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淳安縣交通運輸局 何小林 供圖 淳安縣交通運輸局
淳安縣地處浙江西部,縣域面積4427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縣域面積最大的縣,也是浙江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1959年,為建設新安江水電站,原淳安與遂安兩座縣城和30多萬畝良田被淹沒,境內只剩下12公里的斷頭路,導致淳安縣經濟倒退十年,但經過淳安人民六十多年的奮發拼搏,加上習近平等六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系指導,淳安縣社會經濟發展和交通設施建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淳安縣委、縣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優化城鄉環境、增強發展潛能、激發鄉村活力的民心路、小康路、希望路,淳安縣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四好農村路”浙江省示范縣、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優秀縣、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縣等稱號。淳楊公路獲得全國首條農村“綠色公路”、2019年度“美麗鄉村路”和“十大最美農村路”等榮譽。2020年,淳安縣還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聯合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淳安“四好農村路”已經成為打開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金鑰匙”。
淳安縣是國務院確立的長三角地區重要戰略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又被浙江省劃為特別生態功能區。同時,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早期萌發地和率先實踐地之一,淳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生態保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強化于責、優化于民,堅持“綠色、高效、節能”的原則,著力追求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蘊。
規劃設計取法自然。堅持“近湖不進湖、偶爾露一露”理念布設線位,淳安縣的農村公路建設有序地避開生態敏感區。堅持“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發展理念,選線盡量沿湖布設,顯山露水,例如有70%為臨湖路段的淳楊公路。沿線重要節點通過栽植不同的觀葉、觀花、觀果本地特色樹種,形成全線季相鮮明、色彩豐富的環湖風景廊道。同時,為充分體現綠化設計的鄉土氣息,還種植了當地居民喜聞樂見的植物花卉,讓人“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

