黑龍江《美麗農村公路創建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針對農村公路路面、路基、橋涵、交通標志等多個方面,每年推動建設2000公里美麗農村公路,完成1萬公里美麗農村公路創建任務,提升農村公路通行整體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