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 章義

“十三五”期間,安徽交通運輸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性和突破性的成效。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養護管理發展綱要,結合省情和改革實際,砥礪奮進、負重前行,“改革攻堅”獲得突破,“養護轉型”初見成效,“管理升級”基本完成,“服務提質”加速啟動,和“十二五”相比,干線公路總里程、公路技術狀況、養護投入及績效等各項指標均全面提升,特別是干線公路橋梁養護管理轉型得到全面加強,關鍵性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安徽自然地理環境復雜,山地丘陵占全省國土面積的70%,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橫貫東西、三分皖境,全省橋梁眾多,共48442 座,其中干線公路橋梁15561 座,總長2027 公里,占全省橋長的73%、全國橋長的5%,長度相當于往返合肥至北京的距離。高速公路橋梁5766 座,其中特大橋306.397公里/125座,大橋500.865公里/1633座,中橋145.720公里/2387座,小橋39.039 公里/1621 座。
近年來,安徽橋梁養護管理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針,以保障公路安全運行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橋梁安全運行十項制度和長大橋梁管理規定,突出“四化管養”,創新體制機制,干線公路橋梁管養取得顯著成效,全省一、二類橋梁比例、大型橋梁專業機構定期檢測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現有危橋改造加固率、新發現危橋當年處置率均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在公路橋梁管養過程中,安徽始終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擺在首位,把錢用在刀刃上,放大資金使用效益,用較少的單位養護資金投入,實現了全國第一方陣的路況水平。
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提高管養單位養護資金使用自主權,省級不搞大包大攬,讓市縣“有壓力”。實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橋梁養護資金“市縣兜底”,通過公路部門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將市縣公路管理機構基本支出、小修保養等成品油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由省級預算直接下放轉移支付至市縣兩級,督促地方政府將市縣公路管理機構基本支出納入一般財政預算,實現財權事權相匹配。各高速公路經營單位在安排養護年度預算和投資計劃時,優先列支橋梁養護管理資金,橋梁日常小修保養及日常巡查、經常檢查費用,按照定額標準,實行定額包干撥付,提高了管養資金保障水平。
強化省級統籌,合理規劃省市分攤比例,讓市縣“干得了”。嚴格落實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橋梁養護工程資金“部省為主”的支出責任,積極申報部車購稅資金,加大部省支出比例,部省和市縣資金占比平均約為8∶2,依據最新的部車購稅資金政策制定養護項目省級補助標準,既調動地市積極性,又提高橋梁養護質量和效益。高速公路預防、修復和專項橋梁養護工程及定期檢查專項檢測費用則列入專項養護預算實行專款專用,統籌進行計量結算。
嚴格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及管理,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干線公路橋梁管養和危橋改造工程納入省政府對各市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對考核優秀的加大養護資金分配力度,對考核不合格的及時掛牌督辦。鼓勵地市根據實際情況,提前實施橋梁養護項目,年末根據工程實施情況予以決算,超出部分分年補助到位。