淳楊公路獲評全國首條農村“綠色公路”
總體布局因地制宜。淳安縣結合千島湖湖區、山區地形特點,靈活運用技術指標,線路隨坡就勢,宜彎則彎、宜窄則窄,最大限度降低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針對淳安山多、庫灣多的特點,充分利用廢棄老路、鄉間小路,盡量節約土地、林地、水域資源。同時,建設過程中注重節約和循環使用,開挖出來的廢棄石料經加工用來砌邊坡和鋪路面,節省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此外,淳安還探索建立了砂石資源調控系統,交通項目挖方在保證項目邊溝修砌、綠化圍擋、邊坡復綠等基礎上,其他全部用于全縣砂石資源平衡,基本實現“零棄方”的目標。
服務配套以人為本。為營造安全舒適的騎行體驗,淳安縣始終把安全要素和觀感體驗放在首位,有條件的臨湖一側建設綠道,與公路銜接處設1.5米寬的綠化隔離帶,部分綠道向半島、田林延伸。其次,有序建設觀景平臺、停車場等觀景與休憩場所,環千島湖沿線共設觀景平臺57處、停車休息區67個、停車位500個。此外,還特別注重強調游客的新奇體感,根據公路周邊土質條件,設置免費采摘本土“野果”的停車點。通過400余公里農村公路和綠道支線串聯鄉村農業資源,引導客流體驗“觀光農業”“采摘農業”。
為保持農村公路24小時暢通、安全、清潔、美麗,淳安縣創新了群策群力、群策群管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路管理體系。
采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舉措。淳安縣完善公路排水系統,實行干濕分離、雨污分流,實現施工污水標準排放;運用新技術減少樁基建設泥床攪動、設置漿渣分離循環池集中污水收集、布設油污欄防預防施工漏油,減少污水直排入千島湖;采用智能通風控制系統,減少施工用電,改善隧道運營環境。同時,在公路施工過程中,做到“少挖山、慎填湖”,減少景觀破壞,以淳楊公路為例,全線建設隧道9座、橋梁17座,盡量保持山體原貌和水的靈動。
建立最實的綠色管理體系。在項目建設中,實行“邊施工、邊復綠”,對沿線裸露擋墻、山體邊坡、下邊坡消落帶進行全面生態修復。針對擋土墻墻面,采用“下遮上掛、下攀上垂”方式,墻基栽植吸附類藤本植物,墻頂通過壘石覆土栽植藤蔓觀花植物;沿湖消落帶下邊坡,采取分層配植,以叢植、散植方式配置不同的耐水濕草本植物,營造野趣自然的消落帶綠化景觀。在管護過程中,堅持“分片包干、網格管理”的原則,明晰縣、鄉領導及村兩委干部為總路長,縣級公路部門干部為縣、鄉道執行路長,村組干部為村道執行路長。邀請69名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監督路長,提高公路巡查頻次,切實織密公路管理養護網絡。
完善最全面的綜合治理機制。深化“一巡多功能”,由公安、環保、林業、規資、住建、文廣旅體、綜保、交通、交警、漁政、海事等部門抽調專業執法人員41名,實行湖岸沿線可視范圍內實體運作、聯合執法,巡查范圍從2000余公里湖岸線1公里范圍內逐漸向全域延伸覆蓋。堅持以路為軸心,推進沿線可視范圍內路相、湖相、坡相、林相、田相、山相、戶相聯治,邀請村務監督員參與鄉道、村道路域環境整改,探索農村公路視野范圍內山、水、林、田、湖、岸、路等問題的即查即改和統籌治理,實現“道路潔化、邊坡綠化、田園彩化、河道凈化、建筑序化、村莊美化”的整治效果。
淳安是旅游大縣、生態強縣,以農村公路為依托,不斷強化農村公路服務設施運營管理水平,拓寬服務半徑、提升服務質量、完善長效機制,充分運用市場化運營機制,助推農村公路慢行系統迭代升級。
功能一體化。抓住旅游旺季大做文章,通過豐富服務站產品內涵、擴大宣傳范圍、加強驛站之間聯動,促生最大經濟效益,界首亞運村驛站不僅涵蓋了騎行、餐飲,還有熱氣球、房車露營、卡丁車等運動休閑項目,頗受游客的歡迎和青睞,也將部分游客引流到周邊驛站。旅游淡季做好開源節流,一方面,通過政府部門舉辦的自行車賽、馬拉松賽、徒步大會等品牌賽事,帶動驛站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對于公路周邊鄉鎮、村莊的勞動力,采用日薪制,不定期制,合理開支人工成本,保障驛站正常運營。
設施市場化。探索騎行為主的市場化運營。借助150公里的環千島湖公路慢行系統優勢,打造以慢生活廣場、貝歐、上江埠驛站等以騎行為代表的市場化運營驛站。探索餐飲為主的讓利運營。利用依山傍湖的山水資源,以國企、個體經營為主,探索發展以小芳農莊、小金山大橋驛站等為代表的餐飲為主、兼顧公共服務的讓利運營模式,為過往游客、百姓提供餐飲和公共服務,實現公路服務站“以站養站”。探索銷貨為主的合作運營。允許周邊百姓入駐公路服務站銷售農土特產,打造以凌家驛站和竹里觀景平臺等驛站為代表的以提供當地農土特產產品銷售、兼顧公共服務的合作運營模式,打通百姓致富之道,實現社會共贏。
主體多元化。由于公路服務站的位置不同,產權主體也各不相同,嘗試規范化管理,實現部門管理、鄉鎮聯營、個體自營的多元化經營顯得尤為迫切。自建自管,如謝家、威坪、姜家等一般服務站,由于服務功能相對單一,由縣級公路部門負責維護,為游客和市民提供最基礎的公共服務。自建托管,如騎行橋、左口芳橋等驛站,由于產權主體不同,引入專業的經營團隊,對原有設施進行改造提升,配套自助燒烤、住宿、露營、自主充電等功能,形成“吃、住、游、娛、購”旅游鏈條。共建共管,如凌家驛站是產、運一體的村集體經濟,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集成旅游咨詢、竹制品展示、自行車租賃、農產品銷售等功能,帶動農民就業和農土特產銷售。
淳安縣以“四好農村路”為載體,推動“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轉型,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旅游發展,使共同富裕的道路越來越寬。
“交通+綠道經濟”,獨特韻味的環湖公路及綠道,孕育出“公路旅游”新業態,成了千島湖旅游體驗的新時尚。2020年,大小20個環湖服務站點,實現營業收入3600萬元,凈收入1195萬元。
“交通+農旅融合”,結合“美麗鄉村”“百源經濟”建設,通過大力打造差異化的農業產業,草莓、葡萄等采摘成為農業旅游的新業態。2020年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3.7億元。
“交通+文體融合”,淳安縣深入挖掘文化產業資源,推動形成一批鄉村氣息濃厚的文化風俗活動,并依托“最美賽道”,成功爭取2022年杭州亞運會自行車、鐵人三項、公開水域游泳等3個大項,22枚金牌將在淳安產生。2020年,淳安縣吸引游客達400多萬人次,帶動旅游經濟收入5.28億元。

白小線

淳楊線綠道騎行
“交通+物流電商”,通過出臺房租、培訓、指導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淳安縣成功引入一大批在外的優秀企業家返鄉創業,初步形成產業集聚。2020年,農產品電商銷售1.73億元,帶動居民增收6800余萬元。
“交通+民宿產業”,隨著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民宿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2020年下姜村共接待游客51.3萬人次,旅游創收34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