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范圓圓 嘉興市南湖區交通運輸局 圖|嘉興市南湖區交通運輸局
一條條縣道、鄉道、村道串起一路好風景,帶來了四面八方游客,尤其是對于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聯豐村、由橋村、竹林村等“網紅村”來說,游人如織并不是新鮮事兒。
近年來,南湖區將打造高品質農村公路列為建設交通強區的重要舉措,與建設美麗南湖相結合,堅持大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快速度推進、新機制管養、一體化運營,不斷完善提升農村路網、美化亮化路域環境、加速城鄉居民便捷出行,有力促進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的同時,形成了高品質、優機制、智慧化、重效益的“四好農村路”南湖特色樣本。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為補齊農村公路短板,近年來,南湖區堅持規劃引領,高起點謀劃,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先后成功創建了浙江省萬里美麗經濟交通走廊達標縣、“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三年來,南湖區狠抓重點項目,共投資32億元對余云公路、新大公路等多條農村公路進行新改建,進一步優化區域路網結構,全面提升了農村公路的基礎硬件條件。

鳳余支線裝上了特色梅花燈
如今,通往“省級特色小鎮”南湖基金小鎮、嘉興南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AAAA級景區——梅花洲景區和湘家蕩環湖景區、“旅游風情小鎮”鳳橋鎮、省級農家樂示范村“三星村”,以及10余個產業集聚區等重要節點的農村公路變得更加通暢。
立足“品質嘉興”“美麗南湖”建設標準,南湖區以打造美麗公路、創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等為契機,結合區域內“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行動,對嘉南線、乍嘉線、七沈公路、鳳余支線等重要干線公路進行路域環境整治及綠化亮化形象提升,探索運用“應力吸收層”“超薄磨耗層”四新技術打造生態綠色公路。其中,乍嘉線亮化工程獲評“全國金杯示范(路燈)工程”、嘉南線獲評市級“精品示范道路”。一條條農村公路正在不斷地美起來、靚起來。
作為“紅船起航地”和“紅船精神發源地”,南湖區以“紅船精神”為指引,突出紅色元素,不斷完善普通公路服務設施、拓展公路服務領域,將紅色驛站、智慧公交站臺、“漫游”體系建設等元素有機融合,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黨建深度融合。
如今,南湖區以余云公路為主線,開通了嘉興首條鄉村振興旅游公交專線——游5路,有效串聯起梅花洲景區、聯豐村王祥里美麗鄉村示范點和AAA級景區村莊——永紅村等重要鄉村旅游節點,實現了城鄉公共交通便民服務“零距離”,極大方便了游客在鳳橋鎮各景點間的流動,為黨建精品線路增添了交通溫度。同期配套建成的紅色公路驛站、各類小型停車場,以及所提供的星級公廁、自行車換騎等多種服務,更使其成為了群眾便捷出行的“溫馨驛站”和“靚麗窗口”。

嘉興首條鄉村振興旅游公交專線——游5路

余沈公路

嘉興市南湖區交通綜合管理平臺
在健全管理機制方面,南湖區在浙江省內率先深入推行“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程序,大大縮短了工程周期;全面推行公路“路長制”,構建區、鎮、村三級路長巡查制度,修訂出臺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造提升、考核、資金補助等制度,讓農村公路養護和改造提升資金有了保障。
目前,南湖區公路養護事權比較清晰。國省道(除高速公路外)及縣道公路統一由南湖區交通運輸局下屬公運中心管養;鄉、村道由屬地鎮、街道人民政府管養,區公運中心實行行業管理。目前,南湖區已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新豐、鳳橋、余新等鎮成功創建市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鎮。
在養護資金保障上,國省道大中修、日常小修保養以上級部門專項撥款為主。縣道及以下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以地方財政補助為主,根據《嘉興市南湖區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區、鎮兩級對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小修工程的配套補助標準,有效保障養護工作順利開展。
在管養考核機制方面,針對鄉村公路管養,南湖區交通運輸局成立檢查小組每季度檢查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并依據《南湖區鄉村公路日常小修保養考核辦法》等政策,具體檢查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組織機構管理、基礎管理工作、日常小修保養等臺賬的建立情況,隨機抽查鄉道和村道的養護和路政管理情況等,形成檢查結果,使養護資金補助撥付與檢查結果掛鉤。
在農村公路管理中,提升通行安全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南湖區從公路亮化、交通設施提升、橋梁管理等方面著手,打造更加文明、安全的交通環境,讓群眾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截至2020年底,南湖區實現了縣道及以上公路亮化全覆蓋,并結合區“百難問題”破解工作,制定了路燈后期管養專項方案。
在南湖區,交通數字化改革正在加速構建“新場景”:養護人員在開展道路日常巡查時,交通管理App會將路面隱患情況實時推送過來,幫助養護人員在巡查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巡查和整改。目前,數字養護已成為南湖區養護人員的工作常態。
2020年底,南湖區交通運輸局在嘉興市打造了首個智能化數字公路綜合管理平臺——交通綜合管理平臺。該平臺通過集合路產信息、路產狀態、養護業務、動態治超、安全監控等功能,可有效采集縣道及以上主干公路的各類信息,不僅實現了“一路一檔”、巡查監督實時化、作業管理數字化、考核評估精準化、養護決策科學化,更實現了公路建、管、養等信息共享聯動。
依托交通綜合管理平臺,南湖公路正不斷向著“智慧管養”的方向前進。通過該平臺,各級路長、管理單位可以通過手機端App對縣道及以上主干公路進行路產管理及養護巡查管理,使公路管養更加精細化、數字化、高效化。從試運行至今,交通綜合管理平臺針對路網狀況正逐步實現“可尋”“可視”“可溯”“可控”。
“嘉善大道(南湖段)檢測到有隱患。”8月31日9時,交通綜合管理平臺監測到問題后,自動派發工單。收到工單后,屬地養護單位的工作人員5分鐘內抵達現場,進行整改。不到1個小時,整改完畢,隨即南湖區交通運輸局工程養護科工作人員的手機App便收到了隱患處置完成的提示信息。
從發現問題,到整改問題,再到最終確認整改,南湖區環環相扣的公路管養閉環已然形成。在智慧平臺上,每一家養護單位的工作考核均通過數據清晰呈現。原先,養護單位每天巡查幾次,但巡查路線是否完成卻無法得到有效監督。如今依托數字化手段,交通部門不僅可實時了解養護單位的巡查路徑,更能實現巡查監督實時化、考核評估精準化,這也為公路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數字支撐。
在平臺運行中,各項模塊和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完善,涵洞水位監測系統就是其中之一。一到臺風暴雨天氣,轄區內涵洞就容易積水,給交通出行帶來不便和隱患。結合交通運輸綜合管理平臺,南湖區充分發揮數字化應用在交通應急處置上的優勢,在嘉南線、東余線及七大公路3處易形成積水的下穿通道設置安裝了電子水尺,對涵洞進行實時水位、雨量監測,目前該系統已經正式運行。
結合數字化平臺,南湖區交通運輸局下一步還將探索和推動“智慧治超”“智慧路網”“智慧運輸”等模塊的開發應用。
道路通則百業旺。南湖區綜合統籌全域旅游發展、特色小鎮創建、產業園區升級,將道路建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南湖區美麗鄉村精品線——七沈公路】
七沈公路,全長8.97公里,包括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分別于2011年、2013建成通車,是嘉興市南湖區境內的重要縣道,也是嘉興市南湖區“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精品線”主干道之一。它突出展現了“精神傳承·使命永恒”的主題,串起了“鄉村善治+樂居”聯豐村、“多彩產業+樂學”永紅村、“執政為民+樂活”竹林村3大板塊,形成了一條“點上有故事、面上有風景、線上有體驗”的精品示范線,充分展現出沿線紅色旅游、紅色產業和鄉村基層黨建的豐碩成果。
作為紅色精品示范線的七沈公路,將“紅色基因”轉化為“紅色引擎”,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為沿線的產業提升、蝶變躍升助力添彩。七沈公路還有效服務了沿線浙江紅船干部學院、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嘉興科技城等平臺,讓“四好農村路+紅色平臺”活起來、強起來。

組圖:七沈公路
不久前,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名單。其中,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領域”試點名單中,嘉興市南湖區榜上有名。如今,南湖區正奮力譜寫共同富裕的新樂章,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并重,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在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過程中,南湖區將“四好農村路”與美麗鄉村示范、基層黨建相融合,走出了一條“黨建強,公路美、產業旺、鄉村興”的新路子。同時,南湖區充分發揮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做足生態、產業文章,成為全省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之一,讓每一位群眾在推進共同富裕的路上,體會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滿滿幸福感。
目前,南湖區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黨建深度融合,做美做精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精品線,形成了“紅色公路+產業平臺”“紅色公路+鄉村旅游”“紅色公路+基層黨建”3種模式,激活了產業發展潛力、搞活了鄉村旅游經濟、盤活了基層黨建資源,為實現鄉村振興“鋪路”。
南湖區高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立足為沿線平臺建設保駕護航,促使“四好農村路”建設轉化為紅色平臺發展的“強引擎”。如近年來對入區重要公路嘉桐公路進行智慧公交站臺、景觀亮化等綜合改造提升,2018年嘉桐公路被評為浙江省綠化美化示范路。該公路的綜合提升,進一步服務了國家級雙創基地和嘉興東部新城的主要區域——嘉興科技城等重要黨建平臺,成為南湖區對外展示黨建引領下科創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改造提升后的嘉善大道(南湖段)
南湖區高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立足將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聚點成面,促使“四好農村路”建設轉化為紅色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的“助力器”。自2020年起,南湖區在嘉興市率先打造主題為“精神傳承 使命永恒”的美麗鄉村黨建精品線路,進一步串聯起南湖景區、梅花洲、網紅黨建示范點王祥里等星級景區,通過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和人文故事使得紅色鄉村旅游大放異彩。隨著鄉村旅游業發展,沿線鄉鎮特色產業銷路不斷拓寬,“四好農村路”正在成為南湖區的生態富民大道。數據顯示,2021年,南湖區鄉村旅游半年度旅游經營總收入達到1.2億元。
南湖區高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立足與鄉村基層黨建深度融合,促使“四好農村路”轉化成南湖區傳承紅色基因的“展示廊”。如以余云公路為紐帶有效串聯起普光村、三星村、聯豐村等全區基層黨建示范村,通過黨建引領,使公路邊的鄉村基層治理成果得以充分展示;沿線的聯豐村通過開展三治建設,達到了“培育好機制、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鄉村治理成果;沿線的竹林村重視黨建陣地建設,建成了“紅色教育基地”的村級黨建館,成為黨員干部學習的“紅氧吧”。此外,紅色主題公園、紅色宣傳走廊文化墻繪等無不展示著南湖區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的突出成效。

南湖區美麗農村路邊的公交站臺
打造特色農村物流網點,與村郵站、農村合作社等專業物流公司達成多元合作……近年來,南湖區交通運輸局還特別在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2018年以來,南湖區共新改建農村物流網點32個,進一步打通了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農村物流服務點的打造不僅滿足了快遞下鄉的需求,也加快了農產品進城。
在嘉興市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南湖區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始終走在前列。2005年1月,南湖區在浙江省內率先實現了“公交村村通”;2018年12月,在嘉興市內率先實現了高水平“公交村村通”(村委會500米半徑內有站臺)。“十三五”期間,南湖區共新建公交樞紐站(首末站)7處,新改建覆蓋14條主要縣道的智慧公交站臺383個。截至2020年底,南湖區共開通城鄉公交21條線路,投入車輛115輛。
此外,南湖區還通過加快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車、開展老舊營運貨車淘汰工作助力生態文明。
成果來之不易,“十四五”期間,南湖區將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擬深度優化和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精品線、加快拓展各類精品支線,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做出貢獻。
【南湖區美麗鄉村精品線——余云公路】
余云公路,全長23.3公里,二級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起于嘉南線交叉路口,貫穿余新鎮、鳳橋鎮、新豐鎮和大橋鎮4個鎮,是南湖區最長的公路。
近年來,南湖區采取路線延長新建、路面拓寬、綠化提升、路燈增設等配套設施建設,優化打造“四好農村路”精品示范路,以“桃花爛漫”的余云公路為紐帶,沿線有效串聯起AAAA級梅花洲景區、AAA級景區村莊、神潤齋花園景區,形成抱團發展之勢,促使鳳橋鎮的水蜜桃產業、新豐鎮的嫩姜產業、大橋鎮的葡萄產業、余新鎮的蝸牛產業等知名度不斷攀升、銷路不斷拓寬。“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真實的美景、舒適的體驗,以及看得見的經濟碩果。

余云公路航拍

余云公路鳳橋段