望東長江大橋 汪志國 攝
安徽始終堅持公路橋梁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推行橋梁養護工程師考核上崗制度,實行“資產分類、業務分項、養管分層”,推進公路橋梁養護責任明晰化。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監管、部門協同、運行單位負責”的公路橋梁養護管理責任體系。根據干線公路管養實際,全面實行公路橋梁資產清核,區分公路、市政和待接養橋梁三類資產,明確橋梁養護“一橋一碼一人”專業管養責任。橋梁養護保通實行“基層運行、市級監管”模式,堅持將管養主體責任下沉至基層單位,堅持壓實市級監管主體責任;橋梁養護工程實行“市級實施、省市共管”模式,既發揮市級項目法人積極主動性,又加強橋梁養護工程全省統籌,提高橋梁養護工程規模效益。
建立橋梁分類登記機制,高速公路橋梁實行甲、乙、丙分類管理,并建立跨長江、跨淮河特大橋集中管理機制。特大橋采用管控機制全方位、專業檢查全覆蓋、病害處治全流程、狀態監控全周期、科技信息全支撐“五全”管養舉措。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按照危險、老弱、長大和關鍵橋梁庫“四庫”分類管理,按照同一水平運行、同一標準養護和同一機制監管的“三同一”原則進行全省統籌指導。完善橋梁養護分項實施機制。聚焦養護保通和養護工程實施兩項主業,分解橋梁日常保潔、小修保養、檢查評定、安全保通等養護保通分項,區分橋梁預防、修復、專項及應急等養護工程分類,依據各分項分類養護工作特點,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進行精細化養護、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差別化管理、不同的監管模式進行專業化督導。
通過實施世行養護創新示范項目,充分吸取外資項目先進理念,探索橋梁養護合同新模式,推動養護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積極采用橋梁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產出績效綜合養護承包OPRC 等合同模式,將養護工程和日常養護打捆,以5 年至6 年為一個生命周期進行統一市場化招標,養護工程基于產出、日常養護基于績效支付養護資金,切實解決“小病大治、大病小治”等橋梁養護問題。改變傳統養護模式,實現管養分離,既看產出更看績效,既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又依托有效市場競爭,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的養護資金不足、養護成果短效等深層次問題。
安徽始終堅持以標準化、規范化為引領,注重干線公路橋梁養護科研攻關,總結經驗、固化成果和推廣應用。
針對部分獨柱墩橋梁、跨水橋梁和跨江大橋,積極開展《基于GIS 的營運高速公路橋隧動態健康信息管理系統研究》《高速公路獨柱墩梁橋傾覆機理及加固理論與應用》等15 項科研課題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定《高速公路橋梁養護施工標準化指南》《高速公路中小梁橋安全性評估規程》等6 項行業(地方)標準,編制省級橋梁養護作業指導書,創新應用波形鋼腹板、對穿鋼筋加固T 梁橫隔板,整體化橋面、橋梁耐久性預防性養護、拱橋綜合修復等四新技術,取得較好的效果。
針對高速公路橋梁伸縮縫維修等橋梁養護重點、難點問題,形成《高速公路橋梁伸縮縫維修與更換技術規程》并已列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團體標準;結合安徽橋梁管養實踐,承接交通運輸部橋梁加固改造技術行業指南編制,現已印發實施;黃山雙曲拱橋、阜陽南照淮河公路大橋等工程入選交通運輸部專項養護工程典型案例并在全國推廣。
在公路橋梁領域加強與相關科研單位戰略合作,強化長三角區域合作,充分依托橋梁與隧道工程檢測重點實驗室、橋梁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橋梁科研平臺,共同建設橋梁長期性能觀測網,聯合開展基于微波光測的橋梁智能評估、大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開裂下撓、超齡服役斜拉索安全評估等研究。
通過搭建智能化監管平臺,推進“人管”向“智管”轉變、單一系統向綜合系統轉變,2021 年3 月,全國公路長大橋梁健康監測系統試點建設現場會在安徽銅陵召開。

安徽省干線公路橋梁監測平臺監測橋梁位置示意圖

省道102線風臺淮河公路大橋監測點部署示意圖

安徽公路資產養護平臺橋梁資產統計圖

安徽省銅陵市南部城區上水橋交通樞紐 陳磊 攝
按照“省建平臺、市級監管、基層應用”的原則構建省級公路養護平臺,集成橋梁管理、工程管理等業務系統,縱向聯動部、省、市、縣四級養護管理數據,橫向協同設計、檢測、施工等多類從業單位,用戶達600 家單位,賬號開通1000 余個,實現橋梁重點病害動態信息化管理,并按照國道數據聯網要求完成橋梁數據匯集及自查。集成多功能微型檢測便攜式檢查設備,實現檢查任務派發、病害信息采集、檢查軌跡管理等功能。推廣無人機、爬索機器人等先進設備的應用,實現檢查內容全覆蓋。制定橋梁結構初始狀態清單,通過補設測量控制點、查閱成橋試驗檢測報告和設計計算書等檔案資料、收集霧天監測數據等方式,補充完善相關內容,為后期對比分析提供了基準。
以長大橋梁監測為重點,有序推進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試點工作,確定省級試點清單橋梁;應用微波測量、視頻識別、激光掃描、雷達探地等檢測監測技術,動態掌握全省重要橋梁結構運行狀況,著力防范化解公路長大橋梁運行重大安全風險。高速公路運用橋梁健康監測、視頻監控等信息化系統,實現病害信息在線查詢、惡劣天氣視頻監控巡查等功能。建立橋梁病害監測多元化、管理動態化和處置流程化“三化”管理模式,對影響結構安全和行車安全的病害及時處治。
依托“信用交通”建設,開展“互聯網+”養護從業單位信用評價,強化工程建造質量安全和責任終身追究,原則上一類技術狀況新改建橋梁方能開通運行和接養,質量安全追溯責任信息抄告橋梁管養單位并省級聯網登記,踐行“安徽精度”。
“十四五”期間,安徽公路養護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繼續秉承“修路修身,養路養心”的價值觀,倡導“養護工作我負責,養護崗位您放心”的理念,聚力危舊橋梁改造重點任務,聚焦橋梁安全耐久長效目標,“抓建設、重管養、防風險、優治理、促創新、強保障”,不斷提升公路橋梁安全耐久水平,向建設交通強省的目標